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棉花西施出土记


文/鹿鹿妈妈

我们小时候的被子是用了很多年的,那时候买不起新被子,一床棉被盖几十年的都有,到最后棉花很硬,需要等弹棉花的来,将棉被重新弹一下。

弹棉花的都不是本地人,老人们都说本地人懒,不出门,怕吃苦,年轻人辩论我们是恋家,担心我们走了老年人吃苦。

来了弹棉花的,大家是排着队的,弹棉花的从这家住到那家,直到所有人家的棉被都弹完了,才会离开。

有一年村里来了弹棉花的母子俩,小伙子长的特帅气,人还憨厚。从来都是男人们出来弹,女人家出来还是第一次,大家伙又新奇又同情,一个女人家,走南闯北的不容易。

这年弹棉被的便很多,有的姑娘将陪嫁要用的新被子都拿过去弹。

尤其是最漂亮的二妞,她说服她娘将人请到家里,说一个女人家,这家那户的多不方便,咱家娘俩,住着方便。

于是,弹棉花的母子俩便安顿在二妞家里面,大家抱了要弹的棉被去她家,一家家的定了日子去弹。

二妞人漂亮不说,还勤快,她爹死得早,只留下娘两个人,小时候是娘干活,等她十五岁以后,平时地里的活儿就基本上都靠二妞一个人。

你们肯定奇怪她家只有一个孩子,她咋就叫二妞呢?原因是二妞有个姐姐,在小时候夭折了。

二妞孝顺,她觉得娘一个人拉扯她不容易,她长大了,重活便不让娘做,只让娘在家做家务。

二妞是全村未婚男的准目标,大人们眼中的准儿媳。

这次看二妞天天和弹棉花的在一起,两个人都勤快能干,又是才貌相当,心里就不高兴了。

加之我们村是出了名的姑娘多还漂亮,二妞平时就人缘好,这下子,大姑娘小媳妇往她家跑的更勤了,理由再理直气壮不过了:弹棉被去啊!

这下子大人们不干了,非要赶他们走,为什么呢?是担心自家闺女被人拐跑了。

我们那里有个说法:

外地人都叫拉猴,那时候耍猴的多,孩子们对猴子本就好奇,耍猴人的猴子聪明机灵,随着口令翻筋斗作揖,很可爱,耍猴人走到哪里,都有一堆孩子跟着,结果有一年邻村一户人家三岁的男孩子丢了,大家都觉得是耍猴人拐跑了。

一传十十传百的,便成了故事。意思是耍猴的人都不老实,走街窜巷的专门拐带人,小孩子拐了用妖法做成猴子耍。

所以家乡人不仅对耍猴人没好感,连带着对外地人都有了戒备心。

你还别说,以前有个外地来的木匠,活干的细致,尤其是那一手描花功夫,画什么像什么。本来是请了为即将出嫁的姑娘打嫁妆的,家具是打了,完美的不得了,姑娘却在出嫁前跑了。

前车之鉴,这次看小伙子漂亮能干,那心都揪起来了,天天几十双眼晴盯着二妞家院子,生怕有一天来了俩,不见了仨。

事情就是这么巧,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在棉花弹了两个月后,有一天早晨,二妞家院子里一声惊呼:二妞不见了。

大家检查弹棉花的住的屋子,家伙什齐全,但是人确实是不见了。

二妞娘还算是淡定:姑娘八成是上地里干活去了。但是弹棉花的娘俩呢?总不能也上她家地里干活去吧?

二妞娘这心里,可是一揪一揪的,想自家女儿那心性儿,莫名其妙的跟人走,撂下她一个孤老婆子,是不大可能的事儿。

可这弹棉花的母子俩,究竟去哪里了呢?自己怎么一点信儿都没有得到。

村里人都着急啊,二妞让人拐走了问题不大,问题是这村里又出来一个五保户啊,这让村里怎么办呢?

赶紧出去找吧,指不定还能追得上。

全村人便顺公路找,便打听便找,天快黑了,人没有找到,村里丢了姑娘的事倒传开了。

二妞的娘这时候也急了:这死丫头,还真撇下老娘一个人跑了?

正在大家伙六神无主的时候,二妞回来了,后面跟着弹棉花的娘俩。

“二妞你回来了?”这话问出来,姑娘们是惊喜又遗憾,小伙子们是纯粹的欢喜,大人们是高兴又疑惑。

“我当然回来啊,这我家我不回来我能去哪里啊?”二妞是真奇了怪了,这吃饭的点,大家不吃饭,都跑她家里干嘛呢?难不成棉被都被耗子咬碎了,盖不成了?

有小姐妹拉着她到一边,瞄一眼弹棉花小伙,说一句悄悄话,当时便将二妞笑到了地上。

到最后大家才弄明白,原来弹棉花的母子俩背包里有红薯,当妈妈的特别喜欢吃自家地里的红薯,每次出门都要带几个,特别想吃了,便借着住家的灶头烤一个。

有一天二妞的娘尝了以后念念不忘的,我们那里不种红薯,这还是她娘第一回吃,便喜欢的不得了。

二妞便偷偷和母子俩商量,要了他们带的红薯,请他们指导着种在自家地里,因为不知道能不能种得成,便先没告诉她娘。近了怕她娘知道不乐意,便挑了一块离的远的山地,一大早的去种红薯。

闹了这么一处,大家都不好意思,情况没弄清楚,人家姑娘的名声不好听了,二妞倒是爽快,高高兴兴的谢了村里人的热心,没事儿人似的吃饭睡觉。

事情发展到最后,村里所有人家要弹的棉被都弹完了,弹棉花的却没有走,娘俩都留在了二妞家。

农忙时种地,农闲了,两个老姐妹在家,两个年轻人出去弹棉花,我们村的弹棉花西施就这样出土了。

还有,我们村也有了喜欢吃红薯的人,会在自家地里种一点,在灶火里烤着吃。

你可能感兴趣的:(弹棉花西施出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