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说潮语,才是“胶己人”??

      揭西地域面积1365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余万,分别讲客家话和潮汕话两种语言。作为揭西的客家人,我只会讲普通话和客家话,来到讲潮语的片区吃饭购物玩耍,往往能觉得自己到了外地,既新奇又感到无奈。当同行的朋友用潮语沟通,而我呆若木鸡的经历比比皆是。潮语属汉语方言八大语系之一的闽南语系,词汇丰富,幽默生动,富有极强的表现力,并保存着很多古汉语的成份,被称为“福佬语”或“学老语”,也让我感觉自己恐怕“学到老都学不会”。

      虽然学不会,但为了做成生意、做好工作,还是要积极想办法沟通。例如,常备一本《潮州音字典》工具书,用在线翻译软件和APP,或者干脆找个“翻译”。即便如此,潮语这个神秘的文化殿堂很难像非潮语的群体开放。而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潮汕人忧心于越来越多自己的孩子从小说普通话而不再说潮语,反感于官方对方言和地方文化保护力度不够,担心它们会消失。

      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潮汕话,如人类的其他无数种语言,都保存了这个地区人们在千百年来形成的文化基因,对其的重视和保护应该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字能记录、储存地方方言的基因,但可惜的是,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因此很难服务于这些语言。

      过去几十年,普通话借助现代教育系统和铺天盖地的媒体全面推行,但究其根本,是因为用普通话的交易成本最低。纵观整个历史进程,普通话的兴盛和任何一个方言的衰落,其实都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经济行为。在过去的四十年,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人口从农村大范围流动到城市,如果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自说自话”,根本没法交流。为了选择成本最低的交流工具,人们只好选取最大公约数——用普通话来交流。

      以前,我总觉得,如果某种方言给他人带来的是便捷和欢乐,自然会受到欢迎。如果带来的都是不便和歧视,人们原本就会非常抵触。于是,一个群体如果越是自我封闭,越是母鸡护雏般拼死护着自己的语言,反而会更加引起其他群体的反感和抵触。语言是人类发明出来的交流工具,但这个工具引起的误解与它造成的沟通相比,一点也不少呢。

      对于潮汕人来说,潮语意味着太多太多,更是族群最重要的身份标识。作为现今全国最古远、最特殊的方言,史料记载,潮语初始于秦汉时期,成型于唐宋,到明末清初才形成独立的语言体系,其特点可概括为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等。例如,现代汉语是四声拼读,但潮语仍保留着八音拼读的语音系统。再如,潮语中保留了较完整古汉语,一个简单的“食”字,一字多义,几乎包括了喝、吃、饮、吮、吸等所有的口腔饮食动作,如食(吸)烟、食(喝)酒、食(啃)蔗、食(饮)水等。从这个角度来说,异乡人学会潮语,也不无乐趣。但如果学不会潮语,就做不成“胶己人”,也是够令人沮丧的。

      方言传承了地方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文化之根。只要脱口而出依然是那淳朴的乡音,对于外出的潮汕游子来说,就是留住那缕最美的乡愁。目前,研究潮语的专著、字典、词典很多,潮语的文读系统也想办法逐步与现代汉语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使潮声既保留自己特有的音韵,又不致生涩难懂。而如何将潮语中所蕴含的优势文化基因,呈现给非潮语的群体,使人每闻潮音心欢喜,觉得哪怕乡音不同,依然有“胶己人”的亲切感,或许是有缘在潮汕大地上相见的人们都要为之努力的了。

世界那么大,希望转角遇到“胶己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会说潮语,才是“胶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