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承·忠义国士

中华的文化传承,已辗转千年。虽然历史时过境迁,但在延续留存的文明之下,我们依然可以从史书的字里行间,感受到足以令天地动容的精神,那便是“忠义”

《史记·刺客列传》中,春秋刺客豫让曾言,“士为知己者死”。这句话,如今我们仍然可以在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与影视中反复看到。有人说这话有些悲壮了,我不这样想。我认为,其实这句话是“士”对于忠诚与道义的一种诠释。

那么,什么是“士”呢?有人说,士农工商,“士”为古代的贵族阶层。不,在我看来,“士”所代表的其实更是一种精神。

而每次想到“士”的精神,我总会想起那位甘愿漆身为厉,吞炭为哑,行乞于街市伺机为主复仇的豫让,会想起孟尝君门下一众鸡鸣狗盗之徒,更会想起在田横墓前自刎相随的五百好汉,还有那追随着背少帝跳海的陆秀夫一同殉国的十万宋末军民…

所以我想,“士”其实是不论出身的,那该是一种成就忠义的最高理想吧。

从史书中可以看出,在古人的思想里,“士”的高义,是不畏强权,不屈名利,唯有恩义不敢相忘。若有一天,人生得遇一知己,他以国士相待,我必感其知遇之恩,以国士报之!而身为国士,当家国遭遇大难,我必奋发勇武,刀兵加身而不动容,功名利禄相诱而不折腰!届时,名利算什么?生命算什么?惟君予我之情谊恩泽重于泰山,家国安危尊严大于天高地厚,除了舍己为侍,又当如何相报。

生于现代的我们或许不能理解,一个人要怎样才能拥有这等高洁的情操。也许是年代和平,让我们没有想过去思考这些,又或者是因为现实的压力,使我们无从考虑生活以外的东西。但是我想说,其实中华千年的忠义传承,是我们作为华夏传人的骨子里,至今也无法磨灭的烙印。

如今,我们总能在电视或电影中看到,数十年前那段屈辱的历史。那时,国家贫瘠孱弱,外来侵略残忍凶蛮,平民百姓只能在煎熬凌虐中苟延残喘,忍辱偷生。而勇士们则奋勇抗击,不畏生死,为了新的天地,以生命在战斗着,他们甘断头颅,抛洒热血,枪林弹雨之间忘却生死……

那些成千上万战死的勇士们,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会书写于史册之中,甚至后世也永远没人知道他们的伟大事迹。可是他们呢,却仍然义无反顾,去做了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我想,在奔赴沙场的那一刻,他们从来不曾想过功成名就,也没有考虑是否千古流芳吧。

我们都说这是为了信仰在战斗,可是,信仰又何尝不是心中的忠义呢?对国家永不背叛的忠诚,对民族绝不离弃的道义,我想,这也是支撑这些无畏勇士的信仰吧。

在我心中,他们是无名的英雄,是令人尊敬的勇士。更是忠义无双的国士!

时代在不断前进,文化既在传承,亦在不断地进化发展着。

“士为知己者死”的概念在我的认知中,这“死”字所表达的,该是一种牺牲与奉献的精神,而知己二字,也大可不必只将其看作某个人,它可以是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家庭,我们所爱的朋友们,甚至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小群体。

若为“国士”,我们为其奉献乃至牺牲又有何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缺少了忠义的国士,那么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将走向没落。只有人人具备“忠义”的精神,拥有“国士”的勇气,才会使国家更加团结,更加强大。

所以,即使再过千年万年,中华的传承也将永远的流传下去。无论和平,动乱,定有无数心怀忠义的国士们,会为了中国,无畏无惧的去“战斗”!

因为,这是刻在中国人灵魂上的烙印,无论历经怎样的变迁磨难,也终究无法将其磨灭的。

作者:智录于思·大贵贵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华传承·忠义国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