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约练+筑基班第二课复盘

2021年4月3日  中原焦点团队  初27  庞爱国  第93天分享  本周第5次约练  总第121次约练  咨56、观51、来3、朋3、box约练5、案例分析3,总分享第100次分享

本周第五场约练  BOX1-8想象愿景的影响力

本来接龙组成了三人场,但是其中一位老师闹钟时间定错了,到快结束时才过来,所以和L老师决定约练box1-8,正好是两人一组,互为咨询师和来访者,这个形式还是比较好的,对两种角色都有了体验,虽然只有问句,但是用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来做小案例来作为练习,还是有真实感的,我们两人互为咨询师和来访者,都把各自的一个小问题拿出来练习了一下,感觉虽然是练习问句,但是也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帮助还是比较大的,另一位W老师最后来了,我们又进行了一些讨论,同样也是收获比较大的。

筑基课第二课复盘(摘录杨老师的听课笔记)

【筑基班】第2次课程学习笔记

【心理学四大流派】

        比较确定的是三大流派: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

      第四个:有的是家庭治疗,有的是认知行为或者是认知

一、行为主义

( 一)巴普洛夫,华生(泛化,分化)

1.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

2.行为主义的主要特征:

      强调在某一环境下对人进行训练,这个人就会受到影响,他就会发生变化。这训练人会发生变化。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巴甫洛夫

(1)经典条件反射——巴普洛夫对狗做训练,每次喂食物都摇铃,摇多了,狗听到铃铛就会流唾液。因为每次摇铃铛之前或摇铃铛之后都会给它点吃的。一般是摇铃铛之后,给它点吃的,慢慢地慢慢地它就形成条件反射。这就是经典条件反射。

(2)经典条件反射是人为训练出来的。

(3)我们在实际中也是。

      我们在对孩子往往也是。我们可能有什么反应,他就知道我们接下来要干嘛了,其实好多时候也是一种训练出来的结果。

      在生活中尤其对很小的小孩子,我们可能就要格外的注意对他的行为进行。怎么训练?比如给他奖励或者是也有的给他惩罚。他做到了给他奖励,还没做到的时候给他惩罚,尤其是像第二种反射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创始人就是斯金纳。

(二)桑代克,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强化,消退,惩罚 )     

第二种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

1.操作性条件反射创始人:斯金纳

2.强化:

格外强调:如果他做得好的时候就给他奖励,一般来说是正强化。做得不好的时候给他惩罚,比较多一些。但也有的时候是消退。

(1)正强化

(2)负强化

3.消退:

(1)什么时候消退?消退是什么意思?

所谓的消退指的就是对于他不好的行为不予理睬。

(2)我们有可能会发现在实际生活中,教育中越是,当然包括对我们自己,越是哪一块儿我们自己特别的关注,可能越会导致这一块的问题反而变得更多。我们在生活中可能都会注意到:家庭治疗里边策略派沟通,其实就是强调的对于问题的努力可能就会导致问题的停留。你对这个问题的改变越努力,越可能容易导致这个问题就停留在这了。焦点解决也是,你越强化,越关注,越强化就会越多。

(3)好多学派她的东西,其实是相通的。

(4)总而言之就是你对哪一个点越关注了,你越在乎了,那可能这个点儿它就会越会成为问题,然后你就会越焦虑。

(5)比如说我们晚上睡不着觉,本来睡不着觉很正常,但是你因为你太在乎了,你把它当成个问题了,于是接下来你可能就更容易睡不着了。更容易睡不着,你更把他当成问题,然后就更睡不着,不管你想各种办法。哪怕你说数羊,数水饺。哪怕你做别的各种事儿,反正你只要是把它当成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他就会更持久的存在。基本都如此,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在实际中有没有在更多时候把孩子的,把我们自己的一些事情当成了问题,因为他本来就是问题,是的,他本来可能就是问题,只不过可能又把它过度强化了。因为我们一般会过度担心,我们会想到很多很糟糕的未来,尤其是我们很多人会因为一件很小的事儿,然后就给他定义成了问题,然后再想到他将来会有多么糟糕,这是我们普遍的思维特征。

(6)如果用认知学派的观点来看,就是我们的极端化思维,绝对化思维。我们会把这个事情给想得很糟糕,尤其是孩子出状况之后,很多家长都会很容易把事情想得很糟糕。结果这个事情她就真的开始变得越来越糟糕。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就要有这个意识。

(7)那怎么办?切断。切断对我们这样的一个比较糟糕的一个发展或者是一个恶性的循环。我们要把它给切断,怎么切断?我们需要给自己找点事做,我们要学会没事找事,要学会找点事做,别再去不断的去关注去强化,因为好多时候关注本身就是强化。你关注这件事,这件事就往往就会被强化。

(8)操作性条件反射跟经典条件反射有什么区别?

        A经典条件反射一般就是光人的训练。比如对狗的训练,每次都是人主动的给他进行训练,就是人来训练的,人训练出来的就是经典条件反射。

        那操作性是什么意思?斯金纳曾经造了一个箱子——斯金纳箱。他在这个箱子里面放了一只老鼠。老鼠一开始在这个箱子里面乱爬。这个箱子是很特别的,就是箱子里边有按钮。每当那个按钮被碰住之后就会有一粒肉丸滚下来。一开始老鼠在乱爬。经过摸索之后(一开始当然不是摸索,他是在乱爬)他就偶尔的碰到了那个按钮,然后食物就出来了。后来他发现多了,每次它饿的时候他就不乱爬了。他就有意识地走到那个按钮,那用小脚一抬啪嗒一按食物就出来了。他就学会了。你们说这个条件反射上怎么来的?他怎么就知道要这样?摸索出来的,它自己摸索出来。这样的是操作性条件反射。

如果是人为训练的,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

      B而我们在生活中会有很多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我们会通过摸索、通过发现,原来知道我怎么做。

      比如我好好学习,然后我爸妈可能就会有表扬。他就知道了,我好好学习,这会儿就有表扬了,将来我就想更多的好好的学习了。这是他自己摸索发现的。

      当然也有的时候是不好的。比如说他发现如果他生病了,爸爸妈妈对他就会更好,接下来他可能有更多的生病。平时对他非常严厉,然后某一次生病之后,爸爸妈妈对他特别的好,嘘寒问暖。接下来他有意无意的就会多生病,这是心理学的现象啊!其实这个时候他是一种获益者。从操作性条件反射来说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他通过这样的一种行为可以让他自己获得好处。任何一种行为之所以被保存下来,一定是有它的好处的。所以我们焦点里边说症状往往都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C存在本身它有它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做咨询或者是通过学习去帮助孩子的时候,我们可能就需要去探讨去看一看。大概发生了什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每个人都有他的道理,那他的道理是什么?那这件事情对他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就需要去探讨。当我们清楚了意义,可能对这件事情就有更清晰的了解、认识。接下来这个模式可能就会被打破。或者说它就不再只是一种别人会感觉他在故意找事啊,那就是消极怠工啊,那不好的改变呀,就想这样啊等等。我们就不会认为他是被这个问题所困住了,并且这个问题可能对他来说也是有好处的。

      或者有的孩子有段时间他发现爸爸妈妈关系不好,甚至要闹离婚了。结果呢?他就出了些状况,他出了状况之后,爸爸妈妈关系反而变好了。那这其实在行为主义来看,也是一种强化。那么接下来有可能他出现问题的行为就会变多。因为这是有好处的,对他起到积极的强化。因为如果他出现问题出现状况,爸爸妈妈就会变好。所以他的这个行为,这个状况对于整个家庭是很有帮助的,它是有它的功能与意义的,这样我们对很多事情可能就会有更多的理解和了解。

二、精神分析

1.精神分析对象主要是病人,非常重的病人。行为主义对象是动物,如老鼠鸽子猫。人本主义对象是正常人。)。

2.创始人:弗洛伊德。

3.理论假设:

人的问题往往是因为很多东西无法表达出来,很压抑到了潜意识。

4.精神分析模式:将潜意识意识化。

5.心理结构理论(冰山理论图):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主要是受潜意识影响。很多东西可能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为啥我们会这样。

6.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

如果一个人超我意识较强,他就能很好地遵守社会规则。超我负责良心和道德。但是,他可能易焦虑,做事希望尽善尽美。如果本我过强,饿了什么也不管,该吃吃该喝喝。热了管有人没人该脱脱。

完美的一个状态是:本我、超我他俩能达成一个统一的和谐的状态,能把这两个调节好。自我是根据现实情况而定的。如果自我调节不了了,人就会比较矛盾,本我超我就开始打架,本我想干啥,然后超我就压制他,不让他干。人就会出问题了。从焦点来讲,出问题之后,对他也是会有帮助,也会给他自身带来积极的意义。

7.性心理发展阶段:精神分析通常认为,出现问题通常是因为他某个阶段没有成长好。比如某个阶段本来是正常的行为,但是父母或者是身边的某个人过度反应或者是伤害,就会导致他那个阶段就不长了。专业名词叫固着,就固着到那里了。

8.移情:一般指来访者对咨询师的。来访者把对生活中的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

移情包括正移情和负移情。如来访者把对爸爸的愤怒转到咨询师身上。

精神分析从咨询角度来讲,如果没有发生移情,这个治疗还没有真正正式开始。即来访者还没有进入状态。

9.反移情:

咨询师把生活中对某个重要人物情感情绪,转移到了来访者身上。说明咨询师需要成长。精神分析的咨询师需要更多的成长和很多次的督导。需要通过自我分析,完成自我成长。精神分析走得深。心理咨询师需要督导和分析,以保证自己在咨询师这个位置上,否则一不小心就偏移了位置。

10.精分咨询原则:强调中立、节制、匿名化

人本主义原则:尊重、真诚,积极关注

11.自由联想:精神分析主要的方法就是自由联想,将潜意识给意识化。自由联想就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管想到啥,不道德,多么荒谬,都可以。精神分析的咨询一般是非常的长。一年半载都算很短的,长的甚至可以做一二十年。所以后来就出现了短程咨询。焦点解决是短程咨询的一个分支。每个学派都有它的特点,不管哪个学派,学到极深处都是对人的关注。都是给人创设安全、足够安全、温暖、稳定、放松这样一个氛围。让他能有很好的机会,让其去自我探索,更好成长。

弗洛伊德认为:人大多受潜意识影响,所以会有口误、手误、笔误,一不小心就说错话了,认为说错话是有意义的。包括做梦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非常经典的三部书之一。几乎所有心理学的大师都跟弗洛伊德有关系,几乎所有心理学的派别都跟精神分析有一定的关系,都受其影响。

12.阻抗:焦点不强调阻抗,认为是来访者的合作,没有不配合,其实是以这样的方式在配合,在提醒我们,这样的方式是不当的。

三、人本主义(研究的主要是正常人)

1.人本主义开始时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2.人本主义强调:

以人为本,更多的关注人本身,更多的关注人的潜能,相信人的潜能,相信每个人都想更好,每个人都在努力,只不过他可能现状受阻,导致他没有办法实现自我的价值,于是就容易出现问题。

3.代表人物:

马斯洛和罗杰斯。

几乎所有的学派都受人本主义的影响。因为他关注人。

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从低到高,一般先满足低的,再满足高的需要,但也有例外。有的人有很高的信仰,追求时候,也可能略微满足一下基本的需求,比如没有衣服穿,也可能饥一顿饱一顿,饿的皮包骨头,但他依然会去追求梦想。这样的人可能还不少。自我实现这一块能获得的寥寥无几。但是越往后可能获得的越多。

5.接纳才有沟通,沟通才有合作,合作才有改变的机会。

尊重,真诚,热情,共情,积极关注。

6.人本主义:强调尊重、真诚,热情,共情,积极关注,非常重视人的潜能。

【四】家庭治疗(需要整个家庭都得改变)。

1.萨提亚:

萨提亚疗法,萨提亚女士创造的萨提亚女士被称为家庭治疗的哥伦布,也被称为家庭治疗之母。

2.萨提亚认为:每个人都是明星。每个人都想更好,每个人都非常了不起。每个人都可以给这个家庭好的反馈,好的关注。

3.策略派:焦点解决受策略派的影响比较大,策略派受艾瑞克森的影响较大。用症状改变症状。用他的症状维持它的症状,只不过加入一些其他的元素。用焦点的思维就是做点不一样的,有效继续,无效改变。我们在生活中会很多的把不是问题当成问题,结果他就成了问题。而策略派就是把这个问题不再当成问题,更多的允许。日本的森田正马的森田疗法:为所当为,顺势而为。

有三个关键的特点:矛盾处方,维持症状,奇迹提问。矛盾处方:例如睡不着,就不要睡了,努力做到别睡着。

4.结构式家庭治疗:李维榕老师,唐登华教授教学模式。认为人出问题,往往是家庭这个系统出问题了。

5.系统式(李维榕老师):认为人出问题往往是家庭这个系统出问题了,受系统观的影响。每个人都在相互影响。

酌量而“食”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时候或者知道的比较模糊时,往往容易满足,比如系统地学习“焦点解决”,跟着团队浸泡式学习成长——听说读写样样跟进,一两年下来,自我感觉还不错。偶尔也会去了解一下其他流派的理论和技术,但多数时候也是想着要如何整合到“焦点解决”之中,以便更能发挥好效用。随着“筑基”班的开课,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需要学习掌握的东西太多,自己知道熟悉的又太少,再加上时间、精力有限,随之产生强烈的紧迫感和焦虑感,甚至会有些迷茫,反而不知道该从何着手。刘老师看出了老师们学习的热情和想要尽快成长起来的心,不仅通过分享“酌量而’食’”文章提醒大家,课堂上也一再强调,根据自己的情况适量而为,酌量而“食”,否则样样都抓,样样都松。成年人学习不易,能坚持持续不断的学习就更不易,所以“守住初心”,量力而行,才能走的更远。 

2.追求完美是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不完美才完美,不完美符合自然规律。 

3.每一个心理学流派,其目的都是有效地助人自助,最基本的尊重、真诚、热情、共情和积极关注都是相通的,只是不同派别有侧重。基础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的“地基”。 

4.精神分析看到的都是“病人”,其原则是中立、节制和匿名化。精神分析助人是将潜意识意识化。   

5.经典条件反射是人为训练的结果,操作性条件反射是自己摸索出来的。   

6.有效继续,无效改变。我以为最主要的是能够觉察或意识到在做的坚持做的一遍又一遍的事情是“无效”的,否则这种“无效”的坚持,恰恰是维持“问题”存在的根本。从行为主义来说,这是“强化”,越“强化”越顽固。所以说“顺势而为”也好,或者“允许”“问题”存在,又或是接纳“问题”。对于专业人员,或者是专业大咖,或许对问题存在的“允许”、“接纳”能够把握一个平衡度,即“允许”和“接纳”到一个程度,比如,孩子游戏上瘾,家长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任其发展,还是智慧地做些干预,在都是因人而异的,不可一概而论,否则“允许”好“接纳”变成了放纵和推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BOX约练+筑基班第二课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