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往往活得特拧巴。自律即自由,可关键怎么做到?

我们往往活得特拧巴。明知道读书重要,转身却掏出了手机。明知道跑步有益,但跑了两天就没了下文。自律即自由,大家都认同,可怎么做到呢?

读书计划雄心万丈重要,拿起书却对自己说“这会儿也看不了几页书,不如玩会儿游戏放松一下”;论文快到最后期限了,转身却追起热剧,心想“今天先玩吧,明天一定加倍学习,把今天浪费的时间补上”。

很多人抱怨自己缺乏自控力,怀疑自己天生就是一名意志力薄弱者。

事实真是如此吗?

答案是No。人们做不成事,并不是愿望不够强烈,也不是意志力不足,而是天性。天性太强大。大多数时候,你以为自己是在思考,其实都是在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


首先,这要从人类大脑的进化史谈起。人类大脑是分级进化的,分为年代久远的本能脑,相对古老的情绪脑和非常年轻的理智脑。

初级菜鸟模式是在3.6亿年前演化出来的“本能脑”,它源于爬行动物时代,只能让动物对环境快速做出简单的本能反应,冰冷,无感(脑补一下王一博在《风起洛阳》里万年冰雕的脸...),比如遇到危险就逃跑,遇到心仪的异性就追求。

次高级模式是在2亿年前演化出来“情绪脑”,它源于哺乳动物时代,让动物从此拥有了情绪的加持,会兴奋、伤心,也会关爱。

最高级模式就是在250万年前演化出来“理智脑”,它源于灵长动物时代,但却是我们人类独有的,主管理性思索。

举个例子来说,农夫和蛇的寓言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农夫救了冻僵的蛇,放入胸口为它取暖,而蛇在苏醒后的第一反应,却是一口咬死了救命恩人。这个寓言常用来说明恩将仇报的道理,告诫人们施舍爱心也要问清善恶。

事实是,蛇是爬行动物,冷血动物,只有本能;而农夫,却期待它突然进化出充满温度的“情绪脑”来表达感恩之情,不荒谬么?!白娘子的故事之所以是神话,是因为那只是美好的幻想。


“理智脑”进化得最晚,在大脑中所占的神经元细胞只有20%,本能脑和情绪脑共占80%,它的运行速度特别慢,只有40次/秒,本能脑和情绪脑的运行速度是1100万次/秒,简直一出手就把理智脑秒成渣渣,所以,理智脑对我们的控制能力也弱爆了。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从本能和情绪出发的天性,成了目光短浅、即时满足的代表,在现代社会,就是人们做事往往“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

避难趋易,只做简单和舒适的事,待在舒适区;急于求成,遇事没有耐心,希望马上看到结果。


那么,怎么能做到自制呢?

让理智脑变强!

变强、觉醒和成长。其要义就是主动克服本能和情绪。谁在这方面做得好,谁就能在现代社会占据更大的发展优势。

比如你可以:

主动走出舒适区,去做有助于长远发展的事;或为将来的巨大收益克制自己,不被眼下的享受所驱使;或保持耐心,坚持做短期内看不到效果之事;亦或抵制诱惑,面对娱乐和舒适,做出与他人不同的选择。

今天你的“理智脑”开动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往往活得特拧巴。自律即自由,可关键怎么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