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消费主义的浪潮席卷之后,人们的物欲无处安放

所谓的「消费降级」其实就是将异常的购物欲和占有欲调节到正常的状态,并不一定要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而是降温,追求质量大过于数量。

「消费降级启示录」,这个话题在我的豆瓣主页漂浮好久了,但我一直没有组织好语言去说点什么,这是一个非常宏大的话题,或者说是课题,它可能关切到未来整个社会人们对物质追求的走势

中国人的消费观正在默默改变着,人们经历了消费主义的席卷后逐渐变得冷静、理智,许多人开始反思之前近乎于疯狂的消费行为,消费过度这件事已经给人们带来损伤了,它不再是一种享受。过多的物品堆积在生活里,使空间变得肿胀,也会浪费更多时间去处理——它徒增难度,使生活变得复杂

刚刚读完的《后物欲时代》,给我启发很大,这本书讨论了当人类生活水平到达温饱之后,我们该如何宣泄和安置我们的「物欲」。部分内容还是晦涩,但作者一些观点对我影响很深:

我们没有那么大的胃口去消化自己占有了的资源,我们消费物质资源的身体条件太有限了。以物质资源来炫耀,不仅是荒诞,而且是自残。——摘自《后物欲时代》

一开始作者提出这个观点会让人费解,前一句容易理解,我们只有一个身体,对可穿戴的衣服,可吃进去的食物,可活动和生存的空间需求都是有限的。但是后一句,作者提到了“以物质资源来炫耀是自残”,一时半会儿不能让人醒过闷儿来。在后续章节里作者对这个观点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剖析:

在跨过温饱线后,物质的极大丰裕未必给人们带来快乐,过度消费还会给人们带来麻烦和不快。比如,吃的过多会造成肥胖和疾病;住房过大增加了清扫的负担;对多数人来说,占有更多的物质资源意味着要从事更多的工作和劳动,而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未必热爱,因此收入往往是做不愉快的事情的报酬。说到根本,财富在生物的世界中是全新的事情,我们还没有进化出应对它的本能。——摘自《后物欲时代》

作者认为,人类对资源的占有欲来自进化过程中由于长期处于饥饿状态所做成的危机感——在我们还是猴子的时候,可不能像现在这样保证一日三餐衣食无忧,所以需要囤积食物,而当一个物种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却没有发展出相应的机制去帮助人类适应温饱之后的生活:

未达到这一范围时,本能会驱动我们努力奋斗,以获取同适度享受相匹配的物质资源。而当超过这一范围时,却没有一种本能驱动我们返回“适度的范围”。——摘自《后物欲时代》

因为资源短缺是生物世界中的常态,没有一个物种能够频繁地过度消费,所以也就不能指望自然选择会筛选掉这样的本能。——摘自《后物欲时代》

虽然作者没有提到未来的人类是否会发展出这样的机制,「过度占用资源」的人会不会被生物进化淘汰掉——这个问题太久远,我们谁也看不到那一天,就像当年那些猴子看不到今天的我们一样。

但是,人类已经开始觉醒了,已经有一部分人开始意识到过度物品堆积在生活里所造成的危机感,这跟贫穷无关,恰恰相反,贫穷使人充满危机感,才会沉迷于囤货,比如各种大促,生怕过了这村没这店,面膜袜子姨妈巾都要囤够一年的量,怕贵回去之后“买不起”了。而富人就没有这种危机感,他们可以随时用随时买。

所以「消费降级」这个概念的提出,不光因为现阶段整个社会的经济萧条(经济问题我真的不懂不过大家都这么说),也是因为人们逐渐从疯狂的物欲中觉醒过来——我们不需要那么多东西,也可以过得很好,而且会过得更好

还有很重要一点,大部分人意识不到——过度消费,囤积你自身远远没有能力消耗掉的物品,不光是对自己金钱的浪费,也是对整个社会资源的浪费,生产这些物品时所造成对空气、水质的污染需要更大代价去治理。大部分快销品有保质期,护肤品过期后只能丢掉,你囤一百张面膜(好吧说的就是我自己这个辣鸡),真正使用到的可能只有五十张,剩下五十张放到过期,被丢掉,原本可以被利用的东西就这样变成垃圾,你越用越多物品,就会制造越多垃圾。

其实「消费降级」这个里面,严重挫伤我所从事的行业——电商,从行业角度出发,我们当然希望用户买得越多越好,各种手段,各种套路都在忽悠用户多掏钱,你买得越多我们越高兴,但是如果格局大一些,眼光长远一点,就会察觉到危机感——人们开始审视自己的欲望,不再需要过多的物品,消费主义洗脑已经不足以打动用户反而会令其反感,当下人们的痛点不再是物欲无法得到满足,而是被繁杂的信息压迫神经,已经逐渐开始有人放弃双十一及各种「购物节」,虽然这是极小一部分人,但他们同时也是最先觉醒的。

我有个毫无科学依据不负责任极其不专业且没有数据支持的预想:

未来的生活,各种消费节点会日渐式微,越来越多的人们会放弃双十一、黑五抢货,而选择在需要时不太考虑价格直接购买,人们可能不再需要购物去填补空虚。当然不可能是现在。

没有什么价值观是恒久不变的,五十年代时百废待兴,社会需要人们节俭,并以此为荣,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主流价值观,那时候的人不是没有欲望,而且不敢有,物质条件不足以支撑人们去将欲望转化为实物。改革开放后贫富差异日益增大,乍富的那一批穷人需要一些物品来将自己与未乍富的穷人区分开,人们的物欲开始被唤醒,或者是被从囚笼里释放出来。

这些年,互联网电商行业崛起,海淘平台出现后,购买奢侈品对「穷人」来说已经不再是十分艰难的事,咬咬牙也能买得起,大V们大肆宣扬「女孩子要对自己好一点」的拜物主义,以物来定义人的价值,实际上真相就是:白富美穿着万八千的套装,不是人家需要依靠这身皮去展示身份,而是因为她的经济条件决定了她可以享受这个档次的消费,哪怕她穿一件19.9包邮的T恤,不敢怠慢她的人依旧不敢怠慢。

所谓的「消费降级」其实就是将异常的购物欲和占有欲调节到正常的状态,并不一定要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而是降温,追求质量大过于数量。开始执行「消费降级」的生活方式后,你会发现你的生活并非因此而降低质量,反而幸福感更高,因为你拒绝了冲动消费而带来的那些并没有任何意义的物品,其实「消费降级」与「消费升级」可以同时进行,将数量与欲望降级,将品质升级,你所购买的每一件物品都是精挑细选的,是你最需要,并且某些方面可以优化你生活的。

在「消费降级」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时间成本,比如坐很远的公交车去一个更便宜的地方买菜,这件事对年轻人来说得不偿失:首先对于年轻人来说,时间比钱更珍贵。其次,据不科学没实验单纯从我身边案例研究发现,为了省钱而去一个较远的买东西往往会买回比计划中更多的物品——总觉得来一次不容易,多买点回去囤着吧,一个星期你吃三斤橘子,家门口贵的水果摊你可能只买三斤,一来价格没有诱惑,二来反正在家门口吃完了再来买也行,但如果你坐车来到一个较远的水果摊卖橘子,你可能会买五斤,实际上你的胃口只有三斤,吃三斤的时候你觉得十分幸福,既不多也不少,吃到四斤的时候你有点腻了,吃到四斤半的时候,你发现其中有一两个已经烂了。其实你享受到的快乐,跟吃三斤橘子是一样多的,因为超出的一斤半并没有让你感受到快乐,或者是你快乐的阈值在降低,还有半斤烂了。

不要把「消费降级」看作多么痛苦的事情,既然现在这个观点出现在社会中,成为部分人的追求,就说明这种做法是利大于弊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过剩的物品堆积已经使这部分除外崩溃的临界点,他们急需将自己从被物欲的绑架中解救出来

最后,「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从理性的角度来看,都是在教育人们过更适合自己的生活,但无奈大部分人对「消费升级」的理解就是买贵的,对「消费降级」的理解就是买便宜的,升级为主流价值观是,月薪五千的小白领用lamer,降级为主流价值观时,月薪一两万的小白领买烂苹果,这种做法不止极端荒唐,而且是对理念的扭曲,还是那句话,我认为「消费降级」某种意义上,是为「消费升级」而服务,两者并非势不两立,而是硬币的两面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消费主义的浪潮席卷之后,人们的物欲无处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