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实验室:指责型人格怎么破?
/壹/可以理直气壮地生气指责,因为不守时=不尊重我?
2019年3月27日晚上,我答应为朋友提供心理陪伴与支持服务。我们约好了7:30-8:30进行,但是在开始前31分钟,朋友给我发了微信,问我延迟半个小时可不可以?
我当时就有点生气了,出现了这样的心理对话:我为你提供服务,特意安排好其他事情,空出完整的时间打算准时进行,怎么你反而迟到了呢?我也有很多事情耶,我还要陪孩子陪老人啊……对话越多,怒气越盛。
我打出了以下信息:为什么你觉得其他的事情要比这个事情更重要呢?发送前一秒钟,我迟疑了,我的心里有一个声音说:不对,我还不了解他究竟是什么状况。于是我如是问他的状况,可惜一直吗,没有回信。
半个小时以后他拨通了我的电话。我劈头就说,你迟到了半个小时,是不是发生了什么状况?他跟我解释一下原因,突发加班、安置孩子、去发廊洗头、吃晚饭……在我看来都是琐琐碎碎的事情,为什么这些琐琐碎碎的事情比跟我的约定还重要呢?在我的心里,不守时=不尊重我。因此我理直气壮地向他表达我的生气和不满,指责他不承担责任。
现在回想起他的小心翼翼,当时他是紧张和自责的,他没有表示对我的不尊重,或他觉得和我的约定不重要,而是说很自责很紧张。但是我被生气蒙蔽了,一直固执地认为他把和我的约定排到最后就是对我的不尊重。
我向他表达了我的生气,也表示有没有办法很好的去放下我的生气,全心全意地陪伴她,但是很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带着生气继续跟他聊了一个多小时。无意识里借着他的问题,我还把我的不满指责他没有面对问题,拿起自己的责任。
/贰/指责对方不承担责任,自己有吗?
在这个过程里面,我知道我的生气从他告诉我要推迟但没有给出“正当”的理由开始没有消失,很明显,我卡住了,我找到了一个很信任的朋友陪我了解和探讨。
他陪伴我具体化一步一步地澄清这个过程,让我发现我的生气,会因为案主的反应而变得更加的严重。在我眼里,我认定了是他不承担自己的责任,迟到了还不面对自己迟到,反而委屈地找理由,让我觉得好像反而是我做错的。案主“不承担责任而且还感受到委屈”的部分让我生气不断扩大。
朋友问我为什么会看到这个部分更加生气,我回答说对方很明显在逃避问题不承担责任啊,然后他问了我一个问题:那你有没有觉得我自己也没有拿起自己的责任呢?
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沉默。我在这个过程中的责任是什么?没有提前正式告知案主这个服务的性质和注意事项?没有尽到咨询师的责任,放下我的生气很好的去陪伴到案主?
他又继续提问:为什么在咨询过程中,知道自己因为生气做不下去了,但没有很真实的向对方表达出来,而是继续做聊过一个多小时?没有真实地表达自己做不了,是他看到我没有承担起自己也有做不好的部分。我真的没有看到这点,不知道原来参加即便我答应了他,我也是可以停下来的。
他继续陪伴我更深入的了解为什么看到对方不负责任会生气,生气背后的是什么东西?其实找朋友探讨前我已经自己梳理了一下,我了解到是因为觉得自己不被尊重。他继续问不被尊重什么?这个问题是我没有继续深入探讨的,似乎跟我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有关。
/叁/用坚硬的外壳小心翼翼地保护内在脆弱
从小到大,我似乎可以很敏感的感觉到别人的态度、语言、行为的不一样,如果不是我期待的,我可能就会觉得说我不被重视了,没有存在感,没有价值感,好像是因为做的不好,所以别人才会如此。
朋友认为,这就是我生气背后小心翼翼保护着的那个柔软的部分,但是我没有了解和探索到它,因此只能粗糙的向案主表达我的生气,但这只是粗糙的真实,而非真正的真实。如果我与案主真实分享我底下最柔软的部分出来,对方不会委屈,也不会一直为自己找借口,他也不会因为接受到指责出于自我保护,而是因为触碰到我内心深处脆弱相关的真诚也愿意敞开。
同时朋友还提醒我,当只看到我执着的,就看不到案主真正的用意想法:我觉得对方是不尊重我,但是他只是忙着做了其他的事情而已,他真的没有不尊重我的意思。
/肆/同样的模式,反复地作用
这让我想起了昨天晚上我去接我儿子的时候,我也因为他很久没有下来,所以非常的生气。等了二十几分钟,期间我因为不耐烦有发信息、打语音,提醒强调我就正在等着,但一直没有得到任何回复,等待中怒火一点点积攒着。当看到他下来的那一刻,怒火不可抑制,我严厉地呵斥他,指责他让我等了那么久,威胁他再有下次我就走人。我非但没有做到真实地表达情绪,而是以非常情绪化的方式指责他,指责过后又是我的自责和委屈。
现在看起来,其实同一个模式在运作:对方出现一些言行——我受到刺激,觉得自己不被尊重——我生气了,指责对方——自责没做好,同时感到委屈,但又没有真正了解生气背后的原因——外界一旦出现类似刺激,我又再被激怒。在这个轮回的模式中,最关键的是第二环——我受到了刺激,觉得自己不被尊重。这也是生气背后,需要进一步了解和探索的部分。
所以我的怒气生气背后是什么?当时刚下班的我真的很累,我希望他可以尽快的下来,我可以回家好好休息。当时疲惫的我多么渴望孩子可以体贴我的疲惫,可以考虑我的感受,尽快下来赶紧回家。但是当我表达期待和要求,得不到对方满足,甚至没有任何回应的时候,我受到刺激,产生被无视、不被尊重的想法,进而产生怒不可遏,开始愤怒指责。
为什么我的期待得不到对方满足或回应,我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和情绪?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那个曾经向父母提出我的需求,但得不到满足,甚至任何得不到回应的自己,是多么的生气和委屈。小小的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做的不够好,所以父母才会忽视自己的需求,看不到自己存在?生气背后其实跟我担心自己做不好而没有价值感和存在着有关。
小时候父母是强势的,除了压抑自己的生气和委屈,我做不了任何事情。但是现在长大了,我面对的不再是强势的父母,而是弱势的孩子。因此在“提出需求但得不到满足,甚至任何得不到回应的”的时候,过去的全部生气和委屈被通通勾起,在事件的当下全部爆发。我用表面的生气、指责,小心翼翼的保护着我内心“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所以被忽视、没有存在感”的最柔软和脆弱的部分。
/伍/破局,从自己开始
其实我没有任何立场和理由去指责案主、指责孩子、指责父母。当我对孩子吼了一顿以后,虽然孩子一直向我道歉,但是盛怒中的我,僵硬着身体,也是对他没有任何回应的,忽略了他的感受,看不到他的存在。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也透过他,我看自己身上父母的影子。这是难道不就是轮回吗?曾经受害的我,同样也是迫害者:我生气的、委屈的、害怕的……全部让我我受伤的,我把它施加在别人甚至是我最爱的人身上。
我又想起了我经常对我朋友说的那句话。父母怎么对我们,我们就怎么对自己,我们怎么对待自己,就怎么对别人,包括我们的孩子。然而在“父母——自己——他人(孩子)”的局里面,源头不是父母,因为父母也是在他们的轮回里面,从先辈继承了很多他们也无法改变的东西。要破局,只能从自己身上着手。
作者:宣彤
国家心理咨询师
超个人心理学学修者
心灵影像捕捉师
心理童话写手