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读关于历史的书了?提到历史,你的固有印象是什么?是《二十四史》的博大精深浩瀚无穷晦涩难懂,还是稗官野史的乏味枯燥味同嚼蜡呆板无趣?如果你对这样的历史早已失去了兴趣,那么不妨阅读一下《明朝那些事儿》吧,读完之后,你会恍然大悟,历史原来也可以这样写,也可以这样的忍俊不禁幽默风趣妙趣横生有血有肉个性饱满。你会收货满满的感动,感受人性温暖的光辉,心智更加的成熟智慧。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是当年明月,对于他来说,文字是有感情的,感情酝酿到一定程度写出来的文字自然好看,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词藻。每一本有灵魂的书就是一个世界,当你遇见一本好书的时候,你会与书中的故事心心相连。我们应该感激当年明月的用心和坚持,在这个鸡汤泛滥的年代,沉下心来翻阅无数资料,将无趣的历史写成如武侠江湖一般引人入胜,回味无穷。要知道将历史重新叙述整合的工作量是卷帙浩繁琐碎巨大的。
《明朝那些事儿》全书共七本,以一种网络语言的方式向读者娓娓道出了三百多年关于明朝的历史人物及其背后的精彩故事。从朱元璋的出身开始写起,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运用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六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的展示,有的浓墨重彩,有的一笔带过,绝少拖泥带水。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生动鲜活起来,让历史变成了一幕幕活生生的生活场景。虽然一样是写史,当年明月的笔法却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人物不再是一个呆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历史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拍案叫绝欲罢不能。
其实你单纯看《明朝那些事儿》的简介感受是非常乏味无趣的,所有的书籍单纯去看简介都是乏味无趣的。但是如果你真的去读一遍,用心去感受一遍,你会发现那些事儿比简介有趣的多,那些事儿是活生生的有灵魂的有烟火气的。你会不由自主的发出无数次的唏嘘感叹,激情澎湃的、痛心疾首的、荡气回肠的、酣畅淋漓的场面比比皆是,饕餮盛宴,感慨万千!
这部书每个章节都不长,但是却形成了一个故事,虽然这故事有上下文的连接,但往往都有自己单独的核心,更绝的是,作者特别喜欢在每一章节结束时设置一个悬念,竟能令人读出点悬疑小说的味道来。尽管是在讲述历史,但它关注更多的是历史中的人物,以及发生在这些历史人物身上的故事。从王公大臣,到官僚政客,再到名人才子,当年明月用独特的思维为每个历史人物添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使得这些历史人物在作者笔下变得有血有肉,跃然纸上。
明朝是一个神奇的年代,那个年代能人辈出,朱元璋、徐达、常遇春、蓝玉、刘伯温、郑和、王阳明、张居正,魏忠贤、戚继光、崇祯、徐霞客、海瑞、袁崇焕.....名单太多,无法一一详述。那些印在正史上的刻板记叙,被当年明月用心血化成了一个个催人泪下的瞬间:
记得马皇后用她的善良宽容仁慈保护了一个个朱元璋昔日的战友。
记得在明朝局势危急的时刻,力挽狂澜于既倒的于谦。
记得朱棣篡位割下铁铉的耳鼻煮熟塞入他口中,铁铉一身正气:“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
记得徐阶卧薪尝胆,隐忍十余年,除掉明朝第一奸臣严嵩。
记得历经无数腥风血雨宦海沉浮之后,依然坚持改革不顾一切的张居正。
记得即使穷困潦倒也怀揣梦想,最后悟出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之理的王阳明。
记得被敲碎肋骨铁钉入头的杨涟留下的震撼人心的血书:“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国,圣德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
记得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吊死前于蓝色袍服上大书:“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
每每读来,内心受到的震撼久久无法平息。历史的真相残酷又现实,几千年来,无论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朝政,还是烽火连天累累白骨的朝代变迁,让人最为震撼又感动的是这个世界无论如何动荡不安,世间一定仍有善良和正义,熠熠生辉,永恒不灭。皇帝朱佑樘,对于他的出生,成了历史上一段让人感动到哭的史诗。朱佑樘的父亲朱见深皇帝对万贵妃十分宠爱,万贵妃恃宠而骄,对其他妃子剩下的子嗣进行逐一杀害,导致朱见深人到中年也没有一个儿子。幸运的是,朱见深遇到了一个宫女,临幸之后这个宫女生下了一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朱佑樘。这件事很快被万贵妃知道了,她先后两次派心腹去杀害朱佑樘和她的母亲。按照历史剧中的规律,这个孩子活不过一集,可是奇迹出现了,派来的太监、心腹宫女都选择了保护这个孩子。来,我们来看一看《明朝那些事儿》是怎么讲述的: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孩子一天天地长大,而这些生活在后宫最底层的人们却没有发现,他们已经创造了一个奇迹。
从成化六年到成化十一年(1475),整整五年时间,紧密森严的后宫中多了一个孩子,这一点,几乎所有的宦官、宫女、妃嫔们都知道,但他们却无一例外地保持了沉默,守住了这个秘密。
只有一个人不知道——万贵妃。
这不是一个故事,而是真实的史实,是发生在以争宠夺名、勾心斗角闻名于世的后宫中的史实。在这里,人们放弃了私欲和阴谋,保守了这个秘密,证明了善良的力量。
读史多年,唯一的发现是:几千年来我们似乎在重复着同一种游戏——权力与利益的游戏,整日都是永远也上演不完的权力斗争、阴谋诡计,令人厌倦到了极点。但这件事似乎是个例外,它真正地打动了我。
我们这个古老国度有着漫长的历史,长得似乎看不到尽头,但我却始终保持着对这些故纸堆的热情。
因为我始终相信,在那些充斥着流血、屠杀、成王败寇、尔虞我诈的文字后面,人性的光辉与伟大将永远存在。”
在作者的描述里,把人情对事件的推进阐述到了极致,人性的光辉与伟大应该永远被铭记。
这部书的结局很有意思,当年明月将徐宏祖的个人经历大体讲述了一遍,然后收了尾。我想这也是我分享这部书最好的结尾:
“崇祯九年(1636),五十岁的徐宏祖决定,再次出游,这也是他的最后一次出游,虽然他自己没有想到。正当他考虑出游方向的时候,一个和尚找到了他。这个和尚的法号,叫做静闻,家住南京,他十分虔诚,非常崇敬鸡足山迦叶寺的菩萨,还曾刺破手指,血写过一本法华经。
鸡足山在云南。当时的云南鸡足山,算是蛮荒之地,啥也不通,要去,只能走着去。
很明显,静闻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自己要一个人去,估计到半路就歇了,必须找一个同伴。
徐宏祖的名气,在当时已经很大了,所以他专门找上门来,要跟他一起走。
对徐宏祖而言,去哪里,倒是个无所谓的事,就答应了他,两个人一起出发了。
他们的路线是这样的,先从南直隶出发,过湖广,到广西,进入四川,最后到达云贵。
不用到达云贵,因为到湖广,就出事了。走到湖广湘江(今湖南),没法走了,两人坐船准备渡江。 渡到一半,遇上了强盗。对徐宏祖而言,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他已经遇到好几次了,但静闻大师,应该是第一次。此后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反正徐宏祖赶跑了强盗,但静闻在这场风波中受了伤,加上他的体质较弱,刚撑到广西,就圆寂了。
徐宏祖停了下来,办理静闻的后事。
由于路上遭遇强盗,此时,徐宏祖的路费已经不足了,如果继续往前走,后果难以预料。
所以当地人劝他,放弃前进念头,回家。
徐宏祖跟静闻,是素不相识的,说到底,也就是个伴,各有各的想法,静闻没打算写游记,徐宏祖也没打算去礼佛,实在没有什么交情。而且我还查过,他此前去过鸡足山,这次旅行对他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然而他说,我要继续前进,去鸡足山。
当地人问:为什么要去。
徐宏祖答:我答应了他,要带他去鸡足山。
可是,他已经去世了。
我带着他的骨灰去。答应他的事情,我要帮他做到。
徐宏祖出发了,为了一个逝去者的愿望,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虽然这个逝去者,他并不熟悉。
旅程很艰苦,没有路费的徐宏祖背着静闻的骨灰,没有任何资助,他只能住在荒野,靠野菜干粮充饥,为了能够继续前行,他还当掉了自己所能当掉的东西,只是为了一个承诺。
就这样,他按照原定路线,带着静闻,翻阅了广西十万大山,然后进入四川,越过峨眉山,沿着岷江,到达甘孜松潘。
渡过金沙江,渡过澜沧江,经过丽江、经过西双版纳,到达鸡足山。
迦叶寺里,他解开了背上的包裹,拿出了静闻的骨灰。
到了。
我们到了。
他郑重地把骨灰埋在了迦叶寺里,在这里,他兑现了承诺。
然后,他应该回家了。
但他没有。
从某个角度讲,这是上天对他的恩赐,因为这将是他的最后一次旅途,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
他离开鸡足山,又继续前行,行进半年,翻越了昆仑山,又行进半年,进入藏区,游历几个月后,踏上归途。
回去没多久,就病了。
喜欢锻炼的人,身体应该比较好,天天锻炼的人(比如运动员),就不一定好,旅游也是如此。
估计是长年劳累,徐宏祖终究是病倒了,没能再次出行。崇祯十四年(1641),病重逝世,年五十四。
他所留下的笔记,据说总共有两百多万字,可惜没有保留下来,剩余的部分,大约几十万字,被后人编成《徐霞客游记》。
在这本书里,记载了祖国山川的详细情况,涉及地理、水利、地貌等情况,被誉为十七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著作,翻译成几十国语言,流传世界。
好的,总结应该出来了,这是一个伟大的地理学家的故事,他为了研究地理,四处游历,为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是这样吗?
不是的。
其实讲述这人的故事,只想探讨一个问题,他为何要这样做。
没有资助,没有承认(至少生前没有),没有利益,没有前途,放弃一切,用一生的时间,只是为了游历?
究竟为了什么?
我很疑惑,很不解,于是我想起另一个故事。
新西兰登山家希拉里,在登上珠穆朗玛峰后,经常被记者问一个问题:
你为什么要爬?
他总不回答,于是记者总问,终于有一次,他答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再问的答案:
因为它(指珠峰),就在那里!
因为它就在那里。
其实这个世上很多事,本不需要理由,之所以需要理由,是因为很多人喜欢找抽,抽久了,就需要理由了。
正如徐霞客临终前,所说的那句话:
“汉代的张骞,唐代的玄奘,元代的耶律楚材,他们都曾游历天下,然而,他们都是接受了皇帝的命令,受命前往四方。”
“我只是个平民,没有受命,只是穿着布衣,拿着拐杖,穿着草鞋,凭借自己,游历天下,故虽死,无憾。”
说完了。
我要讲的那样东西,就在这个故事里。
我相信,很多人会问,你讲了什么?
用如此之多的篇幅,讲述一个王朝的兴起和衰落,在终结的时候,却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你到底想说什么?
我重复一遍,我要讲的那样东西,就在这个故事里,已经讲完了。
所以后面的话,是讲给那些不明白的人,明白的人,就不用继续看了。
此前,我讲过很多东西,很多兴衰起落、很多王侯将相、很多无奈更替、很多风云变幻,但这件东西,我个人认为,是最重要的。
因为我要告诉你,所谓千秋霸业,万古流芳,以及一切的一切,只是粪土。先变成粪,再变成土。
现在你不明白,将来你会明白,将来不明白,就再等将来,如果一辈子都不明白,也行。
而最后讲述的这件东西,它超越上述的一切,至少在我看来。
但这件东西,我想了很久,也无法用准确的语言,或是词句来表达,用最欠揍的话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然而我终究是不欠揍的,在遍阅群书,却无从开口之后,我终于从一本不起眼,且无甚价值的读物上,找到了这句适合的话。
这是一本台历,一本放在我面前,不知过了多久,却从未翻过,早已过期的台历。
我知道,是上天把这本台历放在了我的桌前,它看着几年来我每天的努力,始终的坚持,它静静地,耐心地等待着终结。
它等待着,在即将结束的那一天,我将翻开这本陪伴我始终,却始终未曾翻开的台历,在上面,有着最后的答案。
我翻开了它,在这本台历上,写着一句连名人是谁都没说明白的名人名言。
是的,这就是我想说的,这就是我想通过徐霞客所表达的,足以藐视所有王侯将相,最完美的结束语: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电子书下载地址:明朝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