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投入见证Ulord的成长

此文首发在2018年2月15日,公众号:成长的太阳。

自己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内容分发”一直很感兴趣,从参与pressone的众筹开始,到购买prs和uip的token,自己一直用真金白银去支持这些项目,因为我知道,应用区块链技术是可以解决这个领域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但在视野范围内,我就知道这两个项目,支持的方式也仅限于购买token,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做点什么,可以为项目的实现贡献一点力量。。。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pressone已经从公链下沉到类协议,目前的状态仅能解决数字身份验证,未来的发展方向很不明朗;uip正在积极推进项目,但是它最需要的是尽快上线优质IP来树立品牌以扩大影响力;在这些事情上,我都无法参与,帮不上一点点忙,我很郁闷。

但是,曙光来了。不得不说,舍得花钱加入区块链投资人组建的小蜜圈,光是收获的信息价值就已经赢回票价。在自己加入的三个付费圈子中,大佬们这两天都不约而同地推荐了Ulord的项目,这让自己很快关注了社群中对这个项目的讨论,而当看过项目白皮书,拜读过圈友撰写的雄文后,自己才发现原来在“数字内容分发公链”的开发上,竟然有一家公司已经默默地探索了这么久,而且在2个月后,Ulord平台就将上线,并推出Ulord主节点。下面我就说说我对Ulord的理解。

在解决版权确认和版权分发的原理上,Ulord与pressone基本一致(来自笑来老师2017年7月在一块听听上对pressone设计原理的分享,以下提到的pressone相关内容都是指这次分享上的介绍)。在版权确认上,是通过实名注册(中心化)的用户上传作品,作品被平台自动加盖时间戳(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在版权分发上,是通过读者付费阅读+读者评论转发后获得奖励的模式,用读者的力量将优质的内容从海量的资料中筛选出来,哪怕一开始上线的内容不够优秀,但是只要使用人数和作品数量积累超过一定的临界点,优秀作品就会被不断二次转发,平台就会快速爆发。

但在存储方式、共识算法、平台类型、审核机制上,Ulord项目比pressone表述得清晰多了,这也和Ulord白皮书写得简洁清晰,pressone迟迟不发布白皮书有很大的关系。

储存方式:IPFS,鼓励大家共享自己的存储资源,进而构建分散在世界各地,点对点的分布式文件系统,和共识算法的PoS机制配套,用户可以通过提供存储(须大于1TB)和带宽资源得到奖励。

共识算法:PoW+PoS机制。PoW机制,与比特币挖矿类似,但是通过CPU挖矿,而不是用GPU来挖矿;PoS机制,用户可以通过提供存储(须大于1TB)和带宽资源得到奖励。

平台类型:为了帮助用户更加高效地寻找到优质内容,Ulord可根据用户的行为习惯智能推送内容,类似今日头条。

审核机制:投票!用户可以对参与Ulord生态建设的团队和项目进行投票,可以对Ulord上的内容进行审查,促进Ulord生态健康有序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Ulord的思考和理解。Ulord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通过公平公正的激励和约束手段,争取到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个平台的成长中,和这个项目一起成长!

最后,我想说说不圈钱的项目方,踏实做事的一股清流。

目前币圈疯狂与混乱的程度,想必每个置身其中的伙伴都有所感受,根据coinmarketcap数据显示,区块链项目已有1530个,平均每天有5-10个项目登陆各大交易所,但是粗粗看来,不少项目仍然停留在“编织闪亮的概念-搭建酷炫的网页-撰写晕眩白皮书-直接登陆交易所-后续作为了了”的圈钱套路,个别项目上线交易所近半年,仍然没有公布任何开发进度,甚至传出竟和其他项目共用开发人员的新闻。难怪不少投资人在投项目时,已将“开发团队的人员规模”排在了相当靠前的考虑因素,区块链开发人员的紧缺和项目方的浮躁程度可见一斑。

反观Ulord的团队,12位核心技术团队成员+36位程序员和算法工程师,这将近50人开发团队在业内堪称豪华。对如何评价项目团队技术实力,有位投资人提出了很中肯的建议:“区块链技术刚刚起步,大家的技术水平都差不多,那种公认的技术大牛非常稀缺,一百个项目能有一位就不错了。所以衡量项目能不能做成,要看CTO的水平,还得看技术团队的投入程度和人员规模”。让人欣慰的是,那些和项目团队近距离接触的投资人,对技术团队的状态和能力是认可的。

2018年,除了用真金白银的投入,自己还会用更为宝贵的注意力和时间,努力成为社区的志愿者,用自己的成长助力平台的成长,让区块链技术真正解决数字内容分发中存在的问题,见证一个优秀作者获得优厚回报的时代的到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自己的投入见证Ulord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