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 | 青春记忆之相亲

我考学跳出了农门,端上了人人羡慕的铁饭碗。按村里人说法二小有文化有好工作,将来找对象肯定不用愁。可我还是让母亲失望了,自己其貌不扬又笨嘴挫舌,别人自由恋爱的爱情故事无法复制,眼看着身边单身狗越来越少,为了不至于早早被婚姻市场遗忘,于是一改往常自以为是守株待兔的乐观情绪,决定主动出击,接受好心月老的牵线搭桥,参加自己曾经不屑一顾的世俗活动——相亲。

哪一个上年男子不善钟情?哪一个妙龄女子不善怀春?我曾经暗恋的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我又是一个很传统很无趣很木讷的人,很难引起异性兴趣和关注。只好在心中一遍遍编织美好的爱情憧憬。但爱情是一回事,婚姻又是一回事。原来村里的大哥没办事,我可以以此为挡箭牌,现在大哥孩子都快有了,我已经无话可说退无可退。面对老母亲一次次关心,面对亲朋好友一次次追问,我不能在随波逐流无动于衷,我必须尽快完成由爱情到婚姻这个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而相亲便是通向婚姻的捷径。

第一个相亲对象小A是本单位职工,说起来他老父亲老家就离我村不远。怎么说呢,她的长相并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年纪轻轻倒像是个小妇人一样,说话轻言细语,不仔细听还不知她说什么。不过看得出来她是个本分守旧的姑娘 ,这一点倒是很复合我的择偶标准。时下单位一些女孩描眉画眼,打扮花枝招展,说实话非常吸睛,但好花中看却不中用。总不能天天摆家里赏玩吧?况且这样的女人即使人跟了你,能留得住她心吗?所以我相亲第一条就是对方要对农村生活有所了解,理解从农村走出的人的不易。

因为之前介绍人都向双方交了底,而且一个单位对方为人相互都能打听,所以见面交谈并没什么障碍。看得出是个乖乖女,非常在乎父母的意见。所以 见了两三次面就带我去了她家。按照一般人的理解,姑娘肯带着男朋友去她家,最起码她心里已经初步接纳了你。需要参考家里人的意见。我精心备了一份薄礼去拜访,她父母对我很热情。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让我这个一直吃食堂的单身汉受宠若惊。我确信我那天的谈话很得体,让她父母听了很受用。尤其是她老父亲是抗美援朝老兵,对我这个书生味十足的小老乡格外亲热,饭桌上一说起他入朝参战的故事就滔滔不绝。我一边认真听着不住点头,还时不时插上一两句恰到好处的话,让老人更加兴致勃勃讲起过去的事。

饭后她母亲一看老头这阵势大有喧宾夺主之嫌,赶忙用眼神示意小A拉我去了另一个房间。她坐在床上,两手搓着衣角,一如既往低着头,我则坐在沙发上,似乎有点反客为主,她局促不安,我倒落落大方。大男大女找对象成婚天经地义,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都什么年代了还那样羞羞答答放不开手脚?可我就是个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若是此情此景换了其他勇敢之人,说不定……

我俩这样干坐着也没啥意思,还是我主动开口,问些不痛不痒的话,说些不着边际的语。而她除了用简短的语词回答我的问话,就没有多余的话说了。也许我俩还没有那样相互了解到无话不谈的地步,也许她本身就是个很内敛不好多说的人,总之这样的谈话我觉得很无趣,像课堂上老师提问学生,不是两个人面对面你一言我一语的相互交流。不过这样的情景其实也不是完全索然无味。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内心暗潮汹涌。两个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寻寻觅觅,都找到了心灵的默契与共振。心里沟通的桥梁已经搭建好了,就等着两个人随着月老的那根红线,向着彼此慢慢靠近,相互依存相互交融……

我抬头看着窗外天色已晚,站起身主动告退。她送我出了大门口,回单位宿舍离她家还有一段山路要走。正当我准备挥手上路时,她老父亲拿着手电筒一把拉着我的手说山路不好走,要送我一程。我再三推辞也不行,只好恭敬不如从命。本来小A已经从门口准备回家转,一看老父亲执意要送我走上曲曲弯弯的山路,她只好也一路相随。说实话我当时没觉得她老父亲这只电灯泡是多余的,我的心理涌动着暖流,萍水相逢,只是在一起吃过一顿饭,说了一些话,老人家就对我如此厚爱,真让我受之有愧感动不已。

人生的许多第一次都刻骨铭心。第一次相亲时隔多年,依然记忆犹新,让人没齿难忘。至于为何没有修成正果步入婚姻圣殿,说出来有点封建迷信的嫌疑,我属猴,她属鸡,民间传言鸡猴不到头,她父母很在乎这一点,这是媒人后来告诉我的。或许还有别的原因,不得而知。

擦肩而过的缘分,还没等擦出火花,就自生自灭了。今天写出来,仿佛自己就是一个看客,看着当年那个懵懂小子在爱的路上如何颠肺流离,满世界寻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风语 | 青春记忆之相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