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伦《道德经》64

第十二章4 嘘~罗博士又爆料童年! |道德经文字版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接着聊《道德经》,今天讲的话是什么?老子告诉大家“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老子讲的是过去的贵族打猎,过去的贵族他们每年都在一定的时候去打猎。

比如清朝的时候,康熙皇帝特别喜欢打猎,到河北围场、木兰围场,他一生打的熊就好几百头,当时清朝还有老虎,打的老虎也有上百头,打的其它动物就不计其数了。当时打猎的时候,蒙古贵族和各个部落都要来参加围猎,这是锻炼身体,当然也是一种享受、开心。为什么打猎会开心呢?老子说“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老子说这不是什么好事,让您的心发狂,其实老子在说这个过程,是为自己的欲望去主动猎取,为自己捞取,为欲望驱动的这个过程。老子说的是打猎,但是并不是具体指的打猎,而是指那种过程,这个过程会让你心发狂,心里不平静的。

这个老子讲的是“我”,为我私利捞取的时候,我心会处于一个不平静的状态,一定会的。我举个例子,我小的时候很少有零用钱,有时候看到外边有什么杂志、书啊,我记得我小时候特别想买一本书叫《大西洋底来的人》,看完电视剧我就想买这书,当时看到书店卖5毛5分钱,我就着急,没有钱怎么办啊?哪弄5毛5?我知道父母兜里有钱,他们去厨房做饭,他这衣服就挂在屋里边,明知道兜里有钱,我怎么拿出来又不被发现呢?这时候心可就发狂了,然后偷偷把这钱拿出来,但是不能先放自己兜里,先放到其它地方,放哪本书里给它半掩着遮上,然后过两天看父母发现没发现,父母没说“哎呦,兜里钱哪去了”,这钱就安全了,拿出来去买本书偷着看,小小的人动这种心眼。

我记得小时候还有《我们爱科学》这种杂志,当时确实是奢侈品,都没有,我们家除了古书之外,我很希望能看到外边这种书,所以就去买,我觉得那两天才惊心动魄呢。我眼睛随时盯着父母的脸色,他每说一句话我都竖着耳朵听,但凡父母说我这什么东西哪去了,我这边脸色“唰”就变了,汗都出来了,实际人说的是“我这笔在这呢”,没说兜里钱,真的哪天父母说“我的钱哪去了”的时候,汗都下来了,“我的钱怎么觉得少了一毛”,我这汗“唰”就下来,这时候我赶紧说“在这呢,在这放着呢”,赶快主动先供出来。这是一个小小的小孩儿当时的心眼。

我的体会是当你为自己的私利,去做点什么违犯了规则的事的时候,就一个小孩来讲,都会心里无比内疚,有一种自责的感觉,压力非常大。您觉得长大了情况就不是这样了吗?但凡您做一点违反规则,为自己利益去捞取的事儿的时候,其实您内心会承受很大的压力,除非这人是天生的恶人,否则的话,内心会特别的纠结的。

比如说,您作为一个领导收了多少钱,纪委正在到处查,您说您晚上能睡着觉?我不相信。所以现在很多过去犯过错误的人,心里都忐忑不安,就是犯过错误自己是清楚的。为自己过分捞取的过程,您说获得有用吗?我觉得其实真没大用。我们看过去的记载,明朝的奸臣严嵩不断地捞取,捞取太多的非法之财了,当给他抄家的时候,发现他家里用黄金或者白玉做的象棋就有几百副之多,当时抄家的人都奇怪,说他弄这么多的象棋他能玩起来吗?象棋都非常重,重得都拿不动了,大家都觉得好笑,这有用吗?没用的东西。但是他为了这些没用的东西把他的身家性命都给搭上了,包括他儿子的性命。

所以往往没有看清楚私利对自己到底有什么用,结果过分捞取,导致了自己心灵“发狂”,你想“心发狂”,获得的时候开心,一旦被查的时候,心里就害怕的发狂,这是老子讲的“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什么状态是最好的?坦然的状态是最好的。人生最好的境界就是坦然,问心无愧,这种状态是最大的幸福。早晨一出门看看天坦然,脚踩着大地坦然,我跟别人笑我坦然,别人说什么我不会怀疑这人在议论我什么东西,坦然,大家做的都是好事,全是好事,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最大的财富,您拿多少钱都买不回来。

“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讲的是被欲望所驱动,去为自己不断捞取的时候,您的心会发狂的,这不是一个好的人生状态,老子在指这个事。所以我们如果懂得这个道理的话,把自己的心放正,我们就为大家去做好事,发出善念,但是不计回报,不为自己捞取,您放心,老天爷会给您回报,但是您愈淡忘它,您会愈加幸福的,您会更加坦然的,但是如果您忘记这个原则了,为自己捞取,不该拿的都拿,结果会让您心发狂,您要么兴奋的要死,要么恐惧的要死,这个状态太糟糕了。

我用一个故事来讲这个状态,来结束今天的课。在明代时有一个大书法家,大画家叫董其昌,江南才子,这董其昌了不得,据说他年轻时写字不好,当时考科举的时候,主考官就看他字不好,故意把他给拿下来了,放到下边,把他的一个字写得好的亲属排前边,他觉得很受刺激,于是开始发奋写字,这人当时比较向上,后来平步青云,到北京翰林院里面做了官,任翰林编修,然后当太子的老师,任太子讲官。

后来他告老还乡,回家以后,这时候名气大,他当时在文坛是领袖,他说谁一句话,给这个画评几个字说好,这画立刻身价百倍,到这程度。他到哪去,说去谁家看谁家的古画,到下边哪个县去,当地名人全部出动宴请,董其昌来了可了不得,有什么名画都献给他,所以董其昌家的房子上百间之多,家里收藏了无数的名画,收藏很多,他是搞书法、绘画的,喜欢名画,他有这个地位,所以他到处不断地求画,这时候不断地为自己搜罗这种名画、字帖等等。

他这时候应该是在书画界“驰骋畋猎”,因为有地位,当过官,又有声望,所以不断的去为自己搜罗,在这个过程中开始越来越狂妄,尤其是他家里的文化出问题了,就是全部人都在这种状态下,人心浮躁,心都发狂了,包括他的孩子。董其昌首先犯了错误,据说有一天他看中了周围一家秀才家里的一个女孩,这女孩非常漂亮,这董其昌突然欲望冲动上来了,就想娶这姑娘当妾,他儿子就带人去人家里抢这女孩,在抢的过程中,把人家里的人给打伤了,人家去告,结果他们又闹,据说闹得非常厉害,把人家搞的几乎家破人亡,这时候有说书人听说这事了,就把这事编成了评书到处去讲,当时民间艺人就传播,搞到当时老百姓全都知道这事了。

结果董其昌就让官府去把这说书人抓来,说到底谁写的东西,他们家就说这是一个秀才谁谁写的,他们家指认说某秀才,结果把这秀才给抓起来了,这秀才他自己觉得非常冤枉,回去一病不起就死了。死了以后,秀才的老母亲带着家人到董其昌的家里来兴师问罪,董其昌的家人都是恶棍,上去把老太太连家里的女眷,全部暴打了一遍,这是狂妄到什么地步?这不是一般的“心发狂”了。这事激起了老百姓的众怒,后来某一天有上万老百姓聚众,把董其昌他们家给砸个稀巴烂,放火给烧了,上百间房子全部烧毁,搜罗的字画也基本上烧光了,董其昌惨到带着家人躲到小船上,从此没有家了,到处坐着船去飘荡,到这个地方住几天,到那个地方住几天,躲灾。

您想一代大画家混到什么份上了?为什么这样?就是忽视了个人品行上的修行,在自己的领域觉得已经走到一定的高峰了,开始欲望膨胀了,这就是老子所讲的“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您进入这个状态的时候,您做事您记住了,无论您建了多高的大厦,但是稍有不慎,都会一朝坍塌,就是做错判断了。

我随便讲了历史上的一个小故事来说明这种道理,其实做领导者的更要慎重,这是我今天要讲的道理。老子一直在对我们进行告诫,希望我们大家都不犯这个错误,我们进入一种坦然、圆融的境界,那种境界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的境界,我们今天聊到这,明天再接着讲《道德经》,谢谢大家。

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罗大伦《道德经》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