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之生命-绽放之美

人存于世,以呱呱坠地的肉体降落凡尘。从幼儿蹒跚学步,到幼子求学,经历寒窗苦读,到青年入世,中年立业,老年含饴弄孙。每个人都在这条固化的轨迹上行走。繁华一世,纵有千般华丽瞬息而过,每个人到这个世界上如匆匆过客。有时候我们在提一个问题,既然这一辈子马不停蹄奔向终点,然后化成尘埃再进入下一个浮世,那人究竟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呢?

印光大师宣扬佛教的故事

民国时候,陕西合阳县乳罗山下赤东村诞生佛教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法师,姓赵,名丹桂。他年轻的时候好学上进,是家族里面的好青年。印光大师的家庭是书香门第,从小他聪慧过人,母亲也是大家闺秀,他从小聪明超群,是同龄人中佼佼者。一个机缘巧合的机会,在大哥去赶考的时候,他去投奔大哥经过大雁塔慈恩寺。看到夜色中矗立的塔身,他有着一种好奇想踏入的念想。进去大雁塔中,彷佛耳朵响起梵音阵阵,大殿中佛像庄严肃穆。在他内心这一切都是欣喜可爱的。在那一刻,一个老和尚走了过来,微笑地看着他,给他双手合十行了一个礼。他惊觉,仿佛恍如隔世,说道:“法师,我想出家。”话还没说完,就被赶过来大哥生扯地回家。

大哥问他:“你何事在此逗留?”

“兄长,我想出家”他喃喃道:“我想留在这里。”

大哥只当他胡闹,回到家中,一切如常。但是这个年轻人的心里已经心心念念全是佛法和参禅。第二年的一个春日早晨,他只身前往大雁塔,剃度出家,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奉献佛法的漫长生涯。

佛教自古印度传到中国,根据中国的特殊情况进行更新和迭代。在印光大师这一生,他是一个践行者,他同时也是一个改革者。改变了传统佛教必须剃度出家的模式,允许妇女也可在家修炼佛教。慢慢地将佛教的模式引入千家万户。也就是说,佛教之人不见得每天都要参拜,而是和后期的儒学及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家有活佛,何必远烧香”。

佛陀参悟

佛陀年轻的时候,是一个大国的王子,他父亲给他打造了一座乐园般的后宫。每天安排宾客陪伴这个王子,安排美丽的女子不停的欢歌达旦。欢乐结束后,王子在一个仆人的带领下走出了皇宫。他看到一个人,满脸皱纹,身体佝偻。他问仆人道:“这是个什么人?”仆人回答道:“殿下,这是一个老人。”再走了几步,看到一个很虚弱的人,靠着墙角坐着。王子又问道仆人:“这是一个什么人?”仆人回答道:“殿下,这是一个病人。”走了一圈,快回宫之前,看到有两个人抬着一个没有呼吸的人,他又问道:“这是什么人?”仆人回答道:“殿下,这是一个死人。”

晚上他回到宫殿,看到白天艳丽的舞姬睡在地上,那些人似乎如王子白天见到的死尸一样。王子陷入了沉思,这人的一生到底是什么。

老国王过来了,他看着儿子在一旁沉思。

“怎么了,我亲爱的儿子?”

“父亲,您爱我吗?”

“我当然爱你啊。”

“那您能让我不老吗?”

“那我可真没有办法.”

“那您能让我不生病吗?”

“孩子,我办不到。”

“那您能让我不死吗?”

“孩子每个人都会死的。”

佛陀突然顿悟到人是在六道轮回不断循环。要想跳出这个圈子,他选择印度苦修这一条路。他拒绝饮食,然后他迅速地消瘦下去了。在最后奄奄一息的情况下,他接受了牧羊女给他喂食羊乳。他蹒跚走到菩提树下,静思得以开悟。

我们在这条道路上苦苦追寻着,追寻人生的终极含义。一次次切身体验,让我们领悟“贪嗔痴慢疑”带来的感受。贪,凡是人有贪恋,贪恋生命,贪恋食物,贪恋爱恋美色,贪恋权力地位财富名誉,贪恋各种各样的欲望。那凡夫俗子要不要有欲望呢?佛教的各种故事与哲学,不仅仅是一个盲目崇拜的存在。而是人生追求的存在。人生应朴实无华,静心修炼。所谓世间万千变化也是佛祖一个梦境罢了。

人生如梵音盛开之莲花,清雅美丽且不落污尘。愿众生喜乐平静!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教之生命-绽放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