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2听书笔记《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

每天听本书《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

几乎所有的转变,都会有一个讨价还价、新旧自我共存的时期。

该继续学业还是该放弃学业?

该在本行业深耕还是该转行?

该继续这份工作还是该辞职?

该继续这段关系还是该分手?

在转折期,这些选择都很让人纠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专门讲讲在工作和关系的转折期,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选择的第一个原则,是要想清楚我们究竟做的是经济选择,还是心理选择。

例如:自己原来在一个小城市创业做英语培训。当工作步入正轨了,她就想:是该到杭州创业呢,还是继续在这个小城市工作?

到杭州呢,因为读书就在那里,有很多的朋友,自己也向往大城市的繁华和便利,但又担心大城市的压力和房价。待在原先的小城市呢,事业刚刚起步,步入正轨,工作也还轻松,但又很不甘心。

一种思路,是把它当做一个经济选择。我们用经济学的模式来思考该怎么选择。

可是,这种决策模型也是有弊端的。

第一个弊端是,谁也没有足够的信息来预测未来。

第二个弊端是,在这样的模型中,其实你并没有做什么选择。

另一种思路,我姑且称之为“心理选择”。在这种选择模型里,我们不再问将来可能的结果是什么,而是回到现在的选择本身。

选择真正的含义,是要用承担选择的后果来体现的。

环境还是自我创造?

这就是我想说的选择的第二个原则:从自我创造的角度去思考选择,而不是从环境的可能性去思考选择。

外在的环境是决定选择最重要的因素。当我们把选择的权力交给环境时,我们就没有在做心理的选择。这时候,你很容易被一种无力感淹没。

自我的形成不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可是如果用过程思维去思考,你就会发现,自我的形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你的选择,就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创造自我的第一步。

不是这样,决定仍然很艰难,但是你不会再被环境或者问题所支配了。

首先,他的选择不再是环境的产物了。

其次,在这样的框架下,我们对风险的感觉也不太一样了。

但我们会这么考虑风险:我有没有足够的钱,来支撑我将来想要做的事业?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坚定了选择的依据是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风险就不再是决定选择的因素,我们只会从它能否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志向来考虑它。

小结:两个选择的原则:

第一,想清楚自己要根据什么做选择;

第二,从自我创造的角度去思考选择。

个人感受:选择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的选择,而不是仙考虑外部因素,当然。经济因素,应该作为一个风险参考值之一,这需要自己权衡好,全部的利弊,然后做出自己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1012听书笔记《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