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用“知行合一”的元智慧,开启成长和成功之路

近年来,“知行合一”这个词成为了一个时髦的热词,而且热度一直在飙升。

它是由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所提出的哲学理论,意思也非常通俗易懂。知,即认识事物的道理;行:即实践。“知行合一”就是说既要懂得道理又要身体力行,二者密不可分。

这个理论在吴军老师的《元智慧》中进行了更加深刻的分析和阐述。


《元智慧》这本书是吴军老师写给职场新人以及所有成年人的人生启示录和自我修炼宝典。在这本书中,你能读到吴军关于“内卷”、“躺平”、“创业”、“与自己和解”、“核心竞争力”、“赛道”等时下时髦热词的独到观点。

然而在众多热词里,我觉得最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是“知行合一”。因为“行”可以搭建一条从认知到实践的桥梁,直接通往我们的目标和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知行合一”是我们实现目标和完成逆袭的根本策略。

那么这篇文章,就和你说说“知行合一”的那些事。


一、“知行合一”的奥秘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叹: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可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道理太简单了,就是因为那些读过的内容,学过的知识,只是从我们的脑子里飘过,如果不把这些知识拿到实践去检验,人生当然不会有任何改变了。

记得有一次看了一个教写作的大咖直播,有个学生提问:老师,为什么我上了您的写作课,可还是不会写呢?老师淡定地回了一句:如果让你看一个教滑雪的视频,看完之后你就会滑吗?那个人立刻无语了。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有很多人把学习和报课当作解决问题他缓解焦虑的方式,不断地报课、读书,学习,就是不去做。他们总是感觉知识只要学过了,就好像能自动拥有这项技能一样。

也有一些人他们只崇尚“实践出真知”,对于所有提升认知和讲解方法论的课程都嗤之以鼻,认为这些都是来割韭菜的。

吴军老师对于“知行合一”作出了简明而精准的概括:知行合一,既是指有了想法要付诸于实践,也是指不断从行动和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认知。

所以“知行合一”的本质则是:实践是认知的开始,而认知又是对实践的升华。

在当代,大多数人缺少的并不是“认知"那一层,而是“实践”的这一步。因此实现“知行合一”的第一步就是先把自己的频率调整为行动导向型,先去实践并从实践中获得经验,再去反哺认知,来实现不断地迭代。一切结果与成就,仅仅“学到”是没用的,因为它们是被干出来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知行合一”呢?有三个重点。

第一,需要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成熟的认知方法。在这里强调“自己”的。因为我们学习了很多方法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得到的,那是别人经过实践得来的。而你和别人的实践过程必然是不同的,所以需要从自己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已有的认知。

第二,这套认知方法是可以指导实践并且经过实践检验过。比如我们学习了一套做写作的方法,但是B须是自己通过这套方法写出了10万加的文章,才可以说是这套认知是有效的。

第三,这套认知方法需要长期持续地可以帮我们达到预期效果。如果只有一次写成了10万加的文章,只是一次上稿大平台,那么很可能是靠运气,如果可以持续地拿到这样的成绩,那才能说明我们真正地达到了知行合一,真正地掌握了这项技能。

正如吴军老师在书中所说:从别人那里得到的经验,不等于自己的经验;自己失败的经历,也不等于日后可以倚仗的经验。

经验=经验的结果+经验的过程。

想要真正地实现“知行合一”并不那么容易,它其实是一种长期主义的价值观,也是在任何一个领域成为高手的必经之路。


二、击退阻碍“知行合一”的拦路虎,如何直面困难

在实践中遇到困难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了。歌德曾说:斗争是掌握本领的学校,挫折是通向真理的桥梁。困难,就像是阻断认知通往实践这条桥梁中的拦路虎。

但是我们不要被这只纸老虎吓倒,因为历史和大多数事实证明,只要把时间拉得足够长,方法总比困难多。这并不是鸡汤,而是需要我们笃信的信念。

回顾我们已经走过的那些路,遇到的那些挫折坎坷,即使曾经困难重重,即使当时的自己曾遍体鳞伤,那不也都挺过来了吗?我们自己就能为自己证明,再难的处境,只要不关乎生S,是肯定能解决不的,只是时间问题。

在《元智慧》中,吴军老师向我介绍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第一,即使是解决复杂的问题,也要从简单的方法入手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复杂问题不应该要用复杂方法来解决的吗?实际并不是的。比如香农和图灵用简单的开关电路和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就研制出了人类的第一台计算机,实现了用机器完成复杂计算的梦想。

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把问题想复杂了,导致行动无法进行下去。因此不要把自己局限在“复杂”这个框框中,要尝试先用最简单的方法先想一想,试一试。

第二,解决问题前,先找到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常有的反应就是被自己的情绪打败,然后就开始胡思乱想,用不正确的方法去解决,最后反而越弄越糟。

我们上学的都学习过“抓主要mao盾”这个理论,但总是忘记去用。实际上如果我们能找到问题的核心,即使是认知水平一般,按这种方法去行动,结果也不会差得离谱。

不过,当我们还处于小白的阶段时,可能需要请教高人的指点才能找到核心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可以学到高人的经验。


三、提高“知行合一”的效率,如何正确地试错

对于那些自己不熟悉及没有把握的领域,我们并不能保证第一次实践就可以得到预期的结果,如果想要提高效率,就需要“科学地试错”,而不是盲目试错。

主动”科学地试错“是我们积累经验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行动导向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在书中吴军老师介绍了杜威的”思维五步法“,用来指导我们如何正确地试错,非常值得借鉴。

第一,当你遇到困难、想要探索未知世界的时候,是试错的蕞好时机。

第二,要先确定困难所在,也就是核心问题是什么。

第三,列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避免单一维度。

第四,理性地推演一遍不同方案的效果,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各方案的优势和劣势。

第五,通过以上分析,再进行进一步的实践,将得到的结论与推演的进行对比,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去分析实践过程中哪些环节处理方式不对,以后要如何改进等。

这个方法的关键之处在于,在实践之前透彻地去分析不同的方案,而不是想起什么就去做什么。

就如同我们去攻打敌人的阵地,需要先研究敌方的排兵布阵,再规划我方的作战路线,作战策略以及作战配合,打有准备之仗,确保更大的获胜几率。虽然听起来很简单,但是现实之中,很多人因为打了无准备之仗,急切想要得到结果而导致失败的。


结语:

“知行合一”是把任何事情从理论变为实际的根本方法,也是一个人能力和素质的综合体现。它不仅需要我们具备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还需要有Ji强的行动力,以及客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包括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所以真正能做到知行合一的人,才是这个社会中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 | 用“知行合一”的元智慧,开启成长和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