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主,打钱!

近期五行缺钱,各种抓耳挠腮,这人啊一旦缺钱就感觉不管干啥都没底气,走路不拉风带电了,开车也得看道路两边了,连带着说话分贝都能给你自觉低两拍了,反正就是怂,就是不硬气。搞得我是眼也绿了,心思也歪了,连带着我这温柔的小脾气都变得格外不顺心了,这么说吧就是到哪都是两眼放光净瞅着钱了,看啥都是不顺眼就想讹他个千八万了。

于是哥在知乎上问了一句,近十年最赚钱的行业是啥?研究发现基本上赚钱的都写在了刑法里,但是,近十年有一个行业不但没有写在刑法,而且还茁壮成长,那就是当网红,当公知。看到这哥又在知乎上默默的问了一句,网红们都不用上班吗?重点来了,同志们,下面这句话圈起来要考的,没错,当网红不用上班而且还可以一夜暴富。

正巧赶上央视痛批情感教主Ayawawa。恕我孤陋寡闻实在是没听过这个网红,度娘搜了一下,畅销书作家,情感分析专家,多栖艺人、Mensa(门萨)会员。2015年中国网红排行榜第24位。2015年度十大网络红人之一,天涯社区十大美女之一,猫扑首任形象大使,人称“猫扑女神”。出版《完美关系的秘密》、《聪明爱:别拿男人不当动物》、《爱的十万个为什么》等情感畅销书。卧槽,如此牛逼把我等屌丝瞬间秒杀,哪有啥资格去喷人家,同是前期混猫扑混天涯的,为啥人家就如此牛逼?为啥我等屌丝混到现在还是屌丝的呢?

归根结底两个字:团队、包装。

从近十年的网络发展我们可以看到,第一批的网红是以天涯、猫扑、豆瓣等各大文学网站为主的文艺青年为代表,他们是最早的一批网红,要么文字写的好,要么脸蛋长的好,要么愤世嫉俗喷的好,反正你得有一技之长让别人能记住你,这一批网红发展的现在基本已经转变为公知,动辄粉丝几百万。第二批网红以凤姐、芙蓉姐姐为代表的语出惊人型,他们或许文字写的不是很好,脸蛋长的也不咋地,但是保不住人家敢说,敢做,当你还在吃着方便面看着网络上的凤姐取笑时,人家已经办了绿卡去美国,当你还在和朋友在吹牛逼月薪过万时,人家芙蓉姐姐已经在北京三环买房了。第三批网红则是依托现阶段直播行业的兴起以及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而产生的流量网红,以快手、抖音、公众号为代表。粗略的分析后我发现这些网红的成长以及吸金时代,他们每个阶段我都经历过见证过,但是为什么人家就赚钱了呢?我们还是每天过着重复的日子,为缺钱而苦恼抓瞎呢。用一句俗语说,吃屎都赶不上热的。

继续深挖,以现阶段的流量网红来说,快手抖音就不研究了,因为哥长的丑,但是又不丑的清新脱俗,只能是一般的丑,估计去快手抖音也没啥火的希望,单单说现在的自媒体行业,适合青年人创业,捞点现金,补贴家用,指不定哪天一膨胀就火了呢,自媒体,我们以微信公众号为例。你以为他是一个账号,其实他是一整个团队,自媒体的江湖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月收入200W以上,2、月收入20W左右,3、月收入2W以下。这里面最主要的是内容的产出和制作能力不同。

譬如以直播行业为例,你打开直播99%是一个女孩子,发愣呆呆对着一个镜头唱歌,0.9%是小制作,四五个人演绎一段内涵段子冷笑话视频,0.1%是大制作,类似跑男啥的。如果你要说收视率或者吸金程度,肯定是又明星或者采访等大事件观众才会多,但是直播小妹不是不想搞大型综艺,而是他真的没这个实力。

对于自媒体行业规则也是如此,你根本不知道这是一个快速迭代,竞争已经如此惨烈的行业,流量高度向头部集中,最终必将寡头垄断。如今你在朋友圈能看到的文章,和三四年前随随便便是条狗,就能写公众号已经大不相同,平庸的号难以生存。如果你再仔细研究一下你会发现,最近你打开的微信文章他们已经越来越多的聚集在两个区间:8W-10W+阅读,这是头部大V。1W-2.5W,这是细分专业。说白了,自媒体已经公司化。

研究发现,咪蒙的团队大概每个月收入300W-500W。月收入过200W的就我接触的至少还有《果壳网》《功夫财经》等。他们共同的特点,在这一个单薄的公众号背后,其实是一支巨大无比的团队。咪蒙35人,功夫财经60人,果壳+在行+在行一点120人。Ayawawa团队,没有50人我看根本下不来。

从选题,组织原始材料,写稿,润色。排版,后期推广,等等,有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有严谨而森严的等级控制,这么大的一个机构,动辄上百人的组织,他们的运作其实已经类似于报社。也就是说这种大型的自媒体机构,其实最不想互联网媒体,而是像传统媒体,只不过少了发行这一步骤。

自媒体江湖的第二个等级,是那种阅读量在1W-3W之间的号,山野草根号。这种账号往往是在一个社群,在一个细分领域,有着独特的粉丝基础。相应的人手也简配多了,两位主笔,月薪35K-50K,一个编辑,一个商务。主笔要两人的原因是因为一个人写不动,假设每周2更,每个人写一篇,即使这样的频率,对很多大V,老头子、也是无法承受的事。因此他们还需要编辑,也就大V写一个框架,有时候甚至就仅仅是选题和主要观点,然后编辑再去百度,搜集资料,润色框架,把骨肉一点点的填进去,商务就是揽客接广告的。

自媒体江湖的第三重蚁民,是我们这群月收入小于1W的屌丝们,例如,知乎有一个大热贴,《做自媒体月入上万是什么样的感受?》张一鸣曾经宣布千人大V计划,号称今日头条要从知乎挖1000个V,力争给到1W元/月,打垮知乎的流量,老子看到时只能说,呵呵。

如果你再仔细研究的话,你会发现公众号江湖有一个奇特的效应,那就是大家都说没赚到啥钱,屌丝蚁民市场及不提了,其中绝大多数人根本没有任何收入,99%的公众号作者一年连3W收入都没有,而你观察中端市场,一个月收入20W左右的公众号,你扣一个四个人的工资,办公场地,行政开支,税费,到最后也没赚到钱,老板为主笔打工。真正赚钱的是那种大型账户,以及头部账户,例如说,咪蒙就肯定是大赚特赚。但是这事又有点倒因为果,因为头部账户是因为他们优秀,所以才会成为头部,他本身就是竞争的胜利者,更何况养了那么多人,固定成本高昂,一旦风吹草动,只有亏的更惨,大有大的坏处。

最后总结一下吧,一个市场总有新的用户进来,一直等到最嫩的菜手赚不到钱了,市场才会均衡,能赚多少钱不在于你从事什么行业,而在于你领先竞争多少,除非你一个人,干完整个团队的活。

行了,今天就到这吧,叨叨半天说白了还是没有钱,等哪天老子的公众号火了,咱也不用在这瞎诌胡扯了,也整个啥教主大V当当,整个公众号老子就打上五个字:我!教主!打钱!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教主,打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