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临大事有静气

晚清风云人物翁同龢有一副名联: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在读曾国藩的“湘军”故事时,我常想到翁老的这两句名言,古今贤者,皆为“静气”之人。

春秋末年,晏子使楚,楚王三次捉弄他,嘲笑他矮小,讥讽齐国没有人才,故意让他从小门入城。他不气不恼,反驳道:“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到狗国去,才走狗入的小门!

好一个有静气的晏子,骂得楚王连开大城门,恭迎晏子,生怕有失大国风范。


唐代王维也是有静气之人。

“安史之乱”后,王维被安禄山降罪“叛国”,本是杀身的祸事,却因为诗文才华,保住性命,却也被捕入狱。

人生遭遇重创,出狱后的他忘却朝野,隐居山林,写下了一首《终南别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人生已到了山穷水尽之处了,那就安稳静下心来,欣赏眼前云淡风轻吧。碰到守林的老头,也能谈笑风生,忘记归期。

这份闲适的静气,让王维的失意人生,平添了浪漫的色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是毛主席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留下的名篇。

他带领着无产阶级的队伍,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也开创了崭新的中国。


逶迤的群山,茫茫苍苍,悬崖峭壁,如矗立的利刃,可如果害怕,着急跳脚,是没有丝毫用处的!我们只能向着目标前进,再高的山尖也是踩在脚下的细浪;再磅礴的大山,也只当是脚下踢踏的泥丸!


这种看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气度,力大无穷可气吞山河的“静气”。因为内心有强大的力量,所以才能让自己在艰难万险前,凝神聚气,看清现实,开辟出路。

这种精神的力量,就是毛主席内心的“静气”。


曾国藩一贯认为,精神的力量远大于身体的力量。

曾国藩带兵打仗,不喜莽夫,认为没有精神信仰的人是不会忠心为了国家舍命拼杀的。他喜欢“程朱理学”的信徒,喜欢读书人,喜欢有精神追求的人,只有这些人才能“舍身卫道,杀身成仁”。


他手下的一员大将罗泽南就是一位专心理学,以经世致用为志的人,罗泽南坚信自己,只要经世致用,他日必成大器!

罗泽南打仗从不怕死,会鼓舞士气,会分析战局,测绘地形,他“每战必先,忠勇冠时”。

别人问他致胜之道,他只说:

“无他,熟读《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数语,尽之矣。”


知而定,定而静,静而安,安而虑,虑而得。强大的内力能让人遇事不慌张,安定下来,才能冷静思考,分析局势才能采取策略。

每临大事有静气,古人崇尚“修身之道”,若能修出这“静气”,虽不至于成为古今“贤者”,可也能助我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处于生活,多一份从容应对,也是很好的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临大事有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