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7.13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为之沉醉,三个月都不知道肉味。感慨说:“想不到韶乐之美,达到如此境地!”

先说这韶乐,“韶”,是舜帝的礼乐。舜的时代是极治之世,社会最和谐的时候,其音乐也美盛到了极致。孔子曾经说,舜的音乐,尽善尽美。而周武王的音乐,尽美,但没达到尽善。因为周武王的天下是征伐得来,有威武正义,也有杀气腾腾。而舜的天下是禅让而来,庄重平和,洒向人间都是爱,只有爱。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

所以这个三月不知肉味,不是听了一回,就三个月都不知肉味,是听到之后就想学,学了三个月,每天沉醉在那音乐里,不知肉味!

赋能王解读️

大家早上好。

日更演讲,成就梦想。

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

越付出,越富有!

昨天我们讲了“子之所慎:齐、战、疾”。说的意思就是孔子特别慎重对待的三个事儿,一个是斋,也就是祭祀的时候的态度要特别庄重,说起来就是信仰啦。

第二个就是战争,慎战,不要轻易的去战争,劳民伤财,引申出来就是夫妻两口子也尽量的不要吵架啊,这也是一种战争。

第三个就是疾,也就是生病啊,要注重保健身体,注重心态平和,控制自己的七情六欲,不要让自己生病。

接下来啊,今天我们在讲一章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孔子三月不知肉味。

先看原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就是说,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为之沉醉沉迷,三个月都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儿。感慨说,想不到韶乐之美,达到如此境地。

这里面先说说不知肉味是三个月不吃肉呢,还是三个月吃了肉,吃了饭,不知道饭是什么滋味儿,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呢?

应该不是三个月不吃肉,因为孔子作为他这个身份和地位来讲,他是有能力吃肉的,而且他也不是佛教徒,他不是只吃素。

他也没有必要为了听了韶乐,就不吃肉了,真正的意思应该是讲,因为沉浸其中三个月的时间,都不知道肉是什么滋味儿,也不知道饭是什么滋味儿,全部身心都投入其中了。

再说一说韶。

韶,韶乐,换句话说,可以称为九韶,是歌颂舜的乐曲总章。

大家都知道,尧、舜、禹三代是孔子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舜的时候,也是最好的时代,是社会最和谐的时候,音乐也美到了极致。

孔子曾经说,舜之音乐,尽善尽美,而周武王的音乐尽美矣,未尽善也。

什么意思呢?就是周武王(也是孔子所尊敬的圣王),他的天下是征伐得来的,讨伐商纣王才得到的天下,因此音乐里面就带着杀伐之气。

而舜的音乐是禅让得来,他得天下是名正言顺传承来的,而且又传承下去了。庄重平和,洒向人间都是爱啊。

因为舜也罢,还是周武王也罢,都是最好的时代。那记载他们的音乐就包含着这样的信息,懂音乐的人就能够听出来,就能够听懂。而孔子就精通六艺,特别对于音乐非常精通。

他真正的被韶乐所迷住了,沉迷其中了,三个月其实应该是个约数的时间,都不断地听、不断的去琢磨消化,完完全全的被韶乐所吸引了,进入了心流状态,对其他什么也提不起兴趣了。也就是说,三月不知肉味的状态就相当于进入了心流状态,进入了忘我的境地。

再举个例子,小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的孩子学习上心了,外面打雷了下大雨,根本就听不到,不知道,因为自己读书的时候入迷了。外面放鞭放炮,也听不见,其实这就是一种心流状态。

还有一个故事。

高斯是一个数学家,有一天正走着路,突然想起一个数学公式来,看到路边好像有个板子,像个小黑板的样子,抓紧拿着东西写,写着写着发现这个板子走了,他就跟着走,后来发现越跑越快,追不上了,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马车的车厢,这其实也是一种心流状态。

大物理学家、大科学家牛顿,他四五十岁的时候还像个小孩一样,吃饭什么的都得人伺候,他的所有心思都在他的科学研究里面了,其实这也是极度的痴狂,在某一领域,进入了心流状态,眼里完全没有其他,听而不闻,视而不见,食而不知其味。

你比如说,两个人挺对路,一见如故,聊天聊着,一睁眼看,哇,天黑了,好几个小时过去了,也不知道饥饿,连口水都不舍得喝,这其实也是一种心流状态。

那稍微反一点的,比如说我们痴迷于网上小说,连续几个小时目不转睛,忘了还没有吃饭,忘了睡觉,这也是一种心流状态。不过我们一般指的是心流状态,都是为了美好的事物,被美好的事物所吸引,沉浸其中不能自拔,而不是说玩游戏,看小说,沉迷其中,拔不出来了。

再说一说,为什么闻韶乐是在齐,给大家讲一讲。

舜,作为圣人君子,后代是绵延不绝的,就像孔子能够传到今天七八十代了,都是一代一代的往下传,而且是有家谱的。

他的后代封在陈国,后来陈国的公子陈完,在齐桓公的时候,因为内乱,就逃到了齐国,在齐国定居,改姓田,叫田完。

田完的后代子孙后来在齐国得势,就取代了姜太公的后代,成为了齐国的国君。这个典故,叫田代姜齐,或者齐姜。

由于诸侯国一旦要改国号,要费很多心思,因此,齐国是姓田的了,但没有去改国号,没有把其改成陈或者改成什么的,怕麻烦,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也防止其他诸侯国来讨伐他。

田完的后代当了齐国国君以后,就把《韶乐》作为国乐在齐国流传下来了。

孔子就感叹:没有想到,韶乐美到如此境界!

那么,孔子是什么时候去的齐国呢?据考证,是在35岁的时候。

这是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的,那个时候鲁国内乱,孔子到齐国避乱。给齐景公的丞相高昭子做家臣,也希望通过这个渠道能够引起齐景公的注意,能在齐国施展抱负。

后来也终于有机会和齐景公问对,景公几次问政于孔子,也很敬重他,但是齐国的大臣包括晏婴都排挤孔子,不说孔子的好话,以前我们解读其他章节的时候提过,景公就放弃了。

后来孔子看着在齐国不能得到重用,而鲁国环境一好,他就回国了,这是时代的背景。

也就是在齐国那段时间,他认识了齐国的太庙的乐师。《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这里面比论语里面多了两个字:学之。也就是孔子在这个时候向齐国的太师去请教,学习韶乐。

在学习的过程中沉浸其中,眼里、心里只有韶乐而没有其他,对其他什么都不感兴趣了。孔子感叹说,没有想到,韶乐美到如此境界。

大家想一想,我们学东西,有没有像孔老夫子这样真正的被其所吸引,沉浸其中,达到了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呢。

如果我们干什么也能够达到这种境界,是不是学的东西就特别快,学的东西就真正的了解了他的意思,真正的吃透了呢!

大家还记得吗?孔子曾经发出一个感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在这里,对于韶乐,孔子是不是做到了好德如好色,甚至超越了好色呢?

对于我们真正喜爱的东西,如果我们也能够像孔子“闻韶月,三月不知肉味”,这样的话,进入这种状态,我相信我们掌握它,发扬它,做得更好是不难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够进入这种忘我的境界,进入心流状态呢?就需要我们真正喜欢,真正投入,真正的把玩和品味。

学习这一章,战友们可以想一想,自己在什么领域,在什么事上曾经进入过心流状态?当时是什么情况?现在能不能在某一领域,再次进入心流状态呢?

如果我们能够时不时的进入心流状态的话,那么我们的效率就会大大的提升。

好了,时间也差不多了,大家对于“三月不知肉味”真正理解了吗?希望大家一会儿好好的回馈一下哈。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来继续解读下一章这一章是对话体,非常有意思。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这里面有非常高超的谈话技巧,还有一个求仁得仁,希望大家明天准时聆听。

你可能感兴趣的:(7.13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