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很多事,不知从哪里说起。

Lucy想要引入上档次的Jing油,让我在上海找找。想起去年元旦时结识的那个品牌,虽评论莫衷一是,但我对讲师Z印象深刻。专业、细致,文化底蕴高,从来不急业务,相处很舒服。

于是建议她联系一下,一来二去,喜欢上了。昨天Z去美容院讲课开瓶。Lucy给Z安排了精致的餐食。本来,Lucy买了产品,Z去讲解怎么用,仅是一种商业合作。

Lucy把她当朋友接待。现场相辅相成的氛围,会让来听课的顾客产生向好的消费动力。

Lucy昨天介绍了一位朋友给我,是当地做得很好的展览公司的业务骨干。她说那家公司Boss不懂得分享。建议可以与我合作一些我资源占优,他们不怎么做的项目。

球越滚越大,不断向外拓域。而不是斤斤计较,眼前的得失与利益。目前是按每单差价利润的一半,给到相关业务人员。

G同学所在公司子公司YS拿到W企业的报价后,10来天没给回复。上个月26日,我打电话催问,对方说价格高出6元左右。

我把这个信息反馈给W,及他的技术总监P,没有给我回音。对方价格要求确实不低。但不回复并不合适。

直到上周五,YS另外人给我邮件,再次询价。W说公司很多人Yang了,技术部管理也回了广东。意思是年后再说?

我有点冒火,打电话与W说,是否你认为我在讨好你?他解释,复Yang了,症状变重。年底太忙,管不过来,很抱歉。

这么一“逼”,新报价倒是很快核出来,降了3元多,我邮件发过去。

昨天YS发来另外一款产品的询价单。接着新建了个群,资源与技术部提出,要去看厂。约好年后看,至少流程动起来了。

过年后,展会与W的项目结合着做,这里的坐班工作到2月底结束。

换位思考,及布局的意识,很重要。


Michelle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