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推广:如何实现“全渠道”下的用户归因

互联网的本质是流量,流量的来源是渠道。

如今互联网整体环境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推广渠道以及其推广形式比比皆是,着实让人挑花了眼。

常见的推广渠道,内部渠道如站内资源、新闻类自媒体、社群、短信邮箱中的H5链接,外部渠道如广告联盟、搜索引擎、应用商店以及各大平台的信息流等。占领越多的渠道,也就意味着获得越多的流量入口。

但推广的前提是保证利润的获取,作为推广环节最初也是最重要的一环,用户增长的效率以及后续的营销活动都离不开推广渠道的评估和筛选。那么面对如此之多的推广渠道及其推广方式,常见的归因手段有哪些?又该如何将流量精准地归因到其来源渠道之下呢?


渠道打包归因

由于国内安卓市场的多样性,渠道包归因成为目前国内常见的归因手段之一。针对不同的安卓应用市场或者其他只能以APK安装包为下载形式的推广平台,开发者将渠道号作为标识信息提前注入到APK当中,用户通过下载安装打开App后,渠道号就可以作为匹配标识,用来表明该用户的激活是来自哪个渠道之下。常见的多渠道打包方式如下:

原生方式打包:

    直接在代码中设置渠道号,在AndroidManifest.xml中定义meta标签读取即可。

    操作简单,可以自定义渠道信息,适用于打少量渠道包的场景。

Maven构建工具打包:

    Maven是一个软件项目管理和自动构建工具,配合android-maven-plugin和maven-resources-plugin插件可以便捷生成渠道包。

集成使用第三方SDK:

    根据文档集成SDK到源码,后台创建渠道并导出渠道包即可。

    集成上传一次安装包后便可无限制、自定义创建渠道包,且无需技术人员操作,简单快速。


作为常见的归因方式,渠道包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用户点击某个下载站上的安装包,最终却被拦截引导到手机自带的应用市场上完成下载激活,从而导致归因出错,无法正确做出评估。其次渠道包归因仅适用于Android生态环境,无法对AppStore进行统计。


HTML5广告归因

短信营销、邮件营销、公交地铁海报上的二维码等等一系列只要包含URL短链的营销方式,统统适用于H5链接归因。传统常见的统计方式如IP地址、用户的操作系统、手机型号、版本号等相关信息相结合作为匹配标识进行渠道归因。



但作为一种模糊匹配,其精确度极容易受到用户所处的网络环境影响,且不排除相同手机型号、操作版本的存在,极易被作弊者利用实现数据造假行为。所以该类手段通常作为备用选择。

针对此类问题,各大开发商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其中最为常见的方式为将上面所提到的渠道包归因与H5链接相结合,将每一个URL链接都视作一个“安装包”,将渠道号“写入”链接当中,例如URL:https://xxx.com?qudao=123,后面的123就是用来区分用户来源渠道的唯一标识,再通过优化匹配算法,保证渠道号的获取精度。即使用户的网络环境、设备信息等随时发生改变,也丝毫不会影响到使用渠道号进行匹配的原则,从侧面也基本杜绝了刷量行为的可行性。


移动设备信息归因

作为推广界的“新宠儿”,信息流推广的重要性在广告市场中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准确的数据对流量进行监控评估。

广告主在今日头条、腾讯系、阿里系等各个平台都投放了广告,某些用户在A平台看到却在B平台点击下载安装激活,这类用户如何归因?用户在平台上点击发送的数据,又该如何跟打开应用后发送的数据进行匹配?

针对以上相似问题,为了精确对渠道进行归因,国内需要通过获取设备唯一标识码(苹果的IDFA,安卓的IMEI、OAID)来进行精确匹配。当用户在某个信息流广告上点击一次广告后,展示该广告的平台就会将点击广告设备的IDFA等信息传输给监控方,通过激活应用发送的标识码信息与平台点击的标识码信息进行匹配,如果标识信息一致,就将广告归属给该平台。



至于归因模型,目前大多数厂商都是采用最终点击归因,即用户最后点击广告的平台成为该用户的来源渠道。除此之外,不同平台的点击有效期、激活(窗口)有效期等限制条件,则应根据自己产品的属性进行调整,以免出现统计数据与实际效果不相符的情况。


以上三种手段为当下主流的归因方式。目前针对渠道统计这一痛点问题,越来越多的第三方平台都提供了相关的解决方案,比如openinstall最近就提出了包含渠道包、H5链接以及各大主流广告平台的全渠道数据统计技术。其旨在仅通过一张数据报表,即可全面分析、监控出广告主在各大平台以各种方式投放广告所带来的用户数据,从而优化广告的投放策略,节省投放预算,助力于广告业生态的健康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App推广:如何实现“全渠道”下的用户归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