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讲,我们讲了结构化思维是什么。这一讲我们就从识别信息开始讲起,告诉你怎样用结构化思维让你的信息识别更高效,更可靠。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面对信息往往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你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是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你在主动识别信息的时候,就要特别去关注信息和你的目标之间的关联性。
比如,你想要去研究比特币。这个时候,你有100多条金融方面的信息,你就要把和比特币相关的信息挑出来,像其他例如“小额贷款”、“基金保险"这样的信息就会被过滤掉。
那怎样去找信息和目标之间的关联性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找关键词。
还是以研究比特币为例。你应该识别的关键词,就是“比特币”、“虚拟货币”、“挖矿”,或者是比特币的创始人“中本聪”,这样的关键词。
另一种,是被动地接受大量的复杂信息。 这时,就需要用结构化思维的方式来对信息进行高效识别。
这是我们这一讲要重点谈的。
识别结论、理由、事实
我们先来看一个场景。
假如你是一个科技公司的CEO。有一天,你的下级部门的主管来跟你汇报工作。
他是这样汇报的:
“领导,目前集团旗下的电脑市场,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但收益却逐年降低。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电脑市场的竞争太激烈,我们不得不进行低价竞争。所以,利润率逐年递减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听到这儿,是不是觉得很复杂?感觉对方说了低价竞争,虽然影响公司利益,但确实是没有办法的样子。
其实,在这个时候,你就是被这些看似复杂的表面信息迷惑了——没有对信息进行有效的识别。
那到底该怎样做呢?
用结构化思维的方法,在你接收信息的时候,就可以把它识别成 结论 、 理由 和 事实 这三个部分。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们接收的信息不一定这三个部分都齐备。
没错,当你接收的信息,这三个部分要素不完备,或者三者之间的逻辑不完备的时候,你就要注意了:这个信息可能是假信息,也就是说可信度存疑的信息。在后面,我会具体告诉你该如何判断。
我们先来说说,如何去识别信息中的结论,支持结论的理由,以及支持理由的事实。
首先,如何找到信息中的结论。
作为信息的接收者,想要知道对方到底想要表达什么,第一件事就要明确对方表达的结论。
那什么是结论呢?结论就是中心思想,它首先是个观点,也就是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和问题的看法。
以我们刚刚说的下级部门主管向领导汇报工作为例。
其中的结论就是:“公司电脑产品利润率逐年下滑是没办法的事”。
这其实就是这个部门主管的一个观点。
那怎样判断你接收的这些信息当中,哪个才是对方想要表达的结论呢?
你可以通过以下三个线索来找到它。
1、找到对方话语里表示结论的提示词。
比如:因此、由此可知、可以断定、所以、表明、我要说的重点是、证明了、问题的实质是……等等。
当你看到或听到这些词的时候就要注意了:词后面出现的往往就是结论。
还是刚才下属工作汇报的这个案例,下属说的是:“所以利润逐年递减也是没办法的事”。这里出现了“所以”,后面跟着的句子,就是他想表达的结论。
2、关注信息中的几个重要位置。
比如,对方说话的开头、结尾。如果是文字信息表达,也可以看段落的开头和结尾。这些都是特别容易呈现结论的地方。
前面那个汇报的案例中,“利润逐年递减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句话就出现在了下属汇报的结尾位置。
3、如果是面对面地交谈,你可以问问对方,“所以呢”。
如果下属工作汇报时不停地说,你却毫无头绪。这个时候,你就可以通过追问“所以呢”,让他快速说出他想表达的结论。
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特别隐讳的文字信息。
看完信息以后,你可以尝试着问自己:所以这篇文章想要表达的结论是什么?
这样可以逼迫你去思考,或者从其他信息当中去寻找结论。
识别信息的第二步,辨别支持结论的理由。
判断一个结论是否有价值,首先要去观察这个结论是不是有理由支撑。
比如,开头案例中,下属对你说“国内电脑产品竞争太激烈,我们不得不进行低价竞争。”这就是他认为的“利润逐年降低是没有办法的”这个结论的理由。
那怎样找出理由呢?
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你可以关注对方话语里的一些提示词。
比如:原因是、因为这个事实、有下列原因、鉴于、证据是、第一、第二、第三等等。
就像这个下属汇报的时候就会说“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电脑产品竞争激烈,我们不得不进行低价竞争”。
这里的提示词就是“因为”,后边接着的,就是这个下属认为支持结论的理由。
最后,识别信息的第三步,是找出信息中有哪些事实。
如果我们前面说的结论、理由可以是主观的,那么事实一定是客观的。
什么是客观的呢?
数据和不带感情色彩的事例是客观的。它是通过金字塔结构拆解到最后,支撑结论和理由的东西。
所以,在你接收信息的时候,只有最后的事实是可靠的,并且用它来支撑前面的理由和结论的逻辑是顺畅的,那你接收的整个信息才是完整可信的。
这就是我在开头,在这一讲跟你说的,如何用结构化思维来判断你接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如何判断真实性与可靠性
如何用结构化思维来判断你接收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呢?
一共有两个要点:
第一,要有客观事实来支撑结论和理由;
第二,事实和理由,理由和结论之间要有证明和被证明的逻辑关系。
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只有最后的事实是可靠的,且其支撑的理由和结论的逻辑是顺畅的,整个信息才是完整可信的。
还是用“下属向你汇报工作”这件事来举例。
下属的结论是“利润逐年递减是没有办法的事”;理由是“现在国内电脑市场竞争激烈,我们不得不进行低价竞争”。
那这段话当中,这个主管并没有给出任何支撑的事实。
所以,这是一个不健全的信息。也就是说,主管给出的结论不一定可靠。
这个时候,如果作为CEO的你,如果能够找到一些具体的数据跟事例,就可以判断你的下属说的是不是正确。
比如,你找到了一个数据:同一年,另一家公司的电脑产品,在同样竞争的环境下,不但提价了,业务同比增长了31%,而且利润还涨了5%。
那么,很显然,下属的结论是不可靠的:他并没有找到利润减少的真正原因。
同时,再往前一步推就发现,这个数据和这位下属得出的结论之间存在反证关系。
怎么说呢?
这位下属说的是“利润下降是因为竞争激烈,不得不进行低价竞争”。
但是你找到的数据却证明,同样的环境下,另一家公司的产品不但提价了,利润还增加了。
从逻辑论证的角度来讲,再次证实了下属提供的信息是不可靠的。
最后,我再用一张图来帮你梳理一下。记住了这张图,你就记住了用结构化思维来辨别信息的精髓。
它就是我们在第一讲当中提到的金字塔结构图。
我们说过,它会贯穿整个课程。它不但可以用来解释什么是结构化思维,并且,在你识别信息的结论、理由、事实的时候,也用得上。
识别信息的时候,你找到信息的结论,就画在金字塔的塔尖。
然后,下一层,根据提示词的线索来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
从理由再往下,去找有没有支撑理由的事实。
找到了这三个信息当中的核心要素,你就可以对着金字塔结构的树状图理出信息的逻辑线来。
这样就能判断出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本讲小结
在这一讲,我给你介绍了如何用结构化思维来识别信息。
它不但可以帮你更准确地抓住事物的核心,还能判断信息的可靠性。最后,我教你如何在识别信息的过程中运用金字塔结构图。
下一讲,我会给你讲结构化思考的第二个步骤,如何用不同的结构模型对信息进行分类。
版权归得到App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