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Day1
作者:丹尼尔.卡尼曼
本书的大部分内容,都在探讨直觉的成见,探讨我们下意识做决策、判断当中的一些错误的地方。
1
我们的大脑是有系统1和系统2
作者说我们大脑当中有两套系统,可以称之为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的,而且非常快,不怎么废脑力。比如“边散步边听歌“。
系统2会把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如果问365×15,就需要费些脑力了。
作者取名系统1和系统二,只是方便称谓。因为我们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文中,作者介绍出名的的“看不见的大猩猩”的案例。
一群观众看一个短片,短片的内容是:两个球队在比赛。
这个短片播到一半,球场上有一个女人穿了件大猩猩的服装走过去了,这个过程是9秒钟。上万人都在看这个短片,他们都没有注意到这个“大猩猩”。因为他们都在查其中一个球队的进球次数。
相对于大猩猩经过,人们对数进球次数更为集中。人们无法同时处理几件复杂的事情。
人的大脑有个特点,非常懒,能不动脑就不动脑。
而系统2的运作是需要很努力的,所以除非必须的情况下,平时它是一动不动的,一点都不愿意多付出。
因而,大多数时候,我们都避免深度的思考,得出直接的结论。
2
系统1和系统2的合作。
系统1会给系统2提供印象、直觉、感觉这些东西。系统2接收了这些信息,就会把印象、直觉,转变成一个信念,把冲动转化为一个自主的行为。
比如,我们往往会相信一个人长的漂亮,人品也不会坏
但是当系统1的运行遇到阻碍的时候,跟系统2去寻求支持,系统2会给出一个更详细、更明确的处理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就意味着只有在特定情况下系统2才会被激活。而这是由系统1决定的。
除了帮助解决复杂的问题,系统2还可以监督我们的行为。
比如吃饭时遇到残疾人,系统1会想让你去看他哪里残疾。而最终按耐住好奇心,认真吃饭是系统2起作用,应该有礼节。
什么是理性?理性实际上就是勤奋。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系统2根本就不愿意工作。
而一个理性的人会更勤奋的去思考它,会用系统2去处理一些更复杂的认知问题,并且来控制自己。
3
认知放松和认知紧张
关于认知放松,我觉得对我的启发是很大的。
到底什么样的信息更容易让人信服。
我原来以为复杂的专业的语言更让人信服,实际上错了。鸡有三条腿,比鸡有四条腿更容易分别。我的潜意识里会认为动物都有四条腿,因而不那么扎眼。如果说一个信息你看上去有熟悉感,你就会更容易相信他,你就会认知比较放松。
所以作者说,如果你想成为那种别人眼睛里面很值得信赖的人,你不要说太复杂的话,你要学会言简意赅。现在的很多公告文,语言并不是特别精致,却娓娓道来,让我们觉得道理都很对,就是因为让我们接受时不那么紧张,认知放松。
4
认知偏差
001.系统1有联想的特点。联想具有连贯性。比如出示“天“字,我们自然会想到“蓝天““白天““夜晚“等词。
科学家就管这个现象叫做启动效应,有一个很专业的心理学实验,就证明了启动效应的存在。
心理学家找了一堆学生,然后给他们一堆词,让他们挑出来四个词去组句子,他们发现其中有一组学生组的句子当中,有一半的词汇都是跟老年人相关的,比如健忘、秃顶、灰白。
这组学生在完成任务之后,又被叫到大厅另外一头的办公室,去参加另外一个实验,他们发现这组学生走路比较慢,也就是说以老年为主题造句子的年轻人,比其他人走路要慢得多。这些学生尽管没有人提过老年这个词,但是那组词“健忘、秃顶”会让人想到年迈,这些想法又催生了一种行为,就是行动缓慢。
系统1工作的一个核心叫做联想,通过联想记忆,对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情,去做一个连贯的解释,反之也成立。
002.几种认知偏差
第一种,替代效应。
当我们面临一个困难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用简单的问题,去替代困难的问题,然后给出一个答案。
“希望工程“的那个大眼睛的女孩儿苏明娟让人印象深刻。人们给希望工程款钱时会替换为我愿意为这个可怜的女孩儿捐多少钱。
这个过程,对原来的问题做了替换,你才那么容易给出答案。
第二种,可得性效应。
比如我问你坐飞机比较安全,还是坐火车比较安全?
实际上坐飞机比较安全,飞机的失事概率比火车还要低,可是为什么我们经常会觉得坐飞机很危险,因为坐飞机一旦发生坠毁,就会被新闻报道。
当我问你说坐飞机安不安全的时候,你会下意识的想起来之前刚刚被报道的一个新闻事件,说一个飞机坠毁了,死了多少人,你就会给我回答说坐飞机不安全。
我们在作出判断的时候,很容易把最近发生的事、当下的情景、最容易想起来的事,作为我们判断的一个依据,但实际上这样的判断未必是理性的。
第三种,光环效应。
比如我们碰到一个人觉得她漂亮,她还做了一件好事,我们就会对她印象特别好。
同样两个人,一个初始印象很好,后来她做了不好的事,也会很大程度上被消解,我们不会那么继续接受他的问题。很多明星“人设“一开始倒塌时。众人不相信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种,眼见即为实效应。
知道的事实越多,如果没有串成体系,我们无法轻易得出结论。知道的少,反而可以把知道的所有事情都囊括到连贯思维模式当中。
我们总觉得眼看到的就是事实,我们会用我们的联想功能把我们看到的事实连贯起来,然后就进入了一个认知放松的状态,就相信我们的结论是真的。
而知道的越少的人,他们下的结论越确定,而这个结论的错误性就越大,眼见即为实很有可能是具有欺骗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