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与不幸———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有感

日记改变人生.7天养成写日记习惯第三轮打卡第一天

2020年1月29日  周三 天气晴好 美丽的临武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文章清晰地展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叙述了他对人生的感悟、亲情的讴歌、生命的思索。

          我第一次读此文时,大概是二十年多前,当时还年轻,看书都是蜻蜓点水式的泛泛而读,之所以记住了名字,是2003年非典过后去北京旅游到地坛时,猛然想起这篇文章。再读该文时是五六年前,儿子处于高考冲刺阶段,其时自己年岁见长、阅历增加,文中许多经典语句,直击心灵,于是细读数遍,感悟甚多。今日宅家,带娃之余,重读此文,记录心得。

            史铁生是不幸的。

          他二十岁时因病截瘫,“在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从此得终生依靠轮椅;最初几年他“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

        而当他头一篇小说发表并获奖的时候,当他真正找到一条成功之路时,他的母亲却已溘然长逝,再也无法分享他的成功与快乐。”他遗憾、懊恼、痛悔。他“没头没尾的沉郁和哀怨: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为什么在她儿子就快要碰撞开一条路的时候,她却忽然熬不住了?莫非她来此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

          史铁生又是幸运的。

        在他处于人生最低谷时,这个失魂落魄的人 ,“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地坛犹如一片净土,让他静心阅读、思考人生。十五年来,他通过地坛的变幻四季,体验生死轮回;通过地坛中的弱小动物,感悟悟生命气息;通过来往于地坛中的人物,领悟人生况味。他残废之后,常年患病,其职业是“病人”,但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逆境中拼搏,从灾难的缝隙中走出来,乐观、豁达,成为生活的强者,成为中国公认的文学大师。

          他的幸运还在于他有一个疼爱儿子、理解儿子的母亲。作者用浓郁悲怆的笔墨诉说了坚忍深沉的母亲、伟大的母爱。“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残废的儿子,前途未卜。但在儿子面前,却从未显示自己的不安,独自消化一切。知道儿子心里苦,需要独处时光去适应突来的变故。故“每次他要动身时,便无言地帮他准备,帮助他上轮椅,从不阻止。”只是在儿子进入地坛后,不露痕迹地满园寻觅,“我车辙走过的地方,都有母亲的脚印”。她坚信,儿子一定能找到一条通向成功的路。作者认为,他的母亲是世间活得最苦的母亲。

          但他的母亲,又何尝不是最睿智的呢?

        “孩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这话让人直接泪奔。儿子高中时为求学业不得不放弃痴迷的健美操时,消极甚至颓废;小女多多三个多月去市儿童医院做康复训练,打点滴、穴位针尤其是做高压氧时哭得撕心裂肺……那时候的自己,真是心如刀绞,恨不能将所有苦痛取而代之。史铁生的母亲用行动告诉自己,痛苦面前,母亲就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

        史铁生说他的一个作家朋友写作初衷是:“为我母亲,为了让她骄傲”“想出名,出了名让别人羡慕我母亲”,史铁生也认为自己的创作动机很大一部分也是想使母亲骄傲。我一个堂哥曾经感叹:“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你年轻时一无所获,等你功成名就时,父母却均已不在,你的奋斗、你的成功根本无法分享给他们。”至今还清楚记得他眼中流露出“子欲养而亲不在”式的失落与遗憾。

        其实,世间母亲皆疼爱儿子,儿子孝敬母亲。无论时间、空间,乃至生死,这种亲情,都难以阻断。儿子与母亲的心,从未远离。

            ——写给逆境中拼搏的人们和天下所有的母亲

你可能感兴趣的:(幸与不幸———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