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2022.10.31做自己想做的人

今天和一个同学聊了一晚上,获益良多。我们交流了人际关系的一些看法,他思维非常的活跃,眼界也比我见过的许多人要开阔。和他交流,我有一种久违的深度思考的体验。

大学算是社会的缩影了,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要做很多具有挑战性的事。大学真的比高中自由很多,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不必受老师家长的耳提面命,甚至可以一直摆烂。但是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活,我看到了很多做到十二分努力的同学,他们高度自律,能力出众,学识渊博。哪怕我曾经生活在一个人才辈出的学校,他们也照样能让我觉得超乎常人。

所以,我的心开始动摇,我是否应该改变自己的性格,习惯,去学他们,有时候甚至要违背本性,暴露短板为人处事呢?

思来想去,我得到了以下的想法。

一,我要学习他们身上的自律。大学早上八点的课,七点半起也不会迟到但是六点甚至五点半起床的人少之又少。我很认同早晨去教室里看书学习,为一天开个好头的做法。而中午和晚上呢,与其缩在宿舍里聊天看剧,不如去自习室静心。一天中总要留给自己静心的时间,思考这一天发生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至少也要读读书,让自己烦躁的心平静下来。而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每天跑步,跳绳,自己能更有精气神一点。

自律最体现在学习上。我敬佩的这些人,各个都是把学习放在首位,认真钻研的人。他们也很忙碌,会为了活动付出自己的休息时间。但是学习上毫不含糊,这是我要学习的。因为前几周我的各种活动处在失控的状态,学业活动两头抓,真的很崩溃。一方面要提升能力,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要抓大放小,分清主次。

二,接纳各方观点。人不能真的活成一个孤岛。哪怕自己独处的时间多,也不能脱离社会而活。当听到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想法时,应该先思考。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一个观点都是新的窗。看书,阅人,都是要拓宽自己的眼界。万万不能故步自封,死死守着心里的乌托邦。遭受了不同观点的冲击,心里会更坚韧,思维也会更开阔。

三,活出自我。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成长环境,自己的性格,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我觉得不必按照别人定义的好来改变自己的形态。比如说我很敬佩杨绛先生,想成为她那样才华品行皆出众,一生淡泊敛风尘的人。那我就不必活出别人口里风风火火的人。按照自己本心去做。我希望自己能平和从容的处理周身的事务,这需要日积月累,岁月风霜。我希望自己能有坚韧不拔的心,那就要我不畏惧周遭的喧嚣讽刺,敢于顶着困难向上。

成为我真正想成为的人,而非别人口里的人。做我真正该做的事,而非随波逐流不知所从。

还是需要很多的积淀,还要面对无尽的痛苦。但是修行的路从来都是这样的。我觉得值得,那就是值得的。

自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记】2022.10.31做自己想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