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考情分析


      2022年春季期中考试虽已过去,但考试的烟云还在一线教师,学生的头脑飘荡,挥之不去,又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自有一番滋味上心头。成绩不能说明一切问题,但足以说明一些问题,足以我留下深深反思,现分析如下,引以为戒,以便决战升级考试,取得佳绩。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分为一、(选择题)和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20个,20分,非选择题5个,30分,总分50分。

    (二)试卷特点

      就全卷内容来看,本套试题以部编教材(2016版)七年级下册义务教育初中历史教科书为依据,没有超出规定的范围;试卷的设计与题型以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来考查学生;基础性强,试题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以重点知识来设计题目,重在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试卷的编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原则,符合考生的作答心理,试卷紧扣大纲,依据课本,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导向明确。试题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两种题型,即:选择、材料分析。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全卷主客观试题分配恰到好处,其中选择题占了40%,便于检测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而材料分析和论述题占60%,则侧重考查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两种题型的配置充分体现了水平测试的双重功能。这是中招试卷的标准题型,题量,充分反映了课改、教改与考改新思路,考查了学生正确处理历史材料以及综合分析与表达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1-13课)教材,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5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两点:一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难度偏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大多数学生对历史教材的主干知识掌握得较好,能根据要求加以复习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较熟练,并能正确地运用解题方法;大部分学生能采用较常用的直选法和排除法来解答选择题,有一定的解题审题能力;部分学生的学科能力有所提高,善于运用已知知识进行判断,反映了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但个别失分较严重的问题,也反映出了一些不可忽视的情况:

      4.基本功不扎实,书写不规范,错别字多。审题能力较差。

      5.部分学生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应变能力略显不足。有些同学完全答不到点子上。

      6.复习不到位。例如选择题失分较多的第3题、6题、14题、17题、19题都是基础知识,;第22、25题还有0分的现象,也充分说明了复习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反思。

三、关于教学与考试的理性思考

        本次七年级期中测试卷本身的特色和考生答卷反映的表象让我们清晰感觉到崭新的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脉搏在沸腾,只有全面更新全体师生教与学的理念,彻底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借助这次考试,作出了如下理性的思考:

      1.全面更新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新的课改指导下的历史教师,应全面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指导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学生应全面转变学习方式,倡导积极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避免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从而把新的课程改革推向高潮。

      2.熟练把握课标和考标,高度重视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面对教考改革的新形势,我应以“两标”为基础,组织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有机渗透,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概念;应反复运用归纳法、演绎法、联想法、比较法、启发式等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罚,让学生的思维在“发散--集中--发散”的多次循环往复中产和丰富的“历史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基本的历史素质。

      3.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今后的历史考试能力要求越高,学习难度越大。因此,培养兴趣是关键,我们的历史教师要想方设法,生动活泼地开启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自我探究,自主求知,尤其要重视后进生的转化与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4.在教学教程中,要抓主干、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夯实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历史概念和一般规律。同时,平时教学中要强化历史人名、地名、历史专用名词的书写训练,力求消灭错别字。

        5.平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读教材或引用课外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同时注重训练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6.要加强历史学科能力的培养。包括阅读分析、概括归纳、比较能力和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加强学生表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7.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捕捉有效信息。

      8.充分利用集体备课优势,发挥教师合作精神,集思广益,针对学情进行教学设计,要求简而精,精而明,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理清思路,线条清,区分哪些学生看书科学会,哪些小组协商可解决,哪些关键需点拨,怎么去点拨。

        9.关系大于技术,一定要和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真正体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走近学生,与学生多交流,谈心,了解学情,生活上关心,精神上安慰,方法上指导,与学生多交流,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10.加大对课堂的驾驭力度,维持好课堂秩序,让学习者能够深入,让懒惰者能够学习,让捣蛋者收敛。经常性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信息反馈,表扬先进,警示学困生,让学生有一本明白账,进一步明确方向,增加动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在历史教育教学路上而求索,不断反思,明确目标,调整心态,积极进取,加压奋进,不断超越自己,做优秀的自己,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精心导航,为学校再创辉煌助己之力。

                                                                        撰写:任光庆

                                                                清丰县第一初级中学  七年级历史备课组

                                                                            2022年5月4日下午  办公室

你可能感兴趣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考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