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书#旅行创意学#20180823

#每日一书#旅行创意学#20180823

这本书本来是要在去宁波之前阅读,但因为女儿的毕业典礼,加上一些其他琐碎的事情耽搁,今天抽时间阅读完。

欣频老师在《旅行创意学》提到了十个最句创意的“旅行力” ,分别是勇气,效率,应变,养分,混血,极端,身份,丰盛,造梦和创世。每一个关键点,都给了我们许多的提示,分享给到大家。

旅行=勇气。首先,我们需要丢掉限制性的和制约性的想法,如果你还在以没钱、没时间作为不去旅行的借口,那么表示你没有那么想去旅行,因为你连方法都没有去找。如《练习曲》中的一句对话“有些事情现在不去做,以后一辈子都不会做了。”而在《与神对话》里边也有说及“不要活着的时候,像死了一样,到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欣频老师告诉我们,把每一年当成人生最后一年来过的“微型人生”,把有梦未完成的遗憾降低到最低,这也是让你有勇气放下一切,走出家门去旅行的最佳动力。

旅行=效率。先苦后甘,同事去做很多事情,以最高效率去完成工作,把时间越少越做得又快又好的状态。旅行,是一种“流”的状态,而“流”是一种神秘的经验,旅程是思想的促成者。

旅行=应变。旅行是彻头彻尾的打破你的惯性,原则,立场,架构等,逼你离开舒适圈。旅行是一场“后天混血的过程”,是一次“见微知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机会。我们可以就地观察人与环境,训练以最短的时间做最周全的的判断与决定。甚至像电影《云端》一样做虚拟练习。

旅行=养分。圣*奥古斯丁说“世界是一本书,不旅行的人,只读了一页。”每一次旅行都是一场养分的补给与吸收,比如美术馆,博物馆,建筑展,音乐展,摄影展等都是一次新领域的拓展,包括,去到文化气息浓烈的艺术表演,节日庆祝,跳蚤市场,市集等。最后,欣频老师提及,旅行者的看法很重要,并建议我们“站在创意的源头”,在去旅行之前做好准备,去了解要去的地方的作家作品,或者观看关联电影,通过DISCOVERY 或者国家地理杂志的旅游介绍,提高自己的“艺术家感官”能力。

旅行=混血。不带成见,用全新的眼光去旅行,去体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让自己融入进去。旅行的最大收获是,回到自己的家乡,用异乡客的眼光,回头看早已熟悉的生活环境。

旅行=极端。“远处不动点”的参照以及飞行时“三万五千英尺”的拔高视野,扩大自己的版图。比如欣频老师,去挪威北角看“日不落”,去格陵兰看北极圈,阿拉斯加的极光之旅,以及感受酷热的埃及,撒哈拉沙漠,去感受金钱,贫富的迪拜以及印度平民窟,甚至是变局与生死的极端。

旅行=身份。“一期一会”,每一趟旅行,都可以设定为不同的身份,而旅行最终是探寻“自己就是是谁”的过程。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LONG STAY 学习新技能。

旅行=丰盛。旅行不设限,因为旅行过程中的阅历见闻,书籍音乐可能都是回程后金钱所买不到的。培养“深度观察”以及独特表述眼前人事物的能力,关注你所需要去的地方并且收集材料,养成记录的习惯做成文档可随时参考翻阅。

旅行=造梦。旅行的第一直觉力,决定了旅行的行动力。当我们有了旅行的目的和方向,收集资料,让自己做“相关事宜”的准备的时间以及“正在旅行”的时间频率越短越好,也会更容易实现。勇敢的去梦,写旅行清单,学会“下订单”。

旅行=造世。“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把宇宙设计成什么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日一书#旅行创意学#201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