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公主、普鲁斯特与托尔斯泰

《豌豆公主》是个家喻户晓的童话故事,小时候看到的时候,觉得十分奇妙可人,同时也有些疑惑,这个故事究竟要说什么呢?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

豌豆公主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王子想要追求一个真正的公主,他外出寻寻觅觅却是一无所获,只能回到了城堡。有一天夜晚,王子在城堡里有些郁郁寡欢,突然窗外大雨倾盆,电闪雷鸣,一个姑娘却在这样的时刻蓦然而至。她浑身湿透,雨水顺着美丽的发梢和脸颊缓缓流下,说自己是一位真正的公主。

大家将信将疑,于是老皇后决定考察一下。她在床榻上铺了二十层的垫子,又在床垫上铺上二十层的天鹅绒,而所有垫子和天鹅绒的下面,藏了一颗豌豆——而公主,就睡在了那张床上。

到了第二天,大家问公主睡得好不好,公主说:“啊,昨晚睡得一点也不舒服,天晓得床下有一个什么东西,硌得人家一晚上都没睡好。”

于是大家都认同了,她就是真正的公主,因为只有真正的公主才有如此细腻稚嫩的皮肤,能在二十层的垫子和二十层的天鹅绒下感觉到一颗小小的豌豆。

故事的最后,和所有的童话故事一样,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那么,这个故事到底说了什么呢?

有些解读会说这个故事是在讽刺什么,而度过了天真的年龄后,我也一度觉得这个故事实在是有些矫情虚妄。到了现在,我又回归了最初的那个心态,这是一个奇妙可人又美好的故事。

所谓真正的公主,就是这个世界上真正的天才——她们有着层层被褥下感知到的娇嫩皮肤,却行走在电闪雷鸣的黑暗之中,有意或者无意地为人类的未来探索着方向。我们都是那个王子,我们,和我们的城堡,都需要这位真正的公主。

我们可以了解下两个人。


豌豆公主、普鲁斯特与托尔斯泰

普鲁斯特用尽一生写了一部作品,叫做《追忆似水年华》。这本书是意识流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极难读懂,同时在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普修斯特像极了那个极敏锐的公主。他会因为房间光线的一点变化而难以入睡,也会因为缺乏母亲例行的一个吻而彻夜不眠。他的五感异于常人敏锐,内心世界纤细广博,他用神赐的天赋写就了那本声名远扬,却少有人读完的《追忆似水年华》。

列夫托尔斯泰在中国有着更高的知名度。《巨人三传》里记载了他关于音乐的轶事,这位伟大的作家,一生热爱音乐,却又一生惧怕音乐。

托尔斯泰会弹钢琴,热爱古典大师,他会在写作前弹会琴寻找灵感,也会给自己最小的妹妹伴奏,他也曾在1858年在莫斯科组织了一个音乐会,成为了莫斯科音乐院的前身。他听音乐时,脸色会微微显得苍白,呈现一种难以辨认的怪相,似乎是表现一种恐怖。这种恐怖是一种震撼心灵深处的力量,在音乐的世界中,意志、理性和现实中的一切,都似乎被这种力量溶解了。托尔斯泰也曾在他的作品里,描述了这种音乐的力量。

于是,他越来越害怕音乐。

他热泪盈眶地听着贝多芬的曲子,然后无比愤怒地攻击这位大师。这位音乐上的大师简直通过音乐支配了这位文学上大师的心灵——他恐惧这种力量。

但是托尔斯泰不知道的是,一般人不会有这么敏感纤细和充满生命力的心灵。我们大部分普通人都是庸俗、麻木的,贝多芬的音乐或许能刺激下我们钝化的心灵,但是永远不可能有托尔斯泰那种近乎癫狂的感觉。托尔斯泰恐惧贝多芬,憎恨贝多芬,是因为他真的懂贝多芬,也爱着贝多芬。

这位老人一生痛苦和孤独,他在名利双收的晚年,无法接受自己过这种日子,离家出走,死在了外面。

普鲁斯特和托尔斯泰,就是那位豌豆公主,她们是真正的天才。她们的触觉、听觉、视觉、味觉、内心的敏感远超常人,正常人感受到的一点点涟漪,在她们那儿就是惊涛巨浪。或许用常人的眼睛看来,这是一种矫情,天气微凉一会,何故伤春悲秋。

但是,她们在艺术上的创作经历,可能更接近于,用那隔着二十床垫子,二十床天鹅绒都能感受到的敏感肌肤,去接受了再木讷的人也无法忍受的,浸去肉透到骨的千刀万剐。她们用那神赐的细腻,把烈火灼身如何呲呲地把一寸寸皮肤焦化,一个个细胞如何坏死,用放慢的镜头一点点描述出来。

她们是上天赐予这个世界显微镜,帮助我们这些视力有限的人去观看靠自己很难察觉的,这个世界的点点滴滴。

你可能感兴趣的:(豌豆公主、普鲁斯特与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