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1阳明病证候(续)小结

一、阳明病寒证(二)

【9.17】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其人本虚,胃中冷故也。

1、阳明病吃不下饭,这是中寒的阳明病。如果用凉药去治疗(比如三个承气汤)是不合适的,如果用了病人就会哕。

2、这个打嗝或者嗝气的这种状态,就是胃上面一顶一顶的那种状态有出来,这就叫哕。

3、因为这个人本来就是虚的,他的整个消化道肠子也算(胃中)太冷了。这时候可以用白虎汤加减,因为里面有石膏是作用到肌肉的,可以在不影响消化道的情况下退烧。

4、如果胃发冷,开始嗝气,因为肠胃虚的嗝气,这时候四逆汤,理中汤,吴茱萸汤也可以用,用的时候外挂石膏知母。

5、阳明病,白虎汤证和调胃承气汤证,两个药都有效。

(9.18)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

迟故也。

1、脉迟的状况下,症状是吃东西多吃两口就会发烦,且头昏,眼睛一发黑——代表人的身体原来的体质多半是偏寒偏湿的。

2、烦证有的时候来自于热,有时来自于阳不胜阴,如果脾胃已经被湿或痰饮拖住了,吃完东西消化的时候身体就会觉得烦。

3、湿跟痰饮体质的时候小便必难,是因为身体水代谢走不动,所以小便会减少。

4、谷疸是寒湿型的黄疸,即消化机能很烦,食物堆积引发的黄疽——茵陈蒿汤加附子(茵陈蒿汤是寒凉药,所以要加味)

5、一般湿气太重,痰饮太多不可

用下法,,但脉不是迟脉,而是滑而有力的脉就可用下法。

( 9.20)阳明病,反无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呕而咳,手足厥者,必苦头痛;若不咳,不呕,手足不厥者,头不痛。

1、发高烧,手脚冷,咳嗽,呕吐,这种人一定“苦头痛”,即头痛让他感到非常受折磨——会苦的头痛,只有一个药证,就是吴茱萸。

2、无汗,小便不利——代表他本身是一个偏湿偏痰饮多的体质。

3、一个肝阴实底子的人遇到消化轴太热,肝胆本身都比较阴买的受J这个热,容易塞住,所以有呕逆,咳嗽,头痛三证并见的状态。

4、头痛,呕逆,咳嗽,如果舌苔黄就是寒包火——吴茱萸汤加大黄;

(1)头痛比较明显是吴茱萸汤;

  (2)热像明显是吴茱萸汤+石膏大黄。

二、阳明病虚症

(9.19)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

1、阳明病,发烧,可是不出汗,反而身上发痒——代表人的体质是虚劳底,大小承气汤和调胃承气汤都太猛,要用人参白虎汤清热。

2、不出汗,又发痒的便秘要用下法:猪胆汁灌肠,蜂蜜煎导大便或吃麻子仁丸。

3、如果病人看起来表气很虚,阳明病好像发不出来,用防己黄芪汤。

三、阳明病其他证

1.热扰胸膈证(9.21)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若咳者,其人必咽痛;不咳者,咽不痛。

⒉湿热发黄证(9.22)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恼者,身必发黄。

(1)懊恼——三焦不通的状态,是因为热邪弥漫于三焦。

(2)治肝炎——用栀子让肝把胆汁挤出来,把胆管喷开,清三焦热,胆汁通了肝炎也退得快!

(3)水道不通用五苓散,发黄用茵

陈蒿,两者都有用茵陈五苓散。

3.湿热发黄证(9.23)阳明内,饮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4.阳明病热证(9.24)阳明病,脉浮而大者,必潮热,发作有时,但浮者,必自汗出。

5.阳明病血证(9.25)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鲤。

6.阳明病转机(9.26)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已差,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鞭故也。已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鞭,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则知大便不久必出。所以然者,以小便数少,津液当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便也。

四、阳明病治禁

(9.27)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

1、虽然已经在发高烧,脉也洪大,但如果呕吐很多的话,有几个可能性。

(1)偏到少阳去了;呕多可能是因为能量离开消化轴,去阳明区发烧了。

(9.28)阳明病,心下鞭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3-31阳明病证候(续)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