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武侠小说,我们应该最熟悉的,就是“金庸小说”了。
而在金庸的小说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不同门派的对立。一般来说,会有“人为”的魔教和正派之分。
说到“魔教”和“正派”,你第一时间想到什么呢?
如果在没有彻底了解这些人物之前,我们通常都会认为,正派人士就是人间的光明,就像“神”一样,惩奸除恶,还世间一片清静和安宁。
而魔教呢,就是所有祸事的根源。他们烧杀抢掠,破坏人们的生活,给人一种恐惧感,让人对“黑暗”的他们感到畏惧。
当你产生这种想法之前,不妨问问自己,这样的刻板印象,真的是正确的吗?
我们很多人都认为,这世上不是“黑”的,就是“白”的,那就产生了“邪”与“正”的分别。但是,我们所认为的邪与正,它所表示的,真的和我们想象的一样吗?
当阅读完金庸的小说后,我们就会知道,这世上的一切,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正与恶,都不过是一块“幕布”而已,背后藏着的是人还是鬼,又有谁知道呢?
那么,懂得明辨是非,而又不拘谨于“刻板”的印象,我们才能真正看透这个世界的本质,而不是被人诓骗,成为别人的“垫脚石”。
正与邪,也许很难分的清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正派的人,如果他们心存恶念,那么他们也会成为“邪恶”的人。可魔教的人如果心存善念,那么他们也会成为“正气凛然”的人。
一个人在哪个门派,其实他很难去选择,甚至有些时候都没有机会让他去选择。
就像我们出了社会之后,到了某家企业,在里面混到某个圈子当中,你和别人的圈子针锋相对,难道说自己就是对的,而别人就是坏的吗?
要知道,你所站的角度不同,你所看到的世界也就不同。如果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只能证明这个人过分单纯,容易被人所利用。
想想看,为何这个社会那么多极端的人,为何我们身边的人总是喜欢拉帮结派去排挤一些人,不就是因为他们给别人框定了一个范围,从而排除异己吗?
就像在《笑傲江湖》中,你能说日月神教的人都是坏人吗?你能说五岳剑派的人都是好人吗?
后者的左冷禅和岳不群,应该说是小说中最为恶毒的两个人了。可他们,偏偏出自正派,表面上满口仁义道德,可背后却是一肚子男盗女娼。
正与邪,并非是“黑与白”之分。有句话说得很好,岁月并非是非输即赢,人间并非是非黑即白。
为何正派多是伪君子,而魔教多是好人?
在金庸小说中,我们通常能看到金庸老先生会以讽刺的笔墨去描写那些“正派”人士,而以“褒扬”的笔墨去描写“魔教”人士。
这样的写法,其实就是一种“刻意”的矛盾。可当现实本身就是矛盾的时候,这样的矛盾将更能反映出当今社会的现实。
什么是“现实”?就是一个个“矛盾”所堆积起来的生活的真相。
在《倚天屠龙记》中,我们看到了奋不顾身,忠诚勇武的明教人士。这些人在六大门派看来,就是武林的毒瘤和败类。
相反,我们在所谓的正道六大派中,却看到了他们不择手段的行为,以及卑劣的嘴脸。这一切,理应是“魔教”的嘴脸,却出现在了正派的身上。
就像华山派阴狠毒辣的掌门人,就像少林派自傲自大且见死不救的老和尚,就像欺师灭祖的宋青书......
这些人,难道他们就不是自诩正派的人士吗?可现实是什么,他们没有一点比得过明教中人。
所以说,当我们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真正的大善,真正的团结,真正的友爱,真正的忠武,往往是张无忌以及杨逍等明教中人所表现出来的。
要知道,正派中的一些人不一定全是君子,相反很多都是伪君子。而魔教中人,不一定全都是小人,相反他们有很多都是忠勇之士。
好与坏,看的不是出身,而是人心
在《白夜行》中,有句评论说得很好,这世上只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个是太阳,而另一个,则是人心。
所谓“人心叵测”,你往往不知道对方想做什么,你也不知道对方在打什么小算盘。因此,你如果只凭出身来相信人,这往往是错误的开始。
就像在生活中,你会发现,大多人都是“披着羊皮”的狼,他们明面上特别关心你,可背后却有可能暗算你,让你身处险境之中。
而那些看似冷漠无情的人,他们反而会在你有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帮扶你,让你能渡过难关。
这两者的差别,这前后的矛盾,往往就是世间的真相,那就是人不能貌相,表面所见到的,往往不是真的,而是别人故意展现给你看的。
这一点,在金庸小说里面体现得特别真实。
当第一次看金庸的书的时候,原以为书本里面所讲的,都是高大上的武功招式和英姿飒爽的武侠争斗的故事。
可过了一段时间,或者说你有所经历,从而再读一次之后,你会发现,里面所讲的,是江湖的真相,是人心,是一幕幕现实且接地气的画面。
而这些画面,其折射出来的,就是人类社会的现状。
如此说来,我们应该要懂得一个道理,你亲耳听到的,未必是真的。而你亲眼所见的,也有可能是假的。真相如何,现实怎样,全都不能一概而论,而是用心去感知。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