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第一章|开篇至26页
1️⃣关于开发项目,为什么"瀑布法"在现实中往往行不通了?
“瀑布法”:整个项目被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要经过严格的评审,以期为客户或软件使用者提供完美的产品,每一阶段的工作做得足够好才允许进入下一阶段。这种预先规划、逐步细化的方案会把所有细节绘制到一张甘特图里,以确保让管理层相信开发过程完全处于他们的掌控之下。
"瀑布法"的弊端:
1.开发流程进度缓慢,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期性,而且往往会制造出用户不想要或不愿购买的产品。
2.到最后,实际开发进度往往滞后于预定计划,而且实际开支会眼中超出最初的预算。
总结:
计划不切实际(无论在市场还是周期这两个方面)、缺少及时反馈、计划赶不上变化。
这是来自于世界变得越来越不可控和不可预测(熵增)。
延伸思考:
职业发展、创业这些高度不确定的项目来说,更需要敏捷思维。
2️⃣读完第一章,你理解"敏捷思维"的核心要点是什么?
起源:
日本“丰田生产系统”和美国空军OODA循环理论(观察、导向、决定、行动)
特点:
1.灵活、具有自我修正能力
2.围绕学习过程构建
3.为团队提供更加高效的工作方式
理念:
最简化可行产品+持续改进
关注2/8定律
价值观:
1.人胜过流程
2.可以使用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件
3.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
4.应对变化胜过遵循计划
前提:
1.个人:有思想、善于自省、有事实求是的精神、自我约束的意识
2.团队:认真配合、信念一致、目标明确
3.团队文化:敏捷的动作、澎湃的激情、力争上游的拼搏精神
关键:
flow,消除障碍
总结:
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
低头走路+抬头看路
下一步行动:
在新上线的网课项目中运用敏捷思维
1.产品打磨:每周更新1期
2.推广
3.社群运营
第二章|P27-P45
1️⃣如何从敏捷的角度来理解PDCA?
敏捷的前提假设:
1.组织、团队和人都可以被视为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使细胞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的因素,同样可以让人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
2.敏捷就是“推动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从一个状态过渡到另一个状态,并确保下一个状态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
PDCA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与行动(Action)
“行动”意味着根据实际成果与环境去改变原有的工作方法。
任何类型的“精益生产”,或是Scrum式的产品开发流程,之所以能不断改进,依据的都是PDCA循环。
总结:
1.PDCA是敏捷的基本架构,可以确保这个复杂的自适应系统的“不断改进”。
2.敏捷在PDCA基础上增加了“创造积极团队文化”的目标——变得更高效、更愉快、更具有相互扶持精神、更有乐趣以及更加令人向往。
PS:合气道的守破离三阶段,很像华为任正非提到的僵化——固化——优化。
2️⃣在敏捷中,开发项目与回应客户需求的关系是什么?
1.世界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加剧,商业周期变短,客户的实际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客户需要软件开发公司更好地根据新环境、新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
2.“瀑布法”坚持每件事都要事先规划好,甚至还坚持要求在长达数年的项目执行期之内不能做出任何改变,这显然是非常荒谬的。
3.在敏捷中,会以迅速回应客户需求为核心来开发项目,并持续改进。把项目分解为多个小循环,可以让早期用户及时提供反馈,避免浪费精力。
下一步行动:
在网课项目中第一时间把初稿发给项目相关人并获得反馈。
完成大于完美。
第三章|P47-P78 ️
问题认领:
1️⃣多功能团队与单功能团队相比,有什么不同?
1.能力:单功能团队每个人只具备自己的专业技能;多功能团队每个团队成员都具备完成工作所需的多项技能。
2.自主性:单功能团队往往被授予明确的任务;多功能团队的自主性很强,他们必须自行决定如何开展工作。
3.注意力:单功能团队往往只关注自己的专业;多功能团队关注团队的最终交付物。
4.信息与沟通:单功能团队的沟通有限,更多集中在最终交付环节;多功能团队注重信息的分享和充分的沟通。
2️⃣敏捷团队最佳规模为什么是7人左右?
第四章|P79-P93
1️⃣你如何理解敏捷里的"冲刺"?
1.人都有拖延的本能,他们为自己制定的计划往往跟事实差距很大
2.比如:寒暑假作业经常被拖到最后一天才完成,项目总等到最后一刻才仓促完工
3.这意味着在最后一刻人们耗费的能量和达到的成果要远超过之前90%的工作时间
4.“冲刺”就是通过创造让人全力以赴的工作场景和工作文化,让团队能够有“最佳表现”和成就感,也能够更快地收到反馈意见,以及时调整
5.人们往往会为他们在固定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事情表示惊讶,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为什么要及时地向用户展示可交付的成果?
第五章|P95-P122
1️⃣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如何把握推进的节奏感?
1.完成一项任务的速度和效率不仅跟时间有关,也跟工作人员的能量水平、智商和决策能力有关
2.这种速度和效率会有因人而异的边际效益递减曲线,996的工作方式反而会降低效率,导致完成任务更少
3.最佳的节奏感是“流畅”,心理学称之为“心流”(flow)状态
4.要达到这种状态,需要集中精力、减少干扰、避免浪费,比如:同一时间专注于一项任务、减少项目切换的次数、一口气完成一项可交付的成功、犯错的时候要立即纠正、避免不合理的目标等等
5.最理想的情况是,在一个心流周期内,完成一个可交付结果的最小化任务,然后再做下一个
2️⃣同一时间段,专注完成一件事和多任务运行,哪一种情况效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