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作中的应对方式,拿到家庭里不管用?

前文说到,社会越是中心化、体系化,人就越容易为了生存而做职业选择;社会越是去中心化、个性化,人越容易为了兴趣而做职业选择。

个性化发展足够充分,尊重自己的体验,职业空间就会更宽广,最重要的是,拿出本心,才能和这个世界建立真诚的深度关系。

工作空间的无情

问你个问题:目前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你认为最知名、最伟大的企业家是谁?

相信很多人会想到乔布斯和马斯克,虽然乔布斯已仙逝,马斯克的企业还称不上彻底的成功。

但这两个人身上有很多共同的品质,如完美主义、疯狂、自大与偏执。武老师觉得这些品质可以总结成一个词——“无情”。

很多厉害的企业家身上都有这个品质,当然,也不是所有。那么,至少在一些人身上,“无情”是会带来成功的吗?

关于这个问题,武老师谈了一下自己的思考,这是非常个人化的思考,未必正确,所以也建议你不要轻易去学习“无情”,就当做是一个启发性的思考,希望能帮助你。

先讲两个细节,一个是他和一位来访者的谈话,一个是他和他的分析师的谈话,先说第一个。

他的这个来访者可以称得上是精英,她是从美国顶尖的学校毕业,去了最好的金融机构工作。

一次咨询中,她谈了她的一个小计划,武老师觉得甚至可以说是阴谋,她想给她的上司设一个圈套,好让自己能取代他的位置。

而同时上司会丢掉工作。她认为她的上司愚蠢无能,霸占着不该属于他的位置。她的计划非常周密,看起来没什么破绽。

但谈着谈着,突然一个很强的能量笼罩在她身上,就好像他们身边出现了一个能量漩涡一样,要把他们两个吸进去。

这种感觉吓到了她,她觉得自己那一刻简直要瓦解了,这股能量会彻底占据她。等这股能量过去后,他和她试着给这股能量命名,他们几乎同时想到了一个词——“无情”。

如果她摒弃情感,而不择手段地去追逐目标时,目标很容易实现,可这时她就像是皈依了无情,同时无情的能量也吞噬了她,她不再是她自己,而是被这股能量,或者说这件事给占据了。

前文介绍过荣格的一个说法:不要让“我”被原型占据,而要让一切人性的力量在“我”这个容器内进行。

这位来访者的体验,可以套用这个说法。在那一刻,她体验到了“我”这个容器瓦解了,她被无情这股能量占据了。

在接下来的咨询中,他们继续谈她的计划和无情,也许因为咨询的原因,最终让她放下了一些纠结,展开了她的计划,只不过计划变得更完美。

最终是她在很短的时间内连升两级,而她原来的顶头上司也没离职,继续留在原位。但这之后,她大病了一场,花了好一段时间才缓过来。

武老师认为也许可以说,无情这股能量,或者说心理学家比昂所说的贝塔元素,这种原始生命力,当它彻底涌出时,一个人的能量会变得很强,因此可以毁灭,同时也可以创造。

但因为没有包围着几层安全胶囊,这股能量会很危险,当反过来指向自己时,也会让自己受伤。

用更普通的术语来讲,这位来访者是在展开她的攻击性,她的攻击性很强,所以推动了她连升两级,但她的攻击性太强,不能完全向外,控制不好的那些攻击性,一旦转向她自身,就伤到了她。

也就是说,武老师认为,是她攻击了别人,产生了内疚和恐惧,这让她大病一场。

过了很久,大约是一年后,武老师和他的分析师谈到了他公司发展计划时,他突然也陷入了这股能量的漩涡,体验到了那位来访者体验到的无情和恐慌。

他觉得那份感觉是一样的,如果他放下个人情感,不担心会伤害到谁,不担心会被报复,那么,他好像能为所欲为一样,去实现他的目标。

这个过程中,他自然会伤害到别人,他也会被报复和攻击,但他把这一切视为正常人性而坦然接受,不纠结。

其实当时他的公司发展算比较顺利,带给他很多东西,他简直像是通过公司发展的这个外部事件,研究了他自己的内心,所以他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企业家。

他有一位朋友,觉得他算得上是好企业家。他是一位富二代,接了父亲的班后,为了降低父亲的影响力,谋划了很久,最终把父亲的几位元老赶出公司,每一次目标实现后他都开心的不得了。

他坦然对武老师说,简直像是“杀人”一样,没想到会这么爽。结果,他迅速地把权力重新集中到自己手中,公司很快完成交接和转型,然后开始蒸蒸日上地发展。

所以,如果把公司发展视为好,而把停止发展视为坏的话,他这种“无情”的企业家,倒是好的企业家。

再讲一个来访者的故事。这是一位极其纠结的来访者,他做任何事都不能从自己出发,他总是第一时间考虑别人的感受和利益,而他在揣测别人的想法上,简直像有心灵感应的能力一样。

但因为他一和别人打交道,总是考虑别人而牺牲自己,所以人际关系对他来讲整体是损耗,于是他尽可能不和人交往,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宅男。

他是极好的技术员,但公司领导发现,不能指望他去领导一个团队。领导们曾试着提拔他,结果很不好,最后就不再有这种想法了。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他一直和母亲共生在一起,他的母亲一直对他说,你就是我的全部世界,我除了你什么都没有。

可实际上,他的父亲还健在。可以说,虽然成年了,但他还是陷在母子共生的泥沼里,他只是一个小宝宝。

最初是婴儿时,人会想和抚养者共生在一起,但逐渐长大后,就会想脱离这种共生。这位宅男也不例外,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想象。

有一次,他看了一部美国西部片,讲到加利福尼亚一个金矿的故事。那个金矿简直是地道的丛林社会,男人们动不动拔枪相向,人命如草芥,很容易就会死掉。

看了这部电影后,他对那个无情的丛林社会,居然产生了巨大的向往,他特别想去这样的世界,哪怕轻易被人像虫子一样捏死也好。

但他觉得不能去,除非他有分身术,留下一个“假我”陪妈妈,毕竟妈妈只有他一个人,而那个“真我”就去那样的无情世界中冲冲杀杀。

他这样向往的时候,似乎有一种磊落包含在里头。职场上也仿佛情况相似,有一些来访者,大多是男性会对他表达这样一份渴望:

活在一个规则特别清晰的世界,大家就按照这些规则去竞争,完全不用管情感,那样就太爽了,自己输也认了,只要是按照这个清晰而基本合理的规则就好。

这里讲的故事综合在一起,让武老师再次回想,心理学家弗兰克说的那句简单的话:“投入地去爱一个人,投入地去做一件事,幸福就会降临。”

这句话看似讲的是投入地去建立关系,幸福是建立了深度关系后的副产品。

但是,亲密关系,也就是家庭与生活空间中的爱,和社会关系、空间关系中的逻辑,是有非常不一样的地方,简直是背道而驰。

家庭中,不能讲无情,应该珍惜彼此;工作中,也许就应该“无情”地按照一些规则去行事,这样既有磊落感,也容易发展能力,甚至容易创办出好的事业来。

如果武老师的这番理解是正确的话,那真可以说造物主给人制造了太多这种二元对立的难题,让我们难以按照一个非常简单的逻辑去活着。

总结

1.最原始的生命力,当它彻底涌出时,一个人的能量会变得很强,因此可以毁灭,同时也可以创造。

但因为没有包围着几层安全胶囊,这股能量会很危险,当反过来指向自己的时候,也会让自己受伤。

2.不要让“我”被原型占据,而要让一切人性的力量在“我”这个容器内进行。

3.亲密关系,也就是家庭与生活空间中的爱,和社会关系、工作空间中的逻辑,有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家庭中不能讲无情,应该珍惜彼此;工作中,也许就应该“无情”地按照一些规则去行事,这样既有磊落感,也容易发展能力,甚至更容易创办出好的事业来。

思考

在家庭里,必须要用情,真情,这样才能建立高质量的亲密关系,才能有幸福感。在工作中、社会关系里,想要成为优秀的企业家,职场达到巅峰,就需要无情。

其实人的每一种情绪都是有价值的,放在不同场合会有不同效果。比如无情,放在亲密关系里,那他会注孤生;如果放在工作关系里,那无情会帮他成为一个卓越的企业家。

看TED演讲《你为何不会成就伟业》,认为乔布斯马斯克是因为太热爱自己的事业,会显得无情,而不是故意伤害别人。

太热爱自己的事业,会导致和周围人,尤其家人的关系疏远,因为没有时间陪家人而忽略他们,这可能是一种伤害。

这就像梁宁老师说过的两种人生:一种是自我的人生,一种是自律的人生。做创造,做艺术时,需要灵感,应该更自我一些;做规划,做制度时,需要鞭策,应该更自律一些。

人生而自由,却无时无刻不在枷锁之中。他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但因此也反而比其他一切人更像奴隶。——卢梭

每个人都是戴着镣铐在跳舞,我想自己跳的好看些。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武志红的心理学课》对于本文内容,你有其他观点吗?欢迎留言和我一起探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工作中的应对方式,拿到家庭里不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