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有些标题党。
不过把标题写成这样,也是为了回应类似“8小时之外,决定你未来的高度”的言论,类似的言论一开始我并不想多说什么,毕竟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个斗士,我只想安安静静地学习、思考、践行、输出,安安静静地PDCA循环。
在近期苏州和西安的职业规划分享讲座中,当我谈到这个话题时,当我谈到大家都认为需要“平衡”的话题时,我看到了大家眼神中的光彩,我也感受到了对大家思考的触发,截个当时的演讲图片给大家看看:
当我们脑海中蹦出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的时候,当我们脑海中蹦出如何平衡上下班时间的时候,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效果也是平平淡淡,因为一开始就错了。
给大家列出一组数据: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8年的统计报告中指出,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68.7岁
中国人大学毕业年龄是22岁,退休年龄是60岁,一共38年,占寿命的55%,且全部是年富力强的年龄段
人的一天有24小时,从早上太阳升起到晚上太阳落山一共12小时左右,这段时间我们在工作,也就是占比50%,另外的50%你大多数时间还是处于睡眠状态
这组数据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一生中的黄金时间段,我们一天中的黄金时间段,都是在职场中度过!而寄托于黄金时间外的时间段,撑起我们的人生,是不是非常荒谬?
所以在讲座分享中,我希望大家考虑的出发点不是“平衡”,而是“结合”。
但是真正触发我去写这篇文章的,并非这两场讲座,而是在近期约见小伙伴过程中,我感受到对方的思维误区。
我们经常感觉工作毫无挑战、枯燥无味
我们经常感觉现有工作并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
我们经常感觉要被时代抛弃的焦虑心态
我们经常感觉只有业余时间才是自己的
我们经常感觉需要在业余时间做些什么却又不知道该做什么
有些小伙伴的确在业余时间做了很多事情
比如:逛街、旅游、吃喝、玩游戏、看小说、刷抖音、追美剧
也有些小伙伴在业余时间做了其他事情
比如: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做一些兼职,晚上支摊卖个烧烤,加盟一家小小的快餐店,注册个快车司机周末赚个外快
这一切的一切,在我看来都是将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割裂开来,做了对立,徒劳而无功。
为什么?
因为两者无法做到结合,无法做到互相促进
真正的结合是什么样子的?
真正的结合,能够让你职场8小时内的输出和成果,直接帮助你8小时之外的事项,而你8小时之外的努力和付出,能够帮助你职场取得更好的成果,这才是相互促进。
所以做和本质工作无关的兼职,也仅仅是赚了一份辛苦钱,无法形成合力!
即使做和本质工作相关的兼职,如果仅仅是单调的重复,就会像撞了一辈子钟的和尚那样,能力难以在广度和深度上有突破。
知道我为什么坚持做在行的一对一约见吗?
知道我为什么坚持做免费的公益讲座吗?
知道我为什么坚持做时间管理、团队管理等方面的输出吗?
知道我为什么马上要推出《当众讲话/演讲30讲》的系列课吗?
知道我为什么要在今年下半年出本关于职场的15万字图书吗?
知道我为什么现在要码下这篇文章,在这个周六的下午吗?
因为这些事情和我的职场本质工作完美结合、互相促进!
职场中的我需要做团队管理、需要了解90后的想法、需要在各种场景表达自己的观点、需要到客户现场做售前宣讲、需要在超负荷情况下提升自己单位时间的效率...
在行的一对一约见让我近距离了解90后的想法,不至于和未来脱节
时间管理、团队管理的分享能够让我不断思考和提升相应能力,进而在职场工作中得以应用和提升效率
《当众讲话/演讲30讲》的课程设计和课程讲解,让我的沟通表达更有逻辑性和感染力,继而在职场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提升客户售前讲解的成功率
而写公众号、写书对我而言,是重构我过往经验和知识的好机会,把碎片化的知识通过写书、写文章系统化起来,让我在职场工作中更容易从整体和全局出发思考问题,并按照逻辑步骤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这一切都和兼职无关,兼职的目标是赚钱,而我工作之外做的这一切事情,初衷并非赚钱,也许就象马库拉对车库的2个小男孩说的:去做你深信不疑的产品,而不是做最赚钱的产品。
为了做这一切,我付出了早起时间、晚睡时间、周末时间、大小长假时间,甚至现在眼瞅着复联3要下线了,我还没有挤出时间去电影院看。
我图啥?
我图的是,职场8小时的全身心工作给我的业余分享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我的业余分享倒逼我的思考、激发我的思维深度,让我的职场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和高产出。
这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收益的过程,对我个人的发展有益,对我所在的公司有益,对听我分享的伙伴有益,我喜欢这样的状态!
上次我写的《活着,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从感性的视角和你聊了我为何做88busy,这次聊的是理性的视角。
看到这里,你是否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