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经济工作笔记

一、农民才是最专业的农民

为了拓宽农户收入渠道、进一步增加农户收入,政府常推广种植特定农产品。有的取得很好效果,有的却以不了了之告终。在数不清的不了了之里,情况相对较好的,虽然收购价格没有预期的高,但也小有赚头,不失为优化产业和收入结构的有益尝试;中等的,勉强平本,明年恐怕还是拉倒;最差的,则可能无人问津烂在地里,农户损失惨重。

出现这些情况,少部分可能是因为推广者首先就不懂农业,对当地水土种不种得活、种不种得好缺少评估;大部分可能是因为虽然农业上倒也来得,但不太具备商业头脑,对市场需求、销售渠道、市场价格调研了解不足,也不太会根据收入-成本的经济账来决策经济行为。

这两种问题说难也难,说复杂也不复杂,推广者通过主观刻苦努力、做好深入细致的工作,完全有可能克服。而我们强调产业政策一定要慎重,主要还是因为农业市场瞬息万变、供需形势转换频繁。

在竞争程度比较高的农产品市场,农产品价格由供需关系决定。在需求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供给大幅增加市场价格将随之大幅下降。通俗来说,之前调研考察时看着某类农产品市场价格还挺高,把经济账一算也还挺得吃,赶紧大范围推广下去,结果到了收成贩卖的时候,这家也种有不少、那家也种有不少,都嗷嗷等着出售,收购商就能立刻拿起俏来,杀价将变得十分容易,这都算好的,更恶劣的是总供给超过了收购商和消费者需要,嫩生生甜滋滋的农产品也只能遗憾地烂在地里,就会最终出现“谷多价贱、价贱伤农”的情况。这就是推广种植不一定能取得预期效果的最深刻根源。

所以当代微观经济学特别强调,世界上没有比一线生产经营者更专业的生产经营者,要把经济决策的权力下放回一个个农户这样的市场个体,由他们自己根据市场行情作出各自的预测判断,自行灵活选择发展何种产业、自负盈亏,蛇有蛇行,鼠有鼠道,种啥的都有,各自靠种植不同品种的农产品营生赚钱,在泥沙俱下大浪淘沙中自发形成一两个规模化的产业,既避免一窝蜂抬高单一农产品供给量拉低价格,也能根本上避免出现成村成村的大面积亏损。当然这是理论和理想状况。在和村干部交流过程中,也有人提出,咱们这的老百姓除了点包谷、种蔗烟,尚不具有自行选择发展其他产业的动力和能力,过去的实践证明政府的引导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可见如何平衡把握这一矛盾关系确实是农村经济工作的首要难点。

二、要起个大早 可别赶个晚集

“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下,当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利润最大化或损失最小化的条件产生。正数的利润能够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该市场提供更多产品,将市场均衡价格推低,把一些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排除在市场以外,达到长期均衡;相反,负数的经济利润能将市场原有的部分企业淘汰导致产品供给减少,从而推高市场均衡价格,同样地达到长期均衡。两种情况所导致的结果,就是经济利润在各个厂商消失”

这段话说了什么?内涵其实还挺丰富,个人读出来的主要是,在完全竞争市场,利润的本质就是风险与不确定性。

在农村,发展新产业这事相当困难,因为大部分农户的经济策略是“跟随”,往往只有看着别人搞得吃了自己才会跟着干起来。可惜搞得吃、特别是大大的搞得吃的本质,不主要是辛勤劳作,而是抓住了市场机遇、需求缺口。正是因为现在市场上缺,你又敢于甩开膀子种下去,那么长出来时才卖得起好价钱,等到大家都觉得风险好像是不有得的、利润却是大大的,跟风起来越种越多,那时还怎么赚钱呢?我们经常向农户谨慎提议,可以尝试发展一点其他产业,农户可能会说,不行不行,有风险呀,万一亏了怎么办呢?那么我们也可以坦白说,这世上保证不亏的生意利润几乎为零。既然不得不走上搞经济的路子,机遇与挑战并存,从事生产经营下限很低、十分艰辛险恶,但上限也比我们拿死工资的要高、大有可为,要想致富,不一条道走到黑,不起个大早、承担一点风险是不可能的。

当然,咱们这的农户底子薄,风险承担能力相当弱,客观上削弱了大家的胆气,所以我们做好力所能及的产业扶持、金融支持非常必要。

三、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发展农业固然要有承担一定风险的胆气,但另一方面也要有分散管控风险的谨慎。

咱们村主要种植的蔗也好、烟也好,严重依赖于政府和国企的政策。当然,农户和政企业已形成一种共荣共生,而且政府和国企是人民的政府和国企,丝毫不考虑顾及农户死活的情况不可能发生。而且耿马地区蔗烟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科学化程度高,农民群众也很熟悉、较擅长,加之产成品销售比较稳,综合来看,和其他缺少成型产业的地区相比,咱们村蔗烟产业两开花确实算不错了。

但客观形势变化往往强于主观,从稳妥护农的角度来说,不可不虑、不可不防。而且我们不妨坦白说,糖厂和烟草公司垄断性很强,蔗烟农议价能力相当弱,农户收入虽然也不错,但拿的是小头里的小头,收益率其实也不算很高。所以如果能把相对稳定的蔗烟收入作为保底,谨慎地尝试发展一点其他收益率更高的产业,既降低了单一依赖的风险,又进一步提高了收入,就更理想了。

四、树挪死 人挪活

之前谈的三点,都是在农业内部打转转,现在我们不妨跳出农业,从一二三产业全局替村民考虑。

理论上在完全市场化条件下,一二三产业生产率、收益回报率最终将大致相等。这是理论,当然也有望成为我们中国的未来。但在当下现实中,要素流动没有理论假设那么顺畅,一二三产业发育程度也未达到平衡,生产率收益回报率不平衡,特别是农业生产率回报率远低于二三产业。产业结构及其均衡问题比较复杂,可能需要使用高等数学表征才说得清楚,这里没有必要赘述,仅用文字简单解释下。

为什么农业生产率远低于二三产业?因为在农村,特别是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还太差,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上机械、上科技、上规模的条件还未完全成熟,远不能和电脑网络、高精尖机械乃至智能机器人遍布的工业、服务业相比。

为什么农业回报率远低于二三产业?谁拿大头是由市场地位、供需关系决定的。在二三产业,现在是资本严重过剩,而能用、好用的工人太缺太缺了,所以工人工资是越来越高。而在农业领域,在广大农村,资本技术也好、营销管理也好是太缺太缺了,所以拿大头的是所谓龙头企业和各种二道贩子,而农民呢我国目前大概还有7亿多,个人判断是严重过剩的,最近一年看在眼里,农民艰辛劳作确实令人心疼,但其付出的辛勤劳动目前还不够值钱也是必然的。

所以目前要想短期就根本上解决收入低的问题,起大屋、讨老婆,不妨顺应产业结构均衡的大势,到二三产业里去闯一闯,成为一个“俏货”。

你可能感兴趣的:(农村经济工作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