读鲁迅【No.22】仰望他的人,看到了家乡,看到了希望

“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正如这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鲁迅《故乡》

鲁迅的这条路,走了上百年。鲁迅的这条路,走进了无数人的心里。

前几日群里听道有人问:现在还有人看农村题材的作品吗?

某网友回答:那是肯定的。农村题材的作品,也就是定义中的乡村文学。我们城市建设起步晚,中国大部分人口都是从农村出来的。即使不是,往上刨三代,也一定是。

农村是回忆,农村是家,农村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根。

鲁迅虽然在《故乡》最后说道:“我”回去一次,便知道故乡是再也回不去了。但是他还是不肯放下这样的希望,“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们这一代人,在城市长大,体会不到太多关于故乡农村的生活。

在我父亲身上,或者是上一代人身上,他们的那种感觉尤为强烈。

平日,我父亲都不太爱多说话。从农村上来的他是一口农村普通话。他总说:遭人笑话。况且,别人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

但只要一回老家。他的舌头就顺畅了,语言也流畅了。他的故乡可以包容他的一切,可以接纳他的所有。

“眼前开展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仰望他的人,看到了家乡,看到了希望。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鲁迅【No.22】仰望他的人,看到了家乡,看到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