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十多年后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成为牛逼程序员

背景

本人87年生,2010年毕业与苏州某二本院校软件工程专业,先后就职于某不知名外企、前几年大裁员的某欧美数据库公司、某不知名A轮死创业公司。目前在苏州某小公司,跟着某客户做某宝、某音、某多多开放平台服务商,担任全烂工程师兼产品经理兼项目经理。

我的合伙人小牛,非计算机专业,大学学的核物理,比我小五岁。2015年大学毕业后做过销售,然后被忽悠去了培训机构学java,学成以后先后在某为的外包公司和一家小型游戏公司担任软件开发。2018年加入我们团队,从事前后端开发至今,如今可以在我们这个小型软件公司独挡一面,不管是前端还是后端。他的代码也经历过好几个双十一,日均订单量200w条,双十一高峰500w条。2021年,小牛收到了几家大厂的offer,但是考虑到我们这个小厂的发展,留了下来。五年时间的相处,小牛的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个牛逼程序员。

下文通过对比我和小牛的差别,来分析为什么我工作十几年还没有成为一名牛逼程序员。

头发太过茂盛

我35岁,头发依旧茂盛,小牛30岁不到,已经有点秃了。头发太浓密别人会以为你是新手。年龄越大秃的概率越大,当然年龄越大能力相对越强,所以给人感觉是越秃越厉害。

长得有点高

我身高180cm,小牛身高170cm。小牛坐在电脑前的时间比我多那么一点,我猜测是他身高比我矮,就像跑车一样,底盘比较稳,坐的时间比较久。

高估自己一天能学会的东西,低估三年能学会的东西

很多技术由于觉得需要花时间去研究而一直迟迟未能去做,或者做了个开头,觉得太难就果断放弃了,导致最近几年技术没有怎么进步。而小牛则一直间歇性学习,前端、后端、数据库、算法、devops都能搞定。遇到问题一直解决不了,我可能会想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绕过去,不求甚解。而小牛则会在此基础上继续刨根问底,进行一次系统性学习,将问题彻底搞清楚。时间一长,慢慢小牛就越来越牛。

一般以为的成长是这样的,我坚持一段时间发现没效果就放弃了:


image.png

在研究的前期,一个人是没有方向、没有思路、没有全局感的,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地投入时间,过一段时间就会突然清晰了。很多人学习新技能一无所成,就是死在了这个时间点前。
其实几乎所有的成长,都是非线性爆发式的,也就是前期默默无闻,突然间就来个指数级大爆发。小牛熬到了指数级爆发,而我却没有到这个爆发就放弃了。


image.png

我把这个道理运用到了跑步,以前也尝试过跑过,一上来就追求效果,直接跑20分钟,而且每天都跑,不到一周,膝盖就受不了了,不得不放弃。最近调整了节奏,一开始只能跑5分钟,一天隔一天跑,一个月后已经可以跑30分钟了,膝盖没什么反应。

不注重劳逸结合

我工作的时候要么太拼命,时间长了,发现效率反而不高,只能干一些重复、简单的事情,而且容易把身体搞伤。小牛则每周会运动两次,周末还时常出去旅游放松一下。
后来我才领悟到,没有人可以一直保持亢奋,就跟我们无法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一个道理。对于奋斗这事,最好是八分力,剩下两分去追求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毕竟这才是生活的目的本身。


image.png

在此建议大家在休息充足的情况下多运动,运动的好处多多:
一是运动能分泌多巴胺,哪怕是带着郁闷去运动,会发现心情不好会突然消失,性格会越来越开朗,而生活的终极目标本来就是开心就好。
二是运动自然而然会有个渐进的进步过程,有一天你会发现你居然达到了自己前所未有的高度,从而慢慢地越来越自信。
三是对于开始步入中年的人来说,你会发现运动会让你重回“青春”状态,精力充沛,干什么事都来劲。

接下来如何做

以下是我在《向上生长》这本书看到的一段话,我觉得很好总结了我接下来的工作方式。

一、积累总是第一位的,很多新的模式都是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解锁,这个是复利的范畴。
二、积累的关键是每天都要做,而不是单次做多少。
三、如果想每天都能去做,最好的办法是目标定低点,这样每次开始的时候心理负担能低点。
四、坚持每天做一件“低目标”的事会让你达到很高的高度。
五、我们知道努力会让生活变美好,如果能找到一个领域,自己在这个领域很舒适,在舒适区努力会让你达到想都不敢想的高度。

还是要不断研究技术、工作中用到的技术多总结,工作之余有能力的话再将一些可能用到的技术研究一下。
将要研究的技术拆分细一些,每天研究一小点。
坚持隔三差五跑个步撸撸铁运动一下。
有空和家人或朋友一起旅游一下。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作十多年后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成为牛逼程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