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縠,音胡,有皱纹的紗。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堂。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此时是劫后馀生,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有时布衣芒屐,出入于许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

        清代王夫之《薑斋诗话》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而这首词更做到了情、景、理三者的妙合无垠。上片这段文字,看起来只是记叙词人夜饮归来的情形,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它却使你感到词人在“倚仗听江声”时心中会有无限感慨。词中抒情主人公风神萧散的形象,还使人感到有一种超然物外的理趣。这里面有许多没有说出来的话,留给读者去想,太补充。对于历尽宦海风波、九死一生的苏东坡来说,现在置身于这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会感到一种精神上的解脱,白天的忧愁和烦恼,人世的得失荣辱,刹那间被一笔勾销,进而想追求一种新的人生。

      “长恨此身非我有”,是化用《庄子。知北游》“汝身非汝有也”句。“何时忘却营营",也是化用《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本是说一个人的形体精神是大地自然所付与,此身非人所自有。为人当守本分,保具生机,不要因世事而思虑百端,随其周旋忙碌。

      “夜阑风静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意蕴丰富,富有启迪、暗示作用,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由积极用世转向消极低沉,又转而追求一种精神自由的、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在他复杂的人生观中,由于杂有某些老庄思想,因而在痛苦的逆境中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写得多么飘逸,又多么富有浪漫情调,这样的诗句,也只有从东坡垒落豁达的襟怀才能流出。

      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的生活理想和精神追求,表现出他的独特性格。历史上的成功之作,无不体现作者的鲜明个性,因此.作为文学作品写出真情性是最难能可贵的。元好问评论东坡词说:“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元好问道出了东坡词的总的特点:文如其人,个性鲜明。也是恰好指出这首《临江仙》词的最成功之处。

(此文转载,略有删减,原作者:高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