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微型课观评研讨活动

一次微型课观评研讨活动

作者:蔡华伟

自从两个星期前“张丽萍名师工作室”到我校送教活动过后,我们就很期待能有机会参加工作室的一些活动。现在,终于迎来了“张丽萍名师工作室”的张老师最诚挚的邀请,我们学校语文老师带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如约参加了工作室举办的“微型课观评研讨活动”。

一走进工作室,就感受到了浓浓的教研氛围。张丽萍老师正在和外国语中学的一位展示微型课的老师投入地交流着,她们正在“一体机”前比划着,专注的神情令人肃然清静。在整洁的工作台周围,整齐地排列着带靠背的软椅。工作室的后面是几张学生用的课桌凳。虽然简陋,但学习气息浓厚。因为这次活动主要是“微型课”观评研讨,因此学生没有必要参加。在张丽萍老师热情地接待后,我们就找了个座位坐了下来。

这次工作室组织的活动参加的人员基本上都是三门峡市区各个中学的语文教学能手。能和本地区各学校多位语文大咖一起参加活动,我的心情异常激动。这次活动总共听了八节微型课,其中有七节课是部编版教材的课文,一节课是苏教版教材课文,苏教版课文是九年级的内容,题目是《散文家谈散文》。

工作室每一位参加展示的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都能熟练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尤其是对部编版教材的解读,都很专业,都很到位,都能很好地利用部编版教材的六大助学系统进行教学设计。部编版教材在全国范围内刚刚被使用两年的时间(九年级还使用的是原来的版本),有许多地方还在探索之中,而对于我们乡村教师来说,能面对面地参加高规格的研讨交流活动,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从这次活动中,我就学到了很多内容。

第一,让我更加明确了微型课和完整课之间的关系。张丽萍老师在听课之前就把这次活动要研讨的问题提了出来,那就是微型课是一堂完整课的缩版,怎样让一节完整课过渡到微型课,怎样合理处理微型课和完整课之间的关系。因此,一节微型课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就应该引起大家高度的重视。这让我想起了她们到我们学校送教的两节课。这两节课让我们领略到了部编教材的魅力,受到我校师生的一致好评。而今天这两节课将做为微型课在这里展示交流。能够让我们亲身体验到微型课和完整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听完课后,经过思考我认为区别就在于,有没有学生。要想上好微型课必须要做到眼中有学生,而且学生的学习状态要有预设。这就有问题了,如果没有上过这节课,预设的内容就有可能空洞,不切实际;如果上过这节课,学生的表现,课堂的掌控,就会胸有成竹,顺理成章。

第二,上微型课能精炼老师的课堂语言,充分体现出老师的指导地位。微型课有时间限定,一般限定在十五分钟之内。这一方面体现了精讲多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宗旨,另一方面还在于提醒老师要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活动。这样就大大避免了课堂的随意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满堂灌”的危害。这八位老师都精心地设计了自己的课,教学语言干净利索,没有拖泥带水,更没有习惯用语口头禅等。他们都能在熟练运用教材的同时,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地安排自己的教学内容。

第三,大胆创新教学手段,更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吸收。这八位老师都能从教材实际出发,认真研读单元目标,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大胆的尝试,尤其是对哲理性散文《永久的生命》进行的“创意诵读”,更让我精神一振,豁然开朗。本来哲理性散文理论性比较强,同学们理解有困难,老师的讲解不足以引起学生的相似联想。老师让学生把每一段都改写成诗歌的形式,并且分角色朗读,这样就很契合中学生心理特点,能最大限度地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再配合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朗读,学生就在美妙的旋律中被潜移默化地感染了。这样的课堂学生也一定会喜欢,一定能吸引更多的参与度。

“张丽萍名师工作室”给我的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收获颇丰。细细想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可操作性极强。这些微型课将对我的课堂产生巨大的影响,我要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精化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实践。

(原创作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次微型课观评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