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科学革命的结构》第八章

本文为《后现代课程观》研读小组钉钉群的灌水,直接文字整理形成。未经审校,权当记录,之后完善。

本书封面

科学家们对危机的存在是怎样的反应呢?之前我们总结过通常有三种。

一是面对反常/反例,无动于衷,不要以为科学家看到反常就会拒斥范式,没有那么轻而易举。

二是设计出大量的阐释,对原有的理论作出修改,以消除反常带来的明显冲突。范式得以扩充、延续。

三是使范式发生形变,常规解谜规则变得松弛,变革已在路上。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有些人因为不能容忍危机而选择离开了科学事业。

面对危机,我们还需要思考危机从何而来?危机是由反常引发的。我们又知道科学家起初对待反常是忽视的,那什么原因会让一种反常值得重视呢?

有的反常冲击现有的概括规则,有的是阻碍了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无论如何,反常不再是常规科学的一个谜时,就会受到重视。

如何理解“反常不再是常规科学的一个谜”?

常规科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解谜,但是出现反常一定是现有规则、理论、工具无法解决的情形出现,这时反常不再是现有科学的谜底。

我们不断地扩充常规科学,一部分反常得到解释,解谜成功,但还有一部分反常始终无法解开,而无法解开的原因不仅是没有谜底,而且就完全不是谜面。

越来越多的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开始关注反常,这时,反常脱离常规科学,向危机和非常科学转变就开始了。

进入危机阶段后,范式变得模糊,常规研究的规则松弛。

范式在危机阶段如何演化?量变引起质变么?

危机出现后,是如何结束的呢?

1。 舍弃,封存起来,不再理会,2。用原有范式将期解决,3。通往新范式。

其中,第三种是科学革命的进程。

前面我们基本弄清楚了从反常到危机的过程,那么从危机到新理论出现,还会有哪些准备呢?危机如何通往新理论的道路呢?

科学家希望做实验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事,但是由于理论,无法设计出任何实验来。那该怎么办呢?

科学家会尝试提出某些思辨性理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思想实验。

当科学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科学家会向哲学求助。那哲学能给科学什么样的帮助呢?主要是提供思维工具。

科学得以发展的时期,也同样是哲学观念更新换代之时。牛顿受了笛卡尔的影响,爱因斯坦受到斯宾诺莎的影响,哲学分析与思辨启迪了科学的前行。

思想实验,以实验室中不能达到的明晰性,用现有知识暴露旧范式的缺陷,铺平通往新理论的道路。

除了思维工具,还需要有数学工具、实验工具。伽利略要发明望远镜,牛顿要发明微积分,没有这些工具,解不了他们遇到的难题。

如果没有这些工具,面对反常与危机,科学家也束手无策,靠现有的范式理论是无能为力的。有些科学家就是“低劣的木匠”,抱怨自己的工具,而有些科学家却是“鲁班”,直面问题,创造出了新的工具,迎来了新的理论。

危机要被新理论结束了,科学革命即将到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 | 《科学革命的结构》第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