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我在一本书里读到了艾力说的一段话,他说:18岁的冯唐写完了十四五万字的小说——《欢喜》,呼唤着,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18岁的韩寒出版了《三重门》,声名鹊起,而18岁的我,只是个毛发浓密的小胖子,得不到一个姑娘的青睐。
我突然意识到在18岁之后的几年,艾力在新东方,用远胜出自己年龄和阅历的正能量,影响和感染了一批人,他摆脱了肥胖,在时兴声名鹊起的同时,也得到了许多姑娘的青睐。
可是在18岁后的几年,更多人的人生,是苟延残喘的理想,和日渐累积起来的遗憾。
那些让我们感到惊喜和满足的日子越来越少,懊恼和遗憾却越来越多。
可人生的常态不是原地踏步的叹息,而是,走在竭尽所能的路上。
大学毕业那年,我一个学信息管理的朋友,阴差阳错的考进了东北的一座法院。一只脚还没有迈出大学校门,另一只脚就已经踏入了公务员的行列。
这样顺风顺水的经历,让他成为我们中间,最早明确人生方向的人。
我们都以为他会迅速地适应节奏,安稳地娶妻生子,平淡的过一辈子。
可他并没有。
国考进入法院之后,我常常听到他提到那份工作的不易。
他说:混日子简单,可是想混出名堂,难上加难。想要更有底气地在法院里闯荡,除非能考出司法证来。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和我联系很少,直到毕业后的一年半,我在同学会上得知,他已经拿到了A证,准备冲出围城闯闯。
后来我再见到他,他已经当律师3年了,做得风生水起。
我听他谈起准备司法考试的过程,才知道,上班之后的整整一年时间,他每天5点起床复习,8点出门上班,下午6点下班之后,匆匆吃完晚饭,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看书看到12点。
我佩服他的毅力,想从他口中,听到一些生活中的苦,好来给自己的不努力,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
可是后来他只是说:还好。头发是掉了几根,体重没轻,反而胖了不少。
我讲不出一个多么励志的故事,却比谁都清楚,这是普通人,在想要得到一些东西的时候,需要面对的常态。
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想要在全世界面前显得强大,得到的,往往不是一夜成名的惊喜,而是勉强能在自己的人生里,多那么一点点骄傲。在谈及生活的时候,而少一些狼狈和抱怨。
成年之后的我们,学会了一项本领,就是接纳。
我们都不再心高气傲的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而且开始接纳自己的平凡,接纳别人的成功,接纳自己的不如意。
所谓平凡的人,也讲运气,机遇,和选择。
有的人慢慢走上了更好的路,能笑着谈及过去,能满心欢喜地拥有现在。
有的人拼命后悔,喋喋不休的抱怨着无法更改的生活。
那些看起来多一些的选择,好一些的机遇,和从天而降的运气,就像地窖里熬过无数个昼夜悄悄发酵的酒,人们以为它是天然的佳酿,却无人发觉,它经历过的选料、滤汁、和发酵的过程。
其实人生再苦,也苦不过一眼望得到毫无变化的未来。
人生再难,拼一拼,也都会好过一点。
愿你金光灿灿,满心欢喜,如果不能,祝你竭尽所能,人生,了无遗憾。
——侨,亲笔
2018.08.21/AM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