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消费主义后,要拥抱什么?

最近特别喜欢看批判消费主义的书、视频和豆瓣小组。因为身处于这个国家鼓励和刺激消费、商家引诱消费、人们攀比消费的时代,抵御消费主义就是一种反人性、逆潮流的行为;但我的内心清楚地认识到,尽管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是不利于激活整体经济的,但对个人和家庭而言却是长期向好的关键路径。因此,保持清醒尤为重要。

然而,克制是非常消耗意志力的。当我们总想着“不要做什么”时,我们的注意力仍然集中在需要抵御的事情上。“不要买那个包包”“不要喝那杯奶茶”“不要去那家餐厅”……在对自己重复千百遍这样的句式后,我们很难不冒出一个念头:“这样生活有什么意思?”

就像从一段失败的感情中走出来的最好办法是开始一段新的恋情,要告别消费主义的诱惑,最好是能找到一些更健康、更高尚、更理性的生活准则和更持久的快乐来源。当这些新的理念占据我们的脑海后,我们才更有可能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一.体会赚钱本身的快乐

消费能带来快乐,但这种即时满足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从我们拥有那样东西开始,那种满足感的边际效益就开始递减了。更不用说贷款或分期购买了一件超出我们消费水平的东西,在还款时还会带来绵长的痛苦。与之相反,通过储蓄获得一笔资金,再通过合理的投资使之不断增值,这种除工资收入还有额外的资本收入的感觉,能带来更长久的快乐和满足。当我找到一个适合定投的好标的时,就会忍不住把收入中的闲钱投进去而不是花掉,看到账户里的钱越来越多,那种爽感让我深刻体会到为何深圳年轻人“一心搞钱”。至于说囤积那么多钱不花掉有什么用?是否只是想要拥抱更大的消费主义?其实,就像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不会轻易使用,但底气和安全感会变得很足。有一笔不菲的资金,我们就有了选择和拒绝的权利,无论是遇到一份不值得的工作还是一个不值得的人,都能转身再见。

二.夺回对个人风格的定义权

消费主义话术对个人审美的绑架比比皆是。朋友圈里,小红书上,流行文化中,有太多的话术在灌输给我们,什么是理想的生活方式,什么是最新的潮流,什么是美丽的范本。不知不觉间,我们也会努力把自己套入一个模式中,去迎合一些世俗标准。然而,如果我们能放下对外界眼光的执念,让自己的内心更加自由,同时通过精神世界的积淀和审美水平的提升,塑造与自己内心世界高度统一的个人风格,此时的消费会更加有的放矢,频次也会变低,不会随波逐流,也会对“我是谁”有更清晰的认知。

三.做一个精神贵族

为了提升个人魅力,最简单也最浅显的方式就是通过消费装点自己。而更难但也更硬核的方式则是切实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内涵,以及扎实地学习才艺和技能。这些深度内化的素养,是任何人都夺不走,也很难模仿复制的。阅读、学习,花费的金钱比购买奢侈品少得多,但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才艺和技能,通常也要花费不菲的金钱,同时还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但这些自我投入都是可以转化为产出的,譬如帮助我们提升认知,赚取更多认知范围内的金钱;提升人格魅力和职场竞争力,获得更多机会和选择空间。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无需通过外在的装点,自己便会发光。所以,花在这方面的金钱,不是消费,而是自我投资。

人格独立,内心充盈,不被消费主义裹挟,依然活得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告别消费主义后,要拥抱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