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篇Ⅱ——你有想要逃离过北上广么?

曾在知乎看过这么一篇分享,题目是《那些离开北京的人,你们如今过的怎么样?》

文章说,离开北京以后,工作时间由每天的8个小时变为6个小时,交通时间由每天的3小时变成20分钟,午睡时间由每天的0小时变成1小时,工资由每月买0.3平方米房子变成每月买1平方米房子,父母为伴,乐不思蜀。

当时看完觉得好笑,在一个普通的城市,有一个安逸的生活不挺好,为什么非要去北上广用自己的汗水甚至是健康去拼着生存?

从上海回来后的几天时间,躺在床上回忆着此间经历,不经意间想起这句话,突然心中一梗,原来……我们不是为了拼这份生存,而是不愿向现实轻易妥协。

-1-

上了大学后,老姐不止一次问过我,未来毕业是打算考研还是出去工作?

出去工作。

打算去哪里?做什么工作……

想去北上广,当作家或是编剧……

老姐很欣慰,说自己也后悔留在了武汉而没有选择去北上广打拼。

但我却从来没问过自己:你为什么非要前往北上广?要去那个不相信眼泪的地方?

就像小时候父母会常问我们的理想是什么?

回答无外乎是宇航员、老师、军人……

这些职位我们未必喜欢,只是因为我们觉得,在父母或是身边朋友眼里,这些都是很受人尊敬的职位,每个人都喜欢享受将选择说出口所带来优越感。

许下这些愿望的千千万万人,到最后,又有多少人坚持着自己的初心?

不只是因为我们的兴趣不在此,更是因为我们发现,那不是美好的幻想,而是残酷的现实。

就像我在上海实习的那段日子里,也不止一次想过,自己是不是可以逃离这个城市?


-2-

初到上海,出了地铁站,感触最深的是比武汉还要丧心病狂的温度,坐着车一路疾行,好奇地四处张望,想要把这座城市看得仔仔细细,牢牢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

来来往往的人群,不熟悉的交通道路,在这里做的每一件事都觉得要小心翼翼,在这座无数人向往的大都市里,莫名感觉到一丝陌生和排挤,生怕自己无法融入。

我落户在闵行区蟠龙路的一条小巷子里,打个地铺收拾收拾便算是入住了。制冷不算好的中央空调,密闭屋子里抽着烟大半夜看电视不调小音量的两位小哥,环境算不上艰苦,却也没有多么惬意,连个用电脑和吃饭的桌子都没有。

那个时候我还没找到工作,白天顶着近40℃的高温四处奔波面试,晚上弯着腰盯着电脑在各个网站投着自己的简历,一路上无数HR打来咨询电话,在得知是还未毕业的学生寻找一个月的兼职便草草谢绝。

一起住的小哥不太看好我,总在宽慰说,再找几天,找到了就试着干干,觉得不行就算了;找不到的话就当是来上海旅旅游,我带你出去逛逛。

我笑笑没说话,却都在抓紧时间寻找着适合自己的职位。

多年不生病的我到上海的第三天就发了高烧,不断地流鼻涕咳嗽,因为是郊区,买个药都要走到几公里外的公交站,然后跟着地图四处寻找。

几十分钟一辆的公交,太阳的炙烤,还有左摇右晃的我,好几次都觉得自己会晕倒在前行的路上……加上住处的空气不流通和各类蚊虫的叮咬,那是我第一次想要选择放弃。


-3-

感冒的第四天,姐夫打电话说他也来到了上海,在我住处不远的地方,请我去吃饭。

记得当时自己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吃什么啊?我感冒了不要紧吧?”那个时候,对于病到快要虚脱的自己,定位就好像是个累赘。

聚餐是姐夫大学四个室友时隔好几年在上海的初遇。临走前姐夫告诉我,今天叫你来其实也不是让你专门吃饭的,第一是怕你还没找到工作,可以让我室友给你提供一个;第二是我希望你能从我们的对话中也学到一些东西。

那天是我来到上海后,第一次对这座庞大城市的戒备,坦诚的接受一份关怀和温暖,即便我不会接受他的帮助,但那一份温暖却成了我抗拒病魔,在这座陌生城市坚持下去的勇气。

-4-

上海闵行区紫藤路的一家电子商务公司,就是我所在的单位。我的日常工作就是推文的撰写,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和资料整理。

要问我辛苦么?

其实真的挺辛苦的。

每天6:30起床洗衣服,找车骑行三公里才能汗流浃背地坐上地铁,写文、排版推文、整理资料累成狗,一天110的工资,餐费加车费就花掉近五十,晚上18:00下班,但常因为任务没完工加班到七八点,到住所就已经十点多了,然后洗澡睡觉……

那个时候,我才敢说对于在北上广漂泊的人们有些感同身受,复杂的公司关系,生活的经济压力,但最让人恐惧的,却还是深深的陌生和孤独。

曾以为在大学里一个人生活,吃吃喝喝就是孤独的体现;来到上海后,在一座陌生城市里,没有容居之所,一个人在加班的深夜里无言前行,回望此间少年在缭绕烟雾中已蜕变成人,有了止不尽的心酸。

这就是大多数人的现状。

公司有一群可爱的长辈们,漂亮睿智的Fiona、风趣搞笑的Tosh、傻气吃货的小花、温柔热心的Apple……初入公司,年纪最小的我时常成为他们在餐桌上调侃的对象,欣赏我的同时,他们也在感慨,时代不一样了,如今的90后都这么努力么?

在上海外滩复印入职材料时,店家问了同样的问题。

我没敢接话。


-5-

现在,92年出生的人就已经算是中年人了,生于97的我们,距离中年也不过是几年之遥。

在长辈们的眼里,90后是最好的一代,却也是最差的一代,好在过着目前最舒适的生活,差在带着小孩子脾气被惯养到生活不能自理。

要我来概括90后普遍的大学生活,就是完美将激烈敲打键盘的快节奏与赖在床上宅一整天的慢节奏奇迹般的相结合。

很庆幸,在上海给这些有趣的长辈们留下了一个努力认真、勤勉的90后形象,但回到武汉,偶然与出租车司机或是陌生人聊天,听到的关于90后的评价却是贬多于褒。

我在想问题出在哪里?

为什么我们90后在长辈眼中更多的是一个不入流的形象?

归根究底,我把这个锅扣给了我们自己。

现今所谓的“大学生”,其实是指甘愿被大学束缚的学生!

入学之际,我们都在思考,如何在大学取得一个好成绩、如何磨练自己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

取得了好成绩,自己有了能力之后呢?就可以安心享受大学生活?

很多人甚至连能力都没有培养,在大学直接过起了养老生活。

大学只是半座象牙塔,我们需要培养建立塔内塔外世界联系的能力。两年来,我在学校当班委、加社团、参加比赛、评奖学金,所有的能力甚至是认知,都是学校给我的,而不是社会。

让我们的工作,都有了“余地”。

因此,我们做一件事情不需要面面俱到,反正有人会提醒;我们的任务可以打商量,自己做不完可以找人分担;甚至与熟悉的人在一起久了,我们都不再愿去与陌生人打交道了。

这样的认知就导致,我们真的只是一名大学生,而不是一位社会人,“名”与“位”的称呼,孰轻孰重?

我们或是父母,总在用“外面不安全,传销多”这样的理由限制自己与社会打交道,但究其根本,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我们不去闯荡是在害怕死亡?

从概率学来说,陷入传销的概率与出门遭遇车祸的概率相差无妨,每天我们都在与死神博弈,只不过每件传销命案都会被曝光,但不是每一起车祸都会有人记得。

与社会相处值得我们警惕,但不值得我们惶恐。

如果还是这般苟且,终有一天面对社会,我们又将如何存活?


-6-

大一大二,我们需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但到了大三大四,我们就要开始考虑社会需要什么?

是工作经历,还有与人交流,处理细节的能力。

印象最深的是一天公司有人来面试,前台不在,主管让我去喊HR。

我跑到人力资源部如实告知。

名字叫什么,面试什么部门?盯着电脑的HR连头都没抬。

不知道……两个问题就把我问懵。

那还不去问,站在这干嘛?!

进入公司后,你会发现一个新神奇的现象,大家午休吃饭时会一起说说笑笑、亲和无比,但只要出了休息室的门,所有人都是一本正经的交流和布置任务。

任务不会做?

去百度搜。

做的不满意?

打回去重做。

这个过程中,让人难受的不是无止尽地加班,而是那种一遍又一遍否定自己的挫败感。


-7-

2017.8.17晚,因工作没完成,一个人留在公司里加班,公司六点就会自动断电,顶着闷热的空气加班到九点,到最后连Wifi也没了,出了公司,草草解决了晚饭,拖着疲惫的身子归程。

上海不像武汉,一天四季这么善变,但它魔性的气候真的让人防不胜防,暴雨伴着大风,即便打着雨伞都能淋得浑身湿透。

回去的路上,想着还未完工的任务,还有第二天的推文计划,身体的疲惫,淋着车站棚也遮挡不住的风雨,等着半小时都不来一辆的公交,坐在早已落满水珠的座椅上,也不知道在想什么,浑身冰凉。

那是我第二次想要放弃,想丢盔卸甲地逃离这座城市。

直至后来,相邻的候车棚下不知何时坐着一名姐姐,在向身边的朋友哭诉。

大致内容是自己所做的任务一遍遍被上级否认,驳回,没有带着一句鼓励或是安慰的话语,一直加班,做到没有思想,没有头绪,甚至快要崩溃。

听着她的抽泣声,我能理解,但我也知道,她所承受的,肯定比我多得多,“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这句话,是所有漂泊之人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在公司,我以为相比于我每天110元的工资,那些拿着高薪资,还点着下午茶,过着滋润生活的小哥哥小姐姐一定幸福很多。

但实际呢?他们也都未曾满足,像蝼蚁般生存,不知疲倦地扛起生存的重担,不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俯视一切,只是想要有一块小小的立足之地,和一个可以陪伴和诉苦的人。

这是Crystal告诉我的。


-8-

Crystal是公司的电商部负责人,毕业于武汉一所高校,来到上海打拼。因为是同一个城市出来的,更有亲切感,所以她对我很关照,离职的前一天,她邀请我晚上去参加同学聚餐。

工作上每个人都是严谨、一丝不苟的,但私下里接触,比我大四五岁的她,就跟大学里我认识的某些女生一样,走路不看阶梯,路痴不分东南西北,以为不坐电梯走楼梯就可以运动减肥……

在KTV与她的姐妹朋友相聚,见面第一句话就在调侃,是不是她的小男友。

她解释说,是个很有趣的小弟弟。

但我觉得,跟她在一起其实我是哥哥才对。

饭桌上作为一个局外人,看着Crystal和她的朋友,从最初一瓶瓶啤酒对干闲聊,到最后生活、孤独,人际话题的哭诉,回想起那天车站的姐姐,还有多次想要逃离这座城市的自己。其实我们都很坚强,其实我们都一样。

每个人毕业之后,满怀期待的到大城市闯荡,却要习惯一个人孤独的在深夜行走,熬自己的夜,流自己的泪。

看着依着朋友还喊着自己没醉的Crystal,我给自己倒上了一杯酒,一饮而尽。比以往喝过的啤酒更为苦涩,却也回味悠长。

我想,那种苦,是生存的味道;那种悠长,是坚持的蜜酿。

酒不会让人醉,但会让人变得诚实,变得勇敢。在这座冰凉的城市里,勇敢和不屈服,好像才是自己最强的资本。


-9-

谈及在上海的这段实习经历,很多人都觉得我很牛逼,跑到上海,能凭自己的能力找到实习;我也觉得牛逼,但是因为我面对日复一日重复的工作,真的能坚持下来,没有让自己逃离这里。

在上海,我不止一次怀念过大学,怀念着可以吃着零食看着电视的悠闲生活,我想要为自己找到一个离去的理由,例如照顾手术完还未痊愈的老妈,打着“父母在,不远游”的名号,安心的与这座拥挤忙碌的城市告别。

可我也知道,我做不到这样不动声色地欺骗自己,我不愿回去后向曾教导自己社会残酷,需要改变初心去适应的长辈们哭诉“社会真的如此啊!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听从您的教诲”。

进入社会,人真的需要改变么?

-10-

坐上从虹桥到武汉的高铁,我认真询问了公司里每个人对我的建议,回复出奇的一致“你已经很好了,为什么需要改变?”

人需要去改变,但不是为了迎合和讨好,而是让自己活得更安心。

其实每个人生来,便开始了与世界的博弈,当我们选择在世界制度下生存的同时,也就选择了妥协。

摆脱了校园里长达十二年的束缚,我们现今做的每一个自由的选择都弥足珍贵,每个人都有自己信仰,自己的道路,无论它是否现实,未来是否会被现实狠狠压榨,但我相信所有人都不会轻易放弃,也不会轻易逃离。

我们也会有重返故乡的一天,但我希望那一天的到来,不是因为我们无法承受残酷的挫折,也不是因为无法容忍大城市的生活,更不是怀着对北上广深深的失望。

北上广代表的不只是三座城市,同样也是我们对于自由的坚持。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我希望我的离开不是落荒而逃,而是我足够强大,心怀感激地,启程前往我更向往的地方。


后记:

一年之隔,我又一次来到了上海这座熟悉却也陌生的城市,很多人问过我为什么来到上海,我总是以长长见识,体验生活作为解释。

因为我知道,真实的这个理由,不是那么轻易就能阐述的清楚,也不是那么容易能够被大家所理解。我这个外来者,依旧每天在上海地铁小心翼翼地奔波着,努力着,慢慢组建起自己的生活圈,找寻着属于自己的生存方式,让这段经历成为我在上海立足的资本。


还没看过瘾?

想了解我:初入,寻志同道不合简友

思想文:教育不怪中国环境,只是败给了中国家庭

攻略爱情:在恋爱中如何浪漫而不直男

谈爱与性:恋爱一定要啪啪啪?

有趣的心理学:爱情心理学——谈大学恋爱最常见的三个送命题

心理学——通俗讲解睡眠与梦

我的成长故事:上海篇Ⅰ—启程 我们与父母,都不愿成为彼此的负担

我的爱情故事:《爱情日记树》Ⅰ——三段话 三种爱情

《爱情日记树》Ⅲ——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海篇Ⅱ——你有想要逃离过北上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