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考语文为什么越来越难了,怎么办?

随着教育的改革,哪一个科目让人头疼?相信很多家长都会不约而同的说“语文”,没错,随着“大语文时代”的到来,语文考试更加难了。

未来拉开考生分数的科目也会是语文,尤其是在作文以及阅读理解题目上,将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分差。

温暖的夜晚:

不知道是因这屋子里的暖意熏得人昏昏欲睡,还是对学习的倦怠心理作怪,我看着眼前一堆又一堆的书,以及手里忙不完的作业,大脑开始迟钝犯困,上下眼皮不自觉打起架来,情不自禁地便想趴在桌上,手指不耐烦地敲着桌面。

这是北京考卷满分作文的一段节选,是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的一篇记叙文,这段文字想要表达的意思是“学习中犯困”,试问自己的孩子如何描述这样的情景呢?

作者对这段的描述非常的棒,“手指不耐烦的敲着桌面”“眼前一堆又一堆的书”让人脑海里形成了一个学习场景。

之所以被评为满分作文,除了立意准确之外,其描述在清晰明了之余更是通过细节的描写,让文字生动起来,极具感染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一下这篇满分作文《像牛奶巧克力般,暖色系》

2019,北京8篇满分作文,其中有三篇是记叙文,有5篇是议论文,在很多家长甚至孩子的心里,议论文相对于记叙文来说,是比较容易创作的,不至于像记叙文那样有生动的细节描述,议论文,只要有论据充分,立意准确就可以了。

但是为什么得不了满分呢?是有什么不成文的规定?高考作文不能有太多满分作文么?其实,除了具备论据充分,立意准确之外,更是思路表达清晰,逻辑有条理,让整篇文章严谨却不生硬,不似拼凑搬运,才能得更高得分。

现在的孩子存在着相同的问题

汉语是我们的基础语言,很多人都无法接受语文不好的现实,在很多人潜意识中,自己的语文成绩不应该那么差,但是孩子崩溃也就崩溃在这里“其他科也就算了,为什么我连语文都考不好?”

然而语文考不好,作文得分起着决定性作用,孩子每天上课,从早到晚,对于文学作品看得少,写的少,没有时间积累素材,没有时间锻炼,无论写的多认真,但是不懂得写作技巧,最后的分数不尽人意。

等到考试的时候,硬着头皮写,是很多孩子正在做的,而以这种方式写出来的作文,是不可能拿高分的。

写作文的技巧有很多

选题构思方法,审题立意的技巧,倒叙写作,悬念写作等等,这些写作方法,几乎很多学生都不知道,他们大部分只会写一种作文--议论文,少部分人能自信写出记叙文。

今年的全国Ⅱ卷的作文更加新颖

演讲稿,观后感,国庆节慰问信,写给家人或朋友的信,不在局限于议论文,记叙文,以这种新颖的特征,让很多人眼前一亮,也让很多考生眼前一黑。

写作文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事件,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错误,就会让整个”事件“走到错误的方向,首先一定要立意准确,在写作文之前一定要清楚题目的意思,有一部分考生,在立意这最初的阶段,就出现了失误。

写作文或者说语文考试,在于一个”开窍“,它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语言思维的开窍,理解表达的开窍。

语文出现分差,还在于“阅读理解”上

据悉,随着”大语文时代“的到来,语文试卷从以前的7000字变成了现在的9000字,以后还会增加到1万字,阅读量增加了,让很多阅读理解慢的学生倍感焦急,所以语文总有做不完的情况。

而语文考题中的,“阅读一篇短文,回答问题”更是考验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不仅关乎阅读理解的快慢,还关于准确性,一篇短篇文字,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中心思想,读不透,看不懂,或者“思维太跳跃”,理解的“太天马行空”都会在考试中丢分。(请注意这里的思维跳跃和天马行空不是褒义词)

2019年全国Ⅰ卷的阅读理解让人”头痛“

现代文阅读文章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其问题包括”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对原文论证的分析“。

而后面的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大量的文章,都在等待着考生的分析、理解。

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6分)

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6分)

12分的题目需要阅读鲁迅的《理水》节选,总共1800字左右,如果读一遍不能分析理解透彻文章,那就得再读一遍,再读一遍,再读一遍。

纵观那些语文考试好的学生,他们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都非常地强,记叙文的细节描写,议论文的逻辑性和表达清晰性,都是他们语文得高分的基础,而这些能力应用到语文试卷“阅读理解”上也是同理有效。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中考语文为什么越来越难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