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良伴一生” 对话王家训

中国绘画的传统渊源流长,历数千年而不变。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中国绘画形成了独特的审美符号。但是,中国的人物画发展到明清时代,就已衰落,即便是到了近现代,人物画略有复兴之势,但其影响依然不容乐观。如何拓展传统人物画的禁锢,做到适应时代的同时又不缺乏特色,倒是成为了当代画家们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而王家训,就是在这条道路上上下求索且颇有成效的当代画家之一。

◆“她”是我一生的良伴

王家训,号水夫,当今著名的人物画家,在中国画坛遐迩闻名。王家训的学画过程耐人寻味,受父亲和祖父的影响,他早在6岁就开始学习书法,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写字比画画的时间还要长。除了书法,他还喜欢读古典诗词,可以说在接触画之前,他的心中已有诸多书卷了。王家训还画了大量的连环画,加上岁月的磨砺,其画风逐渐凸显,古意与新风并存,在同道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王家训对大量赞誉看得很淡:“我画画,仅仅因为喜欢,绘画是我一生的良伴,一天不画,浑身不舒坦”。王家训对于“风格”这一词的解释也是颇有深意:“画者就像是注水的壶,风格就像是这杯中水,只要壶持续向杯中注水,自然会满,且不能强求”。言下之意,肚里有货,风格终将见次独立,急也急不来,还不如静下心,好好画上几幅。“画家的职责就是要画好画,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若能让自己的内心安静下来,临窗而坐,执笔濡墨,绝对要比各类参展活动有趣得多”,王家训如是说。

◆他与他的“画中人”

与王家训的对话非常轻松愉悦:“生活处处是艺术,来不得半点虚假”,王家训朗声笑道,话语间流露出的那种对绘画的痴迷热爱,对名利的淡薄嗤笑,无不让人感到他丰富的情感。再看他的人物画,一幅幅高士淑女,一组组渔樵耕读,一群群稚童嬉戏,看似不经意的古人的闲情雅致,却又率真袒露的可爱,笔墨精妙,犹如行云流水,甚至能闻见画中人的余韵留香。

王家训擅画仕女,“仕女”一词本身并无特别之处,真正特别的是王家训笔下的这些仕女都徜徉在文化的“温泉”中。在形象设计上可以看出,王家训赋予人物以略带夸张又不失柔美的淑女装束,宽宽的额头,细弯眉以及狭长的双眼。最有意思的还属室内外的环境和布局,仕女或站或坐,或躺或卧,有的在喝茶,有的在赏花,有的在沉思,而手边从不缺的,就是一本书。王家训对每一位仕女的描绘看似很随意,却个个特征明确,细节丰富,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形象和性格内涵。

“轻风吹得一天秋”“偶拈佳句自沉吟”“诗思无多味已真”“若风如诗吹素衣”……这些仕女图的名字,让你必须用一种真正的“中国画”的观赏姿势来“把玩”,才能发现它为你提供的意想不到的美。而当你融入这种美所带来的快乐中的时候,你甚至会认为,他人看不到你看到的美,体会不到你感受到的快乐。用一个当下时髦的词来解释,那就是“被圈粉”,你会被王家训本人圈粉,也会被他的“画中人”圈粉,这是王家训“主题先行”的魅力所在,因为他的画给了你一种专属的快乐。

◆画家是传播传统文化的工具

对于“画家”这个身份,王家训是这么解释的:“画家是一个传播的工具,画画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是所有人的事情。我要做的,就是通过我的画,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王家训始终都把弘扬国学这一文化传统视为己任,想要担负起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责任,而他也正是这么做的,因为我们可以从王家训充满浓厚书卷气息的作品中感受到他对国学主题的追求,也不难看出,王家训始终都保持着探究文化底蕴的兴致和毅力。(文/储希)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忘初心,良伴一生” 对话王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