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读后感 2组刘得鑫

      2021年7月份我们工作室的阅读书目是由陈向明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书名为《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这本书是一本通俗易懂、 着重操作方面的书。非常适合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需要自己动手做实践性研究的教师。

       本书结构,共列有12个问题,即本书的缘起;什么是“质的研究方法”?如何作质的研究设计?如何选择研究对象?如何进入研究现场?如何进行访谈?如何进行具体访谈?如何进行观察?如何收集实物?如何整理和分析资料?如何从资料中提升理论?如何写研究报告?如何衡量研究结果的质量?

       拿到手里之后,我的第一个疑问就是,究竟什么是质的研究?为什么要做质的研究。

       教师为什么要作“研究”?功利一点来说,为了升职加薪、评职称、评荣誉;非功力一点来说为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让我们的研究可以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但如何作“质”的研究?恐怕知之不多。“质”是相对“量”而言,为什么要作质的研究?首先,质的研究的平民性和互动性使“教师作为研究者”成为可能;其次,质的研究方法之所以适合教育领域,还因为它非常符合教育这一学科的基本特点;再次,质的研究方法之所以适合作教育研究,还因为它明确的、直言不讳的对价值的认可。

       1.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

        量的研究,又称定量研究、量化研究,是一种对事物可以量化的部分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究者自己有关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字统计方法等,基本研究步骤是: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立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通过概率抽样的方式选择样本,使用经过检测的标准化工具和程序采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不同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必要时使用实验干预手段对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对比,进而检验某种关于事物客观规律的理论假设。

       由于在指导思想和操作手段上存在差异,质的研究与量的研究所关注的焦点各有不同。质的研究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然后对事物的“质”得到一个比较整体性的、解释性的理解。但无论如何,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各有其优势和弱点,且质的研究不能完全等同于定性研究。

       2.质的研究设计

        质的研究设计主要包括:①研究的现象与问题,包括寻找研究问题、界定研究问题;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包括个人目的、实用目的、科学研究目的;③研究的背景知识,包括前人有关研究成果、研究者本人的经验、设计思路;④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包括进入现场的方式、收集资料的方法、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建构理论的方法、成文的方法;⑤研究的评估和检测手段,涉及效度问题、信度问题、推论问题、伦理道德问题。

        3.质的研究报告

        每一项研究都需要将结果呈现给公众,接受公众的检验。作为研究者,不仅要把自己的结果写出来,用一种对读者有意义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且 必须意识到作为“作者”的权力、影响和社会责任。

         质的研究报告特点:①组成部分——问题的提出,包括研究的现象和问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包括个人的目的和公众的目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等;背景知识吗,包括文献综述、研究者个人对研究问题的了解和看法、有关研究问题的社会文化背景等;研究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包括抽样标准、进入现场、与被研究者建立和保持关系的方式、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方式、写作的方式等;研究的结果,包括研究的最终结论、初步的理论假设等;对研究结果的检验,讨论研究的效度、推广度和伦理道德问题等。②呈现方式,分为两大类型:类属型和情境型。③行文要求,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整体性的、情境化的、动态化的“深描”,在讨论研究结果之前通常有一定的篇幅介绍研究的地点、时间、社区、任务、事件、活动等。④考虑读者,不同的读者群对作品有不同的要求,需要使用不同的写作风格和写作规范。

      撰写研究报告的步骤:①进入写作状态——写作之前,可以先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写作大纲,帮助自己提前思考。但提纲不必过于固定,可以根据写作的进展随时修改;②开始写作——万事开头难,可以从很小的一点(如一个想法、一个概念、一个事件)开始写作,然后逐步扩大开来;③继续写作——文章开头以后,需要继续进行写作。在此阶段,保持不断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是最重要的任务;④修改初稿——初稿完成后,需要对其修改,且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多的精力,不能期待一次完成;⑤收尾——初稿经过反复整理和修改之后,就可以考虑收尾了。在收尾之前,需要提醒自己是否已经表达了自己所有想说的事情。收尾处,不要使用过于绝对的语言,应留有一定的余地,让读者对文章中提出的问题继续进行思考。

      读这本书 以前自己认为研究是大学教授和专业科研人员的事情, 以自己无关结果, 虽然有关教育的研究成果, 汗牛充栋 、但自己都不会去拜读 。其实自己对研究似乎有一种复杂的、爱恨参半的矛盾心理 一方面对研究怀有一种神秘感。 似乎研究是十分高深的事情 、自己无法涉猎 ;另一方面觉得教育研究脱离实际、 这些研究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帮助 ,看了这本书以后 觉得研究并不是那么神秘的事情 ,很多一线教师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日常教育中收集了许多宝贵的资料, 已经开始从事一些不同类型的研究 ,并将这些研究结果 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 。当今竞争如此激烈 ,每个人都在努力成为终身学习者, 我也不能仅仅满足于从前辈的经验或自己的积累中吸取灵感, 而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 让自己成为具有反思能力的专家型教师。 这本书对自己来说犹如明灯, 指引自己教育之路, 让自己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一成不变的实践教育教学, 而且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 如果你想成为教师的劳动 ,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这种生活方式中, 我们能够体会到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可以逐步实现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

       总而言之,通过阅读使自己进一步认识到教师作研究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教师做课题将有更深一步的帮助,对于初步理解了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之区别,知道质的研究及报告撰写的基本方法,受益匪浅。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师如何作质的研究》读后感 2组刘得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