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我为什么要写作

王小波

王小波,这可不是个简单人物。1952年生于北京,先后当过知青、民办教师、工人。

1978年考入中国大民大学,后留美毕业于美国匹兹堡大学。之后分别在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教,辞职后成为自由撰稿人。 代表作品《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

高晓松谈及王小波时满脸的崇拜,直言无人比肩,空前绝后,文章有趣极了。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格非曾经说过,如果王小波再多活十年,完全可以比肩鲁迅。

王小波被称为当代作家中的异类,“文坛外的高手”。其作品平淡中见深刻、于幽默中反讽、插科打诨中透露真情。

而最初,王小波的父亲是坚决反对孩子们学文科的,那他又是怎么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呢?

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王小波的杂文《我为什么要写作》,剖析一下这位奇才的精神世界。

文章以登山爱好者为什么要登山开篇,讲到“因为那座山峰在那里”,那么他为什么要写作?两者相提并论,结论就是“因为那座山峰在那里”,一切顺理成章。

用王小波自己的话说,我相信我自己有文学才能,我应该做这件事。

他有文学才能,所以写作是他的职责所在,这是他的责任。

就好比登山爱好者一样,喜欢干这件事,有能力把它干好,哪怕肌肉疼痛,还要冒摔出脑子的危险也要登山,这是登山者的责任所在,他必须去完成它,攻克它。这也是他的使命。

趋利避害,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人支持,顺势而为,这是绝大部分人的本性,也是人们的追求,挣更多的钱,享受生活,这叫增熵。

而王小波的写作完全是减熵行为,整个趋害避利,黑白颠倒的事。

因为社会动荡,父亲一生坎坷,那么多文人不得善终,所以父亲制定家规,坚决反对孩子们学文的,要求五个孩子全部学理。

但因大哥倔强、嗓门也大,加上身体强壮,学的专业是逻辑学,很类似理科那种让人看不懂的,父亲才默许大哥学了哲学。其余四姊弟妹全部学了理工科。

王小波是学理的,偏他又不喜写畅销小说、爱情小说等等热门东西,写了些特立独行的文章,上不了热门,不但赚不到钱,有时还要倒贴。

很多的人包括知名教授的女儿都在为了生活、为了孩子努力business,但他不在乎,他也没有孩子,也不准备要。

而且这世上不只他一个人特立独行,在做费力不讨好的减熵行为,他也有同盟者。

他不想对此做太多解释,他觉得他这种有悖常理的做法,解释了也不会有太多人理解。

总之一句话就是他喜欢写作。不管是否是减熵的过程,是逆行之路,只要那座山峰站在那里,他就一定要把它拿下,心里才舒坦。

无论哪个时代,超越时代的东西往往会招来庸人的指责而不能一帆风顺,但它阻挡不了人们探寻精神的自由和这个世界的美。

王小波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写《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写的不是猪,而是他自己。如果说中国文坛诞生了成百上千有名的作家,但是最有趣的恐怕第一个出现在脑海中的答案就是王小波了。

王小波用诙谐幽默的手法,和脱离了俗世的眼光书写人性,成为了中国版的凡高和卡夫卡。

最后把王小波的一段话送给大家:

“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到些有趣的事情;倘若我能够如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读王小波的书,愿我们都成为有趣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小波——我为什么要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