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云《赤伶》热评

1.三百多年来,《桃花扇》曾被多个剧种上演。抗战结束后,中央实验话剧院几度将《桃花扇》搬上舞台,在国内外演出。导演谢晋曾将《桃花扇》搬上银幕。上海电视台也曾将《桃花扇》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李香君》。

​故事背景: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夜,随着日军枪声响起,全国陷入一片水深火热之中,此时尚未受到战火波及的安远县城内一片祥和,戏院的戏台上仍咿咿呀呀的唱着悲欢离合《桃花扇》,你方唱罢我登场,只是不知这戏里戏外唱的是谁的悲欢谁的离合。

在抗日战争时期,剧作家欧阳予倩先生曾改编过这部剧本,将结尾改成侯方域剃发留辫,改换清服入仕,找到李香君后,李香君愤而和其断交,以讽喻当时的卖国汉奸汪精卫之流。1964年剧作家梅阡、孙敬把它改编成电影剧本,采用的是欧阳予倩剧本的结尾。

正文:①台上的戏还在唱着,正唱道: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楼塌了,戏却未终。

位卑未敢忘忧国,都道戏子无情,怎知戏子也有心。

②随着鼓声急切,唱腔愈发悲愤,台下那些豺狼竟似也怔住了,就在此刻,台上“李香君”大喝一声“点火!”

直到敌人发觉,火势早已蔓延,想逃出去却发现门早已被堵得严严实实,整座戏楼都在他们不知不觉间被泼洒了油。

③裴晏之,便是这戏院的“角儿”,方寸戏台上,只见他水袖柔婉、昆腔曼妙,在一众叫好声中,生生演活了那敢爱敢恨、不惜血染桃花的李香君。

然家国破碎,山河飘零,孰能幸免。

④不久,战火便绵延到此,日本人包围住县城,并来到戏院要求给他们单独演一场,以慰问所有日本士兵,并指名裴晏之出场,若是胆敢拒绝,便烧了整个戏院乃至县城,所有人亦难逃一死。

裴晏之笑了笑,没有拒绝,转身坐到妆台前,描起了眉目。

⑤是夜,小县城内一片寂静,映衬着戏院里灯火通明,日本人都坐在戏台下,喝着酒吃着肉,放肆谈笑。

锣鼓敲响,戏幕拉开,好戏开场。

台上唱的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台下坐的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

梅兰芳先生

2.小时候爷爷带我去看戏,那时候不懂什么黄脸白脸,只觉得恐怖,但又觉得有趣,后来下雨了,村子里的人都回去了,有的躲在屋檐下继续看,唱戏的两个人一直在唱,我当时和爷爷一起,我问爷爷:“爷爷,下雨了他们怎么还不回去啊?”

爷爷说:“老祖宗有规矩,唱戏的开了嗓子就必须唱完,不管有没有人看。

图片来自网络

3.“听说长安城死了个戏子” “戏子唱得一出顶好的霸王别姬啊” “那她是怎么死的” “不过是信了个假霸王做了回真虞姬罢了”

图片来自网络

4.梅兰芳先生蓄须明志不给日本人唱戏 程砚秋先生称病退出梨园 直到抗日战争胜利这些大师们才重登舞台 位卑未敢忘忧国 都到戏子无情 怎知戏子也有真心

图片来自网络

5.听到这首歌,看到作者的评论,心中久久不能平,突然想到了《桃花扇》中李香君念的一首诗:暮晓春来迟,先于百花知。岁岁种桃花,开在断肠时。

图片来自网络

6.如果没有在中国,我将永远不能体会一轮月满弦寄托着怎样的相思,一把桃花扇可以倾诉多么深沉的家国情怀;我会完全联想不了,江南二字除了一个笼统的地名,还在那朦胧烟雨中藏着多少万世流芳的传说;而对于天涯到底有多远,江湖是怎样的人生,滚滚红尘淹没过什么,可能真的一生都无从知晓……

图片来自网络

7.奶奶一个月前走了,走之前说她最喜欢霸王别姬了。当年爷爷是个戏子,第一次听爷爷唱霸王别姬便一见钟情。爷爷坐在床边紧紧的握在奶奶的手,奶奶微笑着留下了最后一滴眼泪…………

奶奶一生不懂戏,只觉得爷爷唱的最好听

图片来自网络

8.“演戏的人是疯子,看戏的人是傻子。”一时听来竟不知是讽还是誉,是讽戏子沉迷,看客耽溺,还是誉曲中人痴情,曲外人悲悯。

明知一纸戏文当不得真,还是忍不住在一声戏腔里,听到了自己。

图片来自网络

9.待上浓妆戏一场,

谁人台上谁人观?

乐声美妙忘自我,

花旦名角谁人怜?

台上悲欢独自唱,

却忘终有曲终时。

一曲终来一曲上,

唱来唱去同台戏。

悲可悲,笑可笑,

卸去浓妆真面目。

曲终人散台空空,

只留一人品惆怅。

情何以堪,人何以待?

恨只恨独爱台上当花旦。

只留此生戏一场!--席慕蓉

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易云《赤伶》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