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设与生成不一致

图片发自App

        今天,去璜山镇小听了两堂品德课。一堂是小钟老师执教的一年级德治课程《我和我的家》,一堂是小王老师执教的浙教版五年级上册的《小心“电老虎”》。看到这两个课题,说实话,我对课是充满期待的。一方面,低段品德课堂,我已许久没接触,而且又是新教材,内容的编排和目标定位上都不是太清楚;另一方面,女老师面对常识性的品德课,总是有些怕怕的(知识储备不够,生怕教错),就像读初中时害怕自然科学考试一样。所以,我是去学习的。

      先来说说小钟老师的课吧!温柔亲切的小钟老师,带着自家的KK小宝贝的照片,诉说宝贝出生时的故事,带领一年级的小朋友们“聊”进了“家”的课堂。孩子们说起自己出生时的故事,可谓头头是道。可见,聊自己的故事,听同龄人的故事,孩子们总都是聚精会神的。但一排起家中的辈分来,就似乎没那么容易了。跟着儿歌唱唱,感觉还挺顺的。可真要自己来排一排,还真有些困难。幸好有小钟老师循循善诱,再利用“移动板书”——制作“家庭树”来理清关系,还真不错。但如果面能更广一些,我觉得可以在制作家庭树之前,让孩子们能利用“全家福”照片来指认关系,对着照片排关系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操作起来会不会更容易些呢?通过跟着儿歌唱一唱,指着照片说一说,再来做一做家庭树,难点也就化解了!课堂上还有一大亮点就是小钟老师机智的点评。在“说说家人之间的相似之处”这一环节,孩子们有说到“老师如果口红不涂,嘴巴和KK的爸爸很像。”其实,老师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发现“遗传基因”。而KK爸爸和KK妈妈之间是没有遗传基因的。可一年级的孩子懂啥呀,再说照片中确实有些像,孩子也没说错呀。这时,老师回应他,说:“噢,你观察得真仔细!因为我们是一家人呀,经常生活在一起,所以也就越来越像啦!”是啊,一家人在一起,不但是生活环境的影响,还有心中都充满了对对方的爱,不知不觉间会受对方的影响,吃他(她)喜欢吃的,猜他(她)心里想的,做他(她)喜欢做的。两人先是神似,渐渐地是神形都相似。这是真爱啊!

图片发自App

      再来说说小王老师的《小心“电老虎”》吧!这是一堂常识性的品德课,讲的是“用电要注意安全”。沉稳大气的小王老师在设计这堂课时还是非常用心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课前有游戏;课中有知识抢答,有实践操作;课后有搜集分享。教学资源也极其丰富:实物展示区分导体和绝缘体;新闻报道;报纸摘录;专业电工师傅,等等。虽然是高段的学生,课堂参与度也是非常高的,孩子们都踊跃发言,积极动手。由衷地佩服小王老师准备充分,课堂驾驭能力高!其实,刚开始,课堂氛围是有些冷场的。孩子们并不愿参与到课堂中来,课前游戏的时候,举手的孩子几乎没有。而据小王老师的了解,孩子们课前有调查过国外和电有关的科学家,大家随便猜一猜,人人可参与,这个应该很能活跃气氛啊!可为什么孩子们不愿意来猜呢?我觉得可能是和高段孩子的心理有关。毕竟,今天来听课的老师很多,十多岁的孩子们已经有较强的自尊心,总想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出来,万一猜错了,多没面子呀!还有,孩子的课前调查表上写的只有科学家的名字,其它的信息一点没有。老师出示科学家的照片让孩子们猜,说实在的,我觉得外国人长得都差不多,如果没有仔细了解过的话,单凭照片很难说谁是谁!五年级的孩子查资料时更多关注的是文字资料。我觉得一方面调查表上设计的信息量可以再扩充一些;另一方面,游戏中可以先出示文字资料,回答出来科学家名字之后再出示照片。还有知识抢答环节的题目,形式可以多样一些,难度可以降低些,毕竟品德课堂是让学生区分安全范围和不安全范围,这个具体数据应该是科学范畴,老师作为补充介绍可以,学生了解就可以,并不需要作为知识点掌握。

图片发自App

对于璜山镇小的印象,最深的是学校的接送车点——望烟站台。布置和校园文化完美结合,有历史味儿,有人文味儿,有人情味儿。小细节处足见大智慧!

图片发自App

今天虽然行程匆匆,但收获满满!感谢热情好客的璜山人!辛苦两位授课教师,带来如此精彩地演绎!有幸遇见一帮志同道合的人,思维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品德的课堂,生活的课堂!没有一堂课会是完美的,最好的永远在下一堂!

你可能感兴趣的:(预设与生成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