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自助指南——入门&根基
前言
这里的“赌场”泛指投资市场。
投资与赌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如果把投资当赌博,短期娱乐可以,但长期而言,你无法逃离“大数定律”,结果必然是十赌九输。
投资和赌博不同的地方在于,你可以通过探索、学习、思考,让投资成为人生的助力器。你可以通过投资借力逃离自然法则中残酷的“熵增定律”。直白的讲,投资是实现财务自由必不可少的一环。
投资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别人无法帮你做决策,投资结果也必须自己负责。
我把自己的学习、思考写入“投资自助指南”,希望把它打磨成自己投资过程中靠谱的指北针。
关于入门
先看一个常见的问题——投资如何入门?
关于投资入门,我们假设这样一个场景,有十个人想开始投资。
通常情况下,5个人什么都没做;另外3个人开始看财经报道和相关资讯;1个人看书;还有1个人采取行动,真金白银的进入投资市场。
再过15年,这些人积累了一笔500万的闲置资金,想把更多钱投入投资市场。你觉得这里面哪些人投资成功概率更大,哪些人会遭遇投资失败?
希望仅仅通过看书精通投资,如同想通过看书学会游泳没什么区别。(当然,那个拿着钱进入市场的人,多年后是否依然在市场中,这个本身就是个问题。)
学习脱离实践,如同种子脱离泥土。
我认为想进入二级资本市场,最快速的方法是先拥有自己的第一支股票;想进入区块链世界,最快速的方法是先拥有一点比特币。
否则,多年之后,更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你依然在场外徘徊。
当你进入市场后,你需要深入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
投资者靠什么获利?
是否有所谓的专家意见?成功经验?武林秘籍?
也许有吧!很多年前,我曾努力寻找过,可惜一无所获。
于是,我放弃了抄作业,决定自己独立完成原本就该自己完成的作业。
在我看来,投资获利的因素大致分为以下三个:
运气
信息
认知
关于运气
某些情况下,有人依靠运气投资获利,他们可能更愿意说是靠实力。是运气还是实力,判断两者的区别并不复杂——只需把时间轴拉长,看看长期盈利情况便一目了然。
投资中运气并非不重要,只可惜运气不总是靠谱。
运气如同抛硬币,你无法每次猜对结果,最多根据经验或规律总结出——正反面的概率都是50%。
可是投资不是简单的猜大小,人们容易忽视一个细节。完成一次投资需要买入和卖出两步。首先,你需要在合适的价格买入,其次,你还需要在合适的价格卖出。那么,即便你判断正确的概率是60%。但是,在买卖之间,你最终投资成功的概率会悄然变成60%*60%=36%。
更糟糕的是,投资和抛硬币不同,除了涨跌两个选项之外,还有第三个可能——横盘(价格涨跌幅度很小的情况)。于是,每次猜对价格趋势的概率理论上只有33%,然后在两次操作叠加后。最终的成功率便成为可怜的11.1%。(当我算出11%时,突然明白市场中的一句老话——最终赚钱的只有10%。)
还没完,投资不是简单的抛硬币游戏,它类似于赌场会被抽水——每一次交易都有手续费。
我希望好运降临,但不会依赖运气去投资。
那么,是否有创造好运的方法?还真有。
巴菲特说:“我不试图跨过七英尺高的栏杆,我找能跨过去的1英尺的。”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击球手,你必须有好球去击。这是第一条规则。如果我不得不抓住我的幸运区以外的东西,那么我不会是一个击球率达到0.344的击球手,我只可能是一个击球率0.250的击球手。” 美国最伟大的棒球击球手泰德.威廉斯说。巴菲特和芒格赞同这观点:尽量等待正好落入自己“幸运区”的机会。
关于信息
在投资中,通过信息不对称获利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式。
可问题在于,如何获取有价值、且正确的信息?
当下互联网时代,信息流通成本趋近于零。对于投资者,缺少的不是信息,而是辨别信息能力。
关于如何甄别信息,我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增加一个时间变量。在筛选信息时,增加某些信息的权重,就是那些长期持有一致观点的人发出的信息。
经得起长时间考验的信息,其可信赖度会相对比较高。
例:这样长期持有一致观点的人有:巴菲特、段永平、李笑来……
可是,你会发现一个现象,直接利用简单信息获利已经越来越难。
那我们还有什么应对策略?
我想到的方法是利用简单、正确的信息(也可以称之为常识)去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
这也就是我所说第三个获利因素——认知。
关于认知
我认为在投资市场,投资者可以获利的本质在于——认知差异。
认知差异体现在对市场需求趋势的预测和判断;也体现在对科技发展趋势的预测和判断。
再扩大一些范围,即便是在生活中,一个人可用于变现的本质依然是认知差异。
例:如果你去面试,面试官的一系列考察措施,都围着如何更好的判断和衡量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这里的认知能力,也可以理解为洞察力(看到实物本质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马斯克所说的第一性原理。
认知能力的也体现在甄别关键问题的方面。在对面一个问题时,是否可以快速到关键点突破点。
然而,投资并不简单、也不容易,拥有认知能力还不够。
在提升认知的过程中,你无法避免的会来到认知升级的下一个层面。
接下来需要建立自己的系统——搭建认知框架(认知地图)。
认知框架
认知框架,也可以称为认知地图——用于指导自己的学习路径,进而建立思维模型。
任何有效的思考都是有思维方法的,这如同任何一个本书都有目录一样。
如何绘制自己的认知地图?
我能想到的简单、有效的展现方式是——思维导图。
在思维导图中的基本要素是关键词,它是一个压缩大量有相同规则信息的代名词。
由于关键词是压缩了很多信息之后的信息。所以,在不同人的眼里,对关键词的感知和理解更是千差万变。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同样的关键词,不同人会得出了完全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投资市场上,正如你我看到的现象那样,面对同样的投资标的,会同时出现卖家和买家。他们可能都是价值投资者,他们可能看到同样的信息,但是他们却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成为相互对立的买卖双方。更好玩的是,有些人会在一念之间轻易改变自己的判断,他们一会看涨、一会看跌……
例:“长期思维”,在投资领域的时间轴上,有年、月、周、日、1小时、10分钟、1分钟。巴菲特说它的长期是永远;我会把长期颗粒度放在10年;那么,你是否思考过自己的长期,你的长期又会是多少?
对于关键词(信息)的理解差异是“认知差异”的一个层面体现。
接下来,根据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建立关联,便会形成认知地图。
然而,同一张地图,不同人的理解依然是千差万变。
例:巴菲特和芒格很早就把自己选择“可口可乐”的原由公布于众,可是愿意做,并且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还有段永平也是早就把选择苹果股票的理由公布于众,但是愿意长期持有的人,依然少之又少。还有数字资产——Bitcoin,也有可能成为这样的资产,可是愿意长期持有的人又有多少?
你会发现,对于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联的理解差异是认知差异的第二层体现。
这张图,便是我所说的认知地图:
首先,总结规律、压缩信息形成关键词;
其次,找到关键词之间的关联;
最终,会在大脑中构成所谓的思维模型。
然而,我明确的知道自己当前的思维模型并不全面,也未必靠谱。但我的投资决策就是依赖于这样的思维模型。所以,需要在实践中去验证,去不断完善,升级。
最后
投资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不仅和运气有关,和信息有关,并且和一个人的认知能力、思维模型有关。
人们的认知差异体现在如下几个层面:
体现在对基本信息层面的理解
体现在对信息与信息的关联层面的理解
体现在最终形成的思维模型的运转差异
投资决策建立在自己的认知之上,只有笃信,才会执行。
最终,一个人的投资结果,取决于他的认知能力和他所使用的认知模型。
用一句话总结投资入门&根基——开始行动、提升认知、绘制自己的认知地图,等待时间检验。
祝春祺!
作者:王沁敏
微信:wqmflag
『逻辑归因』——家长的眼界,孩子的边界……
扫码关注,亲子成长、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