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无葬地魂游荡,阅尽人间悲苦情 ——读余华《第七天》

“我们仿佛行走在这样的现实里,一边是灯红酒绿,一边是断壁残垣。或者说我们置身在一个奇迹的剧院里,同一个舞台上,半边正在演出喜剧,半边正在演出悲剧……与现实的荒诞相比,小说的荒诞真是小巫见大巫。”

                                                                         ——余华


我抗拒不了余华的作品,从经历了一生辛酸已经看得通透却仍要艰难活着的《活着》,到一辈子靠卖血养活一大家子人临老日子好过了却恐惧自己再也没有价值的《许三观卖血记》,

我的心一次次在作者锐如刀锋的笔触下战栗呻吟,他的文字就像苍凉深沉的海水瞬息就能将我淹没,然而在经历了生命的窒息之后,又觉得自己获得了心智的重生,借着作者的笔锋再度轮回,品味着一个又一个苦辣酸辛五味杂陈的生命历程。


《第七天》一开始在我脑中的画面清冷孤寂甚至还渗着白惨惨的迷雾。然而在故事的最后,那画面变得越来越明亮温柔,就像一个饱满的生命终于可以解脱……

在《第七天》中,余华是这样写死无葬身之地:水在流淌,青草遍地,树木茂盛,树枝上结满有核的果子,树叶都是心脏的模样,它们抖动时也是心脏跳动的节奏。我看见很多的人,很多只剩下骨骼的人,还有一些肉体的人,在那里走来走去。

我们曾用死无葬身之地去诅咒坏人,而在余华笔下,这却是一片净土,来到这的人都是善良的,也许他们也有做错过事,但他们值得被原谅。

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社会问题,震撼着我。这个看似平静的太平盛世,是否只是表象?所谓的事实真相又是什么?我们一直活在温暖的阳光下,黑暗的地方何时才有光明?这些我们得不到回答,或许以后有人会给我们答案。


《第七天》写的是一个普通青年男子杨飞死后的七日见闻。余华用荒诞的笔触和意象去讲述着现实中的真实与荒诞;讲述了生命的幸福和苦难;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比绝望比死更冷酷的存在。

他死后的第一天,他本该去殡仪馆烧了自己,然而殡仪馆不是他命定的终点,他死不起,因为他买不起墓地。贵宾区的魂可以住海景墓,普通区的魂尚能往山间水边安息,而他,只能漂泊。

他死后的第二天,他本该与他永远深爱的女人在死亡的时空里永远相爱,然而这个为了一己私欲的女人拥有属于自己的墓地,他们活着无法相守,死后仍然无法相守。正如女子活着时投入他人怀抱时对他的承诺:我仍然爱你,而他轻轻回复的却是我永远都在爱你……

他死后的第三天,他重温了与养父的快乐时光,养父的胸膛是他最温柔的摇篮。这个年轻的男人最终还是为了他付出了一生的时光甚至放弃了爱情和婚姻……


他死后的第四天,邂逅了那个与男友沦为鼠族的洗头妹,在浮华城市的地下,他们像老鼠一样生存。这对恋人曾共许一生,然而严酷的生活给不了他们斑斓的爱情,一个洗头仔一个洗头妹,只有在无穷无尽的争吵中维系着爱情的温度直至死亡。

他死后的第五天,遇到了一对生前的死仇死后的挚友,他们一个是暴力执法的警察一个是被警察踢碎睾丸的卖淫者,也许唯有死亡能化解仇恨令众生平等,在这个平等之地他还见到了自小哺育他的妈妈,因为医院随意丢弃死婴的丑闻让她成了一个游魂,在这个平等之地,她成了二十七个死婴的母亲……

他死后的第六天,又一个亡魂捎来了鼠妹爱人的讯息,那个聪明勤奋想凭借自己的双手在大城市为鼠妹撑起一个温馨的家的男人,卖掉一颗肾为他心爱的女人买墓地。再没有怨恨的鼠妹终于可以穿着众亡魂为她织就的婚纱去那个没有新郎的家安息了……

他死后的第七天,终于在殡仪馆见到了他早已化为枯骨的父亲。死亡也无法割断这浓烈的亲情。他最后对父亲说:我会常来看你。然后便去了那众生平等的终极净土:死无葬身之地。


这七天里,他还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魂,看透了光怪陆离的事,社会不公阶级分化权钱交易情色勾当,作者一笔写不尽的心酸事,

小说描述的强制拆迁导致无辜老百姓受害、爱人的现实而背弃、鼠妹和伍超的平民式爱情其中穿插的细节无一不反应和讽刺了当今社会的现实现象,特别在人死后的殡仪馆分了VIP炉和平民炉,人们在死后也要按照贵贱之分安息。


这是一本绝望之书,也是一本希望之书。迅翁在《野草》中曾说:“于浩歌狂热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于一切眼中看见无所有,于无所希望中得救。”我想余华大概也是此感吧,所以在世界尽头,他为我们造了一个美好的地方,它有着一个美好的名字---死无葬身之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死无葬地魂游荡,阅尽人间悲苦情 ——读余华《第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