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职场那些事

《明朝那些事》我读大学的时候就特别火,但是看这名字感觉是不入流的野史小说就没借阅过。这本书太火了,大学借阅还要靠运气。

        工作几年后第一次翻阅,看完第一部其实兴趣也不是特别大,因为里面的故事我听百家讲坛郦波等各老师已经耳闻目染很多次(看哭了N遍的明史,怎么那么多忠臣义士)。这流水账的历史记录史实在没啥兴趣。

        直到开始学习世界史,同时逐渐认识到历史的内容真相往往并没有那么重要,历史和法律一样都只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方法论,不是来告诉我是非对错的,才慢慢开始硬头皮啃完这本书,发现这本书对于自己的乐趣。


        先结论,此书更多讲的是明朝职场那些事,其实明朝的事没有说多少,虽然顺带也说了唐伯虎、徐霞客,但是核心还是官场故事。

        其次本书用的是时间记叙且每个人物篇幅都差不多,带来的多是《百年孤独》类剧著的时代感,并没有许多历史书带来的那种强烈的反思,比如《万历十五年》,薄薄一本写出了整个明朝最深刻的一年。扭正心态,不以探究是非对错来一口气阅读完,体验一些不一样的观感。


        印象挺深的几个作者的看法。

明朝第一罪魁祸首是言官,其次才是太监。

这个说来残酷,企业国家都是如此,真正做事的人,能看清时局的就那么几个,其次是就那

么几个人就够了,剩下的好好做事该干嘛干嘛,别成天想着出谋划策。下属意见太多,领导权衡半天就是和稀泥,怕就怕人人知道点东西就自视过高,到处发表过激言论掌握世间真理。大爷最爱就是绿皮火车讨论国家领导人,员工也最爱讨论各个领导老板如果管理。

在明朝对言官文人还算客气,在清朝早就文字狱死个十回八回了,成天胡说八道。

还好现在是网络社会,披个小号上网随便说也不会很丢人,但是群众还是很容易被带动操纵的。

        比如当然美国对华为采取各种封锁禁售措施,各大网站网民纷纷表示我们要抵制苹果,抵制美国的各个公司。美国能制裁我们XXX,我们也可以制裁他们XXX,以暴制暴。   

        隔几日任总发表自己的观点,表示自己全家也是用苹果,苹果各方面都做得更好,是要学习的榜样。美国的公司的都是很好的,不需要抵制,美国的政府才是有问题。同时这个时代是个全球化的时代,合作才是未来的方向。

        这个时代还有什么大物件是能一个国家完全独立生产的?一部手机除去材料,里面还包含各种国际协议,专利技术,芯片外观设计。况且零件也没有什么完全自主生产(很多物件全球只需要1-2个供应公司就可以,省时省力省钱。况且全球细分领域的专家就那么几个,每个国家都想拥有)

        天天喊抵制的人,估计是卖货的商家吧。


        其次中美电视主持人辩论,刘欣回答翠西一个个问题。全网又炸开了锅,纷纷表示对方耍流氓,之提问不回答,欺负中国主持人之类。

        隔两日刘欣回答,电视节目中可以提问,但是她放弃了。因为收看的多是美国民众,本身对中国就不是特别了解,且有情绪。如果电视上自己咄咄逼人,而且造成不好的影响。


        所以真相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只看你愿不愿意坚定相信他。如果领导都想和稀泥,可能主要是不想承担责任。张居正在职,各种一条鞭法,考勤法,下面一群人骂骂骂,终于把他骂死了。乔布斯自己带着小组做麦金托什,被合伙人和各种媒体骂骂骂。

        呵呵。



如果你想升职加薪走向人生巅峰,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你的领导往上走。

这句话之前是个问题,不知道在哪里听说的。如果你的职场还没有这种体会,那这本书很好

的给你展示了这个道理。

太监翻身靠什么?讨好皇上。

在监狱怎么被救?靠上司,靠混的好的老同学。

小官怎么升官发财?找一个大官赏识你,等他做了巡抚或者首辅大臣自己就会想起你。

最牛的翻身是什么?是和吕不韦一样,找一个不被宠的皇子,然后等到你的对手太子,现任

皇帝啥的都死了,他上位了,你要啥有啥。当然这种剧情现实中发生概率还是比较低。

所以如果你想往上走,不要总想着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一定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

帮助别人,尤其是你的领导。低调是有意义,但能表现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表现自己。搞关系也是一个人的技能,无依无靠巅峰也就混成海瑞,空有节操德行和希望国家美好的愿景,却无法做出什么对国家真正有重大意义的举措。

领导如果只会管人,不懂业务,早晚被骗。

虽然这各篇幅很短,但我依稀记得书中描述明代的官军打农民军,大部分都两军开打,相互

喊话,然后农民往官军哪里丢各种东西,锄头等家里的破烂,然后就散了跑了。然后军队向朝廷报战功,打赢胜仗一场,缴获战利品多少,多少人投降,然后领赏结束。因为当兵也是想着那绩效完成任务,不是真的像卖命。所以内乱的农名兵越打越多,重来不见少。直到训练有素的辽东的骑兵来打这些农名兵,也听不懂那些喊话,直接杀一片走人。

      所以领导如果对业务一窍不通,无论是合作对象和你谈条件,还是下属给你报的KPI,全都可以是扯淡,无非混混日子而已。反正你根本看不懂汇报上来的工作是什么意思,你只是看到大家汇报的工作中谈论着自己又完成了XXX任务,一切都是大明盛世,实则早已只剩躯壳。

      以上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情况,书中大多数情节则是本来将在外打的好好的,皇上在皇宫听一群言官七嘴八舌一忽悠就要前线换个思路,秦赵大战的廉颇是这样被叫回来的,追着金兵打的岳飞也是。皇上对于战局一窍不通,早晚战局死在手上,有好下属也用不出来。

      这是有良将名臣,试问一个不懂业务的皇上“,如果手上连好的下属都没有,那岂不是就要宦官外戚专政了?



以少胜多经常有,人多早就起不到作用,关键还是要有方法。

中学读书,就知道巨鹿之战什么以少胜多,以一敌十。看完此书在知道,以少胜多是常有的事情,别说岳飞,戚继光之类的猛人。就到明末、孙承宗、祖大寿、袁崇焕、个个不都是几千打几万,还是追着打,打得清军和李自成屁滚尿流。

        而这里几支著名的军队为何如此猛,我觉得

        首先是培训的好,有纪律,军规严明。牛逼点的加点“企业文化”和人文关怀,各个士兵之间称兄道弟为你卖命。不像农民军一盘散沙,风吹就散。

        其次是装备好,明末打努尔哈赤、皇太极都是用炮的,尤其是关宁铁骑六千人各种战役打几万人随便打。企业也是一样SAP、CRM中台一系列上线后,财务物流各种“人肉机器”环节一去掉,运行起来自然要顺很多很多。

      我想说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知自知彼。虽然不一定都能如王守仁强到万事知行合一。但是搞定自己能干什么还是可以的吧,比如某个将领就只知道守城,那你就安心让他守,别催人家出战。上面说的所有将领都是有完整的自己的套路的,俗称一招鲜吃遍天,在我擅长的领域从来就没有人打败过我,所以要把敌人拉入自己擅长的节奏来打。

        如果你还没有,就先好好磨练,否则你就很难打胜仗。这个没关系,戚家军也不是一日练成的,成功之前也被打跑过N回,才知道要自己招兵练习新的阵法。没有自己的战法的人,最终只能成为农民军,被这群正规军打趴下。(在去杭州之前,我这种常在传统公司混迹的人从来都不敢想象那么多耳熟能详,估值十亿百亿的互联网公司都不足百人员工,百人中大半还是程序员,擅长的事情做好,几个人大概干了我所在公司几十几百人的岗位)


        还有很多感悟,不知道该不该写。因为恐怕三观不正,或者讨论起来过于复杂。那么就先不写,人生就是这样,远比想象的复杂且处处乎意料,说那么多回头也就忘光光。要想顺利开心度过一生恐怕还真要好好把王阳明的心学好好学习一番,只可惜心学研究深的还是日本。


        明朝这些事,这些故事在每一代皇帝,大臣,太监,后宫,文臣,武将之间重复上演。每一幕幕都是重复着的,然后仿佛在我自己身上也开始上演了。

        挺有意思的,可能若干年后再看一遍,对照自己若干年的经历,是否又有新的感悟重合。

你可能感兴趣的:(明朝职场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