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源流——(二)欧洲创作版画的由来(3)

8.现代创作版画的诞生

十九世纪中叶,日本浮世绘版画,作为瓷器包装出现在欧洲大陆。欲麿(Utamaro) 等日本画家的成套版画作品,以其清新的平面造型和精细的装饰色彩,令马奈(Manet,1832一1883)、莫奈(Monet,1840一 1926)、凡?高(Van Gogh,1853-1890)、高更(Gauguin,1848-1903)等画家大为赞叹。使他们意识到,求艺术上的创新还必须从自身的文化圈外包括东方艺术中,吸取养料。在这些杰出的画家中,深深影响现代版画的两位先驱者是:现代木刻之父的高更和表现主义的先导挪威人蒙克(Munch,1863 -1944)。前者,于1892-1893在大洋洲大溪地旅居时刻了不少,也许是十九世纪最有创造性的木刻,如:《奇妙的大地》 (Nave Nave Fenua)、《芳香》 (Noa Noa)、《河边的妇女》 (Anti TePape) (图67一70) 等等,这些木刻连同他的文字,一起成了他南洋的奇妙的游记。后者,于1894年始作版画,他那形式奇持的版画,深深的寄托了作者忧郁的情感。他的《呐喊》(1895) 和《海边沉思》(1896) 传达了那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天泣地情感。他的《吻》(1897)据说是第一幅运用天然木纹美的范例( 图71一75)。


图64 葛饰北斋《神奈川海上波浪图》1823 浮世绘木版画


图65彩4长喜《雪中美人与脚夫》 日本浮世绘木版画


图66彩5广重《内外姿八景》 日本浮世绘木版画


图67 高更《河边的妇女》 1891一1893 黄杨木端面木刻与孔版套色 (35.5 x 20.5cm)


图68 高更《待葬》 1891 - 1893 黄杨木端面木刻与孔版套色 (35.5×20.5cm)


图69彩6高更[诺阿诺阿] 1891-93 黄杨木端面木刻与孔版套色(35.5 X 20.5cm)


图70彩7高更[大地的芳香] 1891-93 黄杨木端面木刻与孔版套色(35.5 X 20.5cm)


图71彩8蒙克[海边的沉思] 1896 套色木刻(41.2 x 45.7cm)


图72彩9蒙克[邂逅在宇宙] 1899 套色木刻(19.1 x 25.2cm)


图73彩10蒙克[心] 套色木刻(25.1 x 18.9cm)


图74 蒙克《呐喊》 1895 石版画


图75 蒙克《吻》套色木刻 1902 (46.7×46.4cm)


图76 蒙克《自刻像》木刻1896

他们都怀着热烈的个人情感,以不正统的手法,予木版画以更自由和更独特的个性,尽管他们的木版画在当时曾遭保守者们的排斥和讥讽,然而境随时迁,昔日职业雕版师规距细腻、冷冰刻板的复制木刻,逐渐被抛弃,而代之以艺术家亲自刻制的,粗矿的刀触、大块的黑白、醒目的色彩和洋溢着人性的版画。在这变动的年代里,无疑给当时的版画界以强烈的剌激。1893年,法国画家马丁(Marty) 出版最早的版画杂志一一《创作版画》。1895年在伦敦,那些积极重视革新的版画家们,举办了第一次现代版画展,同年在欧洲大陆,也相继举行了类似的版画展。至此,创作版画己拉开了现代的帷幕。


图77彩11蒙克[圣母] 1895 石版(60.5 x 44cm)


图78彩12蒙克[月光] 1896 套色木刻(40.2x47.6cm)


图79彩13蒙克[海边二女] 1898 套色木刻(45.5x51.3cm)


图80彩14蒙克[病女孩] 1896 石版画(42x56.4cm)


图81彩15马克[马] 1914 套色木刻(14x21cm)


图82彩16基希纳[冬月] 1919 套色木刻(30.6x29.5cm)


图83彩17蒙克[栈桥上的少女] 1920 套色木刻(49.8x43.2cm)


图84 A'梅罗尔(法国1861 -1944) 《浪》 1898木口木刻 (7.1×19.7cm)


图85 F. 瓦洛顿 《闲》 1896 木刻 (7.7×22. 2cm)


图86 康定斯基《夜》套色木刻 1903 (29.8×12.7cm)


图87 F.瓦洛顿《书架》木刻


图88 F. 瓦洛顿《白猫与黑猫》术刻


图89 A.德雷恩(法国1880一1954) 《持花女)) 1909木刻 (26. 6 x 20. 3cm)


图90弗拉明克(法国1876一1958) 《少女头像)) 1906 木刻 (31. 4×22.8cm)


图91马蒂斯《坐着的裸女》 1906 木刻 (47. 5 x 38.1cm)


图92 毕加索《少妇头像》 1906 木刻 (51. 4×34. 3cm)


图93 A.诺尔特(埃米尔·汉森) (丹麦人在德国工作1867 - 1956 ) 《蜡烛舞女》 1917 木刻(30. 5×23.4cm)


图94基希纳《裸体舞女》 木刻 1909 (36.5 x 53.2cm)


图95 基希纳(德国1880-1938) 《父亲像》 套色木刻 1918 (55.8×33.9cm)

图96 K.S罗特卢夫(德国1884 - 1976) 《镜前的姑娘》 1914 木刻


图97 K ? S罗特卢夫《女孩头像》木刻 (40×18.1cm)

图98 海克尔(德国1883 - 1970) 《施特拉尔松城》 1912木刻

在高更和蒙克的影响下,艺术家们在对四个世纪来的文艺复兴传统反思的基础土,认定必须从以肉眼观察世界的写实主义的羁绊中摆脱出来,向着富于表现一一心灵的镜子、变形和象征的手法迈进。1905年德国,德累斯顿工艺美术学校的几位学生,基希纳 (Kirchner,1808-1938)、罗特路夫(Rottluff,1884一1976) 和海克尔(Heckel,1883 -1970)等发起组成“桥社”这是以后波及欧洲和整个世界的表现主义艺术运动之始。1911年,侨居德国的俄国人康定斯基 (Kandinsky, 1866 -1944)和马尔克(Marc 1880-1916)在慕尼黑建立第二个表现主义艺术家团体一一“蓝色骑士”。在这些年轻革新家的带动下,正如“桥社”所宣称的“把一切革命的和正在酝酿着的因素吸引到自己这边来”了。这一运动中著名的画家在德国的还有:诺尔特(Nolde,1867-1956),保罗·克里(Paul Klee,1879一1945)、马·贝克曼(Beckmann,1884- 1950)、奥·科科什卡(Kokoschka,1886- )、麦绥莱勒(Masereel,1889一1972)、坷勒惠支(Kollwitz,1867-1945)等;在法国的有莫迪里阿尼(Modigliani,1884— 毕加索 (Picasso,1881 -1973)、勃拉克(Blaquer,1882一1963)、卢奥(rouault,1871 -1958)等; 西班牙的有,米罗(M iro,1893-1983),在俄国此时最为著名的版画家中有法服尔斯基(Favorsky)、克拉甫钦坷(Kravchernko)、岗察洛夫(Goncharov)等。表现主义运动是现代艺术中最出色的成就之一,它基本上表达了二十世纪的景象,表现主义所涉及的范围之广、意义之深刻是罕见的。


图99 海克尔《站着的女人》 1912木刻


图100 佩歇施泰因 (德国1881-1955) 《两个渔夫和网》 1923木刻 (23 x 39.8cm)


图101 佩歇施泰因 《挤牛奶的农妇》 木刻 (52 x 61cm)

受西欧新的艺术思潮的影响,日本一批年轻的艺术家于1918年创立了日本第一个近代创作版画团体一一创作版画协会。他们团结一致地进行确立近代版画的地位和普及近代版画的工作。至1927年, 版画才被公认为美术作品,得以在文部省举办的绘画展览上展出。

1929年起,鲁迅先生在他的最后八年里,为介绍西方近代版画,使版画在古老中国的复兴,真可谓不辞劳苦,呕心沥血。经他编辑出版的西方近代版画集,不下十余册之多。他们是:德国版画家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近代木刻集(1)、(2)》 (选集英、美、法、德、意、日等国的版画)、《新俄画选》、《比亚兹菜画选》、《苏联版画集》、《坷勒惠支版画集》、《引玉集》 (苏联版画),和因病逝未及出版的有《拈花集》 (苏联版画)、《麦绥莱勒版画集》和《E'蒙克版画集》。为提携青年艺徒,他编选出版他们的木刻集;组织他们的版画展;并亲 自作序题记……其中,最值得纪念的是,1931年8月17日-22日, 他在上海举办木刻讲习会,请内山嘉吉主讲木刻技法知识,自己亲自主持并任翻译。鲁迅先生为何用心如此良苦要把木刻运回国。我们可以从1929年出版的《近代木刻选集(1)》小引中找到他的崇高的思想脉络:“中国古人所发明,而现在用以做爆竹和看风水的火药和指南针,传到欧洲,他们就应用在枪炮和航海上,给本师吃了许多亏。还有一件小公案, 因为没有害,几乎忘却了。那便是木刻。

虽然还没有十分的确证,但欧洲的木刻, 己经很有几个人都说是从中国学去的,其时是十四世纪初, 即1320年,那先驱者,大约是印着极粗的木版图画的纸牌:这类纸牌,我们至今在乡下还可以看见。然而这博徒的道具,却走进欧洲大陆,成了他们文明的利器的印刷术的祖师了。

“木版画恐怕也是这样传去的:……

……倘为事情所许,我们逐渐来输运罢。木刻的回国,想来决不致于像别两样的给本师吃苦的。”


图102 胡一川 《闸北风景》 1932 木刻


图103 王良俭《晚归》 1940前 木刻

你可能感兴趣的:(版画源流——(二)欧洲创作版画的由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